浅谈师生沟通的语言技巧
2015-07-20刘玉娥
刘玉娥
师生进行有效沟通,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保障。我们每天都与学生对话,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充满学问。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需要语言技巧的。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老师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就会在教育的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生沟通语言技巧我们会经常听到老师的各种各样的抱怨:“这些学生令我难以忍受!”“我真是气晕了!”情绪化总是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效率。学生也是整日在这种负面情绪中饱受煎熬。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一、由此及彼,牵一发而动全身
比如,有个学生打翻颜料。有的老师就会抨击学生的个性说:“你老是笨手笨脚,你为什么这么粗心?”有的学生蓬头垢面、衣衫不整地上学。有些老师就其德行教训他:“你浑身上下乱七八糟,连脑袋瓜都不正常。”当学生发生问题时,我们往往由这一件事联想到他很多的不足,其实他并不是已然形成了固定人格和德行的成人,他还在成长。所以我们要学会就事论事,千万不可由此及彼否定一切。老师可以这样说:“啊,颜料打翻了!快拿水和抹布来。”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老师对当时情镜的认同,提供了解决的方法,学生消除了焦虑,快速的解决了问题。可以对衣冠不整的学生说:“你的仪容确实需要改进。”表达了老师对他的看法和期待,他批评的是问题,不是人。
二、发泄情绪,反复说教
人非圣贤,都有气急败坏的时候,老师的坏情绪就要由学生来埋单。此时,教育就会走向发泄情绪的极端,说出伤害学生的话语,甚至怄气行事做出违背教育原则的事情。
学生会对喋喋不休的老师关起心门。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你讲话像老师。”这绝对不是一句恭维的好话。每一次和学生的对话都请老师像新闻记者撰稿一样,有标题、重点和明确的细节,务求简明扼要,不要唠唠叨叨。每一位老师都需要学会用经济的办法处理小差错。尤其遇到诸如课本遗失、铅笔断裂的小问题都不应该花上大把的时间和心血。老师要成功的维持纪律,在危机出现的刹那必须保持 “简单利落。”当老师看到学生为争玩具而打架,老师简明一语即可制止:“不准打架,打架违反秩序。”
三、嘲讽、武断、过度介入
“你是天生迟钝吗?”“你什么都不会做吗?”这些尖酸嘲讽的语言,不仅无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相反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激起学生的怨恨心理、报复幻想,甚至闭锁心灵。如果学生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时,他们不敢求助,因为经验告诉他们,求助会招来谴责,他们宁可顽皮被罚,也不要因无知被取笑。我们还会因为碰到过太多类似的纠纷而武断的处理一些事情,往往不听学生的申诉或者只听一面之词就速战速决。老师处理问题时应该聆听、重复、澄清,让学生自己想解决的办法,可以问学生:“你想到什么办法?”或“在这种情况下,你决定怎么办?”
老师不要过度介入,不要扰乱孩子的感觉。老师不要告诉生气中的儿童:“没有什么好生气的。”或对害怕中的孩子说:“没有什么好怕的。”老师不能要难过的孩子露出笑容,要羞怯的孩子不害羞。他不能要求全班:“生气时,要假装高兴。”恐惧不会因为老师的驱逐就消失,也不会因不承认它存在就从此不见,因此,当学生害怕时,最好的处理办法是坦白而尊重地承认他的恐惧。当学生告诉老师他怕考试时,老师回答:“考试是可怕,尤其是期末考试,和老师一起努力复习吧。”很多时候,孩子往往只是需要一份情感上的共鸣,他就会消除焦虑,投入到学习中去。老师故意避开立即的安慰,像“考试没有那么可怕,如果你准备充分就没什么可怕。”那样的说词会造成痛苦。因为学生的内心反应是:“假如我考不好,老师会认为我没有准备。”
我相信每一位老师爱学生的初心都是一样的,只不过需要一点技巧,让我们批评的语言更易被学生接受,我们可以遵循以下的原则:
1.以学生的立场就事论事,不要批评学生的品格与个性
有个学生英语考不及格,甲老师针对情况说:“我注意到你的英文需要改进,我能帮你吗?”乙老师批评他的品性说:“你是个聪明活泼的男生,怎么会考不及格?你最好多用点功。”甲老师传达的是关心与爱护,乙老师引发焦虑与愤恨,一个是在解决问题,另一个则在制造问题。处置学生时要避免评断和预测。因为评断的结果可能形成真的毛病,学生可能会照着老师的消极性预言成长,变成老师所说的那种人。
2.表达愤怒而不致引起伤害
所有的老师都尝过生气的滋味,甚至暴跳如雷,自己发脾气时会有罪恶感,有的人觉得自己不适合当老师,因为他们会被学生激怒。事实上,老师不是圣人,他有一般人的情绪,不必隐瞒烦恼,不必假装耐性。开明的老师善于掌握这个秘诀:“宣泄怒气却不侮辱人。即使在被激怒的情况下,不会骂学生是怎样的人,说他们有什么样的下场。他会说出自己的看法、感受和期待。他对事不对人。当老师看到全班乱七八糟,他说:“课本怎么七零八落!我看了即失望又生气。你们应该把课本收进抽屉里。”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也提供了解决的办法。它刻意避开了怒骂:“看看你们干的好事!”“你们这群笨蛋!你们把教室搞得乱七八糟!”表达愤怒的发式很多,要灵活运用并不容易,因为一发脾气,辱骂就顺口而出。可是,补救师生之间的沟通却必须熟悉这种不带侮辱的愤怒表达法。老师为了要学会这种新的方法,必须做到彻底的改变,久而久之,风度自然流露。
3.表达情感认同,疏导消极情绪
当学生有嫉妒、气愤、恐惧、伤心等情绪时,他需要的是有人能认同他的情感,倾听他的诉说,所以老师首先要表达理解,认真倾听,这样学生在心理上对老师是接纳的。然后才能做到转化他错误的思想,改变他的行为。
当学生发生矛盾时,老师不必置身事外,批评指责,老师应该认同他们的愤怒。“我看得出你很生气。”“你愿意向老师诉说你的愤怒吗?把经过写下来给老师看。”学生一旦从老师那里获得情感认同,坏情绪马上会消散,如果再引导他写下来,他就会在书写过程中发泄自己的怒气,慢慢冷静下来,矛盾迎刃而解。
4.本着尊重的原则,注意措辞、语气、场合
无论何时,都要顾及学生的面子。批评学生要尽量单独进行,不要在公开的场合。批评时要注意语气,措词,老师在施教,而非施威。老师的言行举止如果显示尊重并且维护自尊,学生就不会反抗。譬如:“你的课本掉到地上了,课本应该放在桌上”和“把课本捡起来!”前者避免发号施令,只描述当时的状况,后者命令学生做事,学生自然和老师产生感情疏离。
我们在批评学生时要使用的恰恰是非批评性语言。譬如,有个学生打断老师的话,甲老师:“我得把话讲完。”乙老师:“你在打岔,没有礼貌。”甲老师避开批评而说出感受和期待,乙老师的话语则引发怨气和紧张。同样向学生提出要求,非批评性的语言获得合作,批评性的却招来反弹。
德国作家托马斯·麦恩说过:“语言本身就是文明。”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使用语言技巧传递情感、改变心情、诱导善意,散播尊重,使学生感受到温馨愉悦,这样就能营造出和谐的班级氛围和有效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