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2015-07-20曹学臣
曹学臣
要做一个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首先应具有高度的敬业、爱生精神。从爱事业、爱学生这种感情出发,对事业忘我地投入,认真地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应善于集各家所长于一身,用充满魅力、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诱导学生的思路,从而深深地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素质教育语文教师道德素质文学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语文学科作为一个基础学科,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根本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以自身的素质,深深的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爱戴。要做到这些,赢具备以下素质。
一、道德素质
“师者,人之模范也。”要做一个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首先应具有高度的敬业爱生精神。从爱事业、爱学生这种感情出发,对事业忘我的投入,认真的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必须具有把毕生精力献身教育的信念,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高尚的敬业精神,对学生真诚的爱心,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感染学生,陶冶学生。同时语文教师以人教人,以人格教人格,把民族和历史、国家和人民的嘱托,通过言传身教交给学生,使他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文学素质
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语文文学知识,以广博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以传神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语文教师的文学知识修养,如涓涓流水,储存越多,就能稳操教学的主动权。语文学科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教师必须广采与语文有关的知识,才能担当语文教学的重任。照本宣科,内容单调枯燥,归根到底是缺乏文学修养的问题。《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语文教师经常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浏览翻阅,让知识越积越多。语文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是慢功,是硬功。每个人的文化涵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便是这个道理。因此,语文教师要牢记这条古训,耐住寂寞,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专心读书。当然,这并不要求语文教师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能动地,灵活地读书。把读书所得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艺术,这便是语文老师最大的收获。各种媒体的“文化快餐”接踵而至,夜读华章还有必要吗?我看,这有本质的区别:“文化快餐”附以图画,形象而生动,只是从表面上给人观看、鉴赏的,它缺乏对人们语言文字的启迪;而读书则不同了,它用语言文字对人们的思维进行启迪,引发人们对所描绘的事物进行感悟,使人得到了美的熏陶,极大地开拓人们的想像空间。电视让你看到的汹涌的大海狂潮,绝不会胜过你读王鲁彦《观潮》所领略到海潮的壮美;电影里你看到的巍峨的泰山,绝没有你读杜甫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眼界;电视剧中的《围城》,绝没有你静读《围城》原著的韵味……这些美的享受,这独特语言的韵味,这深厚的人文底蕴,非借读书不能提高。为此,只有读万卷书,才有“放翁”千余首诗的宏篇巨制。
三、业务素质
语文教师有了一定的文学修养,是否就是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呢?当然答案是否定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还具有科学合理的教材教法,即过硬的业务素质。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多层次的各方面人才为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老师的任务不在于把知识嚼烂喂给学生,而在于启发引导,交给掌握技能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能熟练运用语文工具。教师对每一篇课文应倾注情感,激发学生潜在的智慧,渲染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强化对描绘形象的感受,挖掘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字、词、句、段、篇、章及修辞手法等多种形式,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及运用能力。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应善于集各家所长于一身,用充满魅力、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诱导学生的思路,从而深深的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在讲述语文课文过程中,教学语言做到对象明确,富有针对性;清晰准确,富有逻辑性;耐人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现代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敏捷快速的反应,生动丰富的情感,科学合理的板书,清晰娟秀的好字,优美简洁的图画,是一个语文教师良好的完美体现。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如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所说:“应当引导儿童自己探讨,自己讨论,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四、审美素质
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美感素质,以美的眼光发现五彩缤纷的美,以美的艺术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圣境,春风般的进行思想教育,美化学生的心灵。语文教材大都是为时而作,为事而著的佳作。作者无论写人记事,还是议论抒情,都包含着浓郁的感情。语文课所选载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抒情,无不体现出语言、行为、心灵、自然、生活的美,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应以美的眼光去发掘美,以美的方式陶冶学生美的心灵,要使教材中的美的形象深入学生的灵魂,激发情感,再现丰满的艺术形象,以情动情,激发出学生心灵的火花,在讲授课文时,教师必须自觉地进入课文中的角色,凭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美、对知识的追求,而学生的情绪又反过来激发教师的情绪,语文教学就会在美感的熏陶中和谐地进行。
总之,语文教师应切实提高多方面的素质,辛勤地耕耘语文教学这块天地,用汗水和智慧谱写语文教学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学记.
[2]斯宾塞.教育论.
[3]毛泽东.纪念白求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