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期社会公正问题探析

2015-07-20迟玉华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不公公正精英

迟玉华

和谐社会必然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和谐社会建设,追求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注解界定,分析了现阶段社会结构层面的不公现象,提出了追求公正的思路与措施。

转型期社会公正和谐社会当前,社会公正成为社会各阶层广泛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GDP从改革开放初200多美元增加到了2013年的6767美元,但现在社会不公现象日益凸显,由此引发了种种社会矛盾冲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应该让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看待。

一、社会公正的界定

(一)公正与公平的区别

公正所侧重的是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且这种价值取向具有正当性。公平带有明显的“工具性”,强调对待人或事情的“同一尺度”,至于尺度本身是否具有正当性,则不予考虑。公平应当服从于公正,对于公正,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定义:就是给每个人他(她)所应得。每个人应该得到的给了就是公正的,不该得到的给了就是不公正的。问题是,“应得”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人们对于社会公正的理解不一样。

(二)社会公正的基本规则

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正包括以下四项基本规则:(1)基本权利的保证(底线的规则),就是一个人出生以后,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智商高还是智商低,就具有了与他人平等的一样的基本权利。(2)机会平等(事先的规则)即凡是具有相同能力、相同意愿的人,他们的发展前景应当是大致平等的,即机会平等。(3)按照贡献进行分配(事后的规则),财富如何进行分配?应当依据劳动、技术、资本投入多少得到分配。(4)社会调剂(调剂的规则)财富分配完,有的人多,有的人少,时间一长差距又大起来,会使群体之间产生一种隔阂,甚至抵触,对社会安全形成了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开发,无论从社会的合作团结,还是从社会资源开发、长远效率来看,都有必要进行再次分配,社会调剂。

(三)社会公正的基本价值取向

社会公正价值取向:一是让全体公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二是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第二个价值取向不要停留在共享这个层面,如果停留在这个层面,时间一长,肯定是平均主义的社会,没有了活力。两个价值取向缺一不可,共享强调底线的确保,自由发展强调不封顶,有多大创造了尽情发挥,如果人的能量大批地自由发挥出来,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是极大的。

二、中国现阶段社会结构层面上的不公现象

我国城乡差距较大,社会不公聚焦点都在贫富差距问题上,主要在社会结构层面,至少存在三个明显不公:

(一)从基础阶层或是从民众层面看

我国贫富差距持续加大,社会阶层趋于固化,已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从基础阶层或是从民众层面看是社会主要群体的弱化趋向,大量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十分困难。以个体心理与社会心态的映射关系为基础,从社会阶层角度出发,民众层面与社会现实条件下公正世界信念对不同社会阶层的个体与社会功能。在理论方面尝试对公正民众层面、基础层面领域进行拓展,同时也有助于了解不同社会阶层民众的公正社会信念状况,为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提供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从较高位置的阶层层面看

精英群体起着不可替代、甚至是引领性的作用,现代社会越来越离不开精英群体。精英群体分经济精英群体、政治精英群体和知识精英群体。三大精英群体互动规则应当是:分工明确,边界严格。但现在精英群体出现了利益结盟的迹象,由此所产生的腐败现象,至少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涉案金额越来越高;二是腐败方式五花八门;三是恶性案件开始出现,这无论是对社会安全、党的公信力都有危及。

(三)公共投入优先顺序的优先次序

对执政党和政府来说,最主要的职能就是维护公平正义、改善民生,这个职能是通过公共投入来实现,这就引申出一个重大问题,对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怎样安排才是公平合理,现代社会建设比较成功的国家,无不印证了就公共投入优先顺序而言应当以民众基本需求为基本着眼点,这是规律,也是结论。即所有公共资金在最早支出的时候首先考虑基本民生问题,只有改善差不多才考虑其他。在公共财力相对有限的情形之下,公共投入不可能在多个方面同时实施,同公共事业相关的各种难题不可能同时解决,在某个具体时段当中公共投入必须有重点地进行。也就是说,公共投入应当有一个次序的排列,最为重要者理应置于优先的位置,而不能被颠倒。公共投入问题的优先次序不仅事关社会的公正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如何来确定公共投入的优先次序问题呢?应当本着先考虑基本的民生问题、再考虑发展的原则来进行安排。我们可以去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进行思考。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体系分为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的需要,按照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来说,前一个需要层次得以满足之后,便会出现对后一个需要层次的要求。对于公共投入的顺序而言,道理也是一样的。就公共投入的次序而言,有基础者、次基础者、再次基础者之分,因而其优先程度也有区分。显然,基本的民生问题属于基础者,应当放在优先的位置。

三、应对思路与措施

我国社会不公问题是在社会急剧转变时期出现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曾遇到这些问题,解决社会不公关键是要有历史责任感,敢于担当的勇气。

(一)以社会公正为依据进行基本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

中国面临的社会矛盾问题复杂多样,千头万绪。应当立足于社会公正来制定基本的制度和基本政策。

第一,社会公正是一个事关基本制度设计层面上的问题。社会公正不仅是一个事关扶贫解困具体政策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基本制度层面的问题。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就是指这一层意思。

第二,准确把握社会公正的基本立足点。社会公正的基本立足点应当是客观、中立的。国家对于社会各群体的基本态度应当是,站在社会整体的立场上,以维护每一个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合理利益和基本权利为基本出发点,不管这个人是穷人还是富人,不能厚此薄彼。现在社会公正我们提倡共享和自由发展,强调共享还要维护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公平正义。例如,关于拆迁问题,有地方强拆,不保障基本权益,有地方补贴离谱照成新的不公,由此应该看到,社会公正应该是一碗水端平,客观中立,以维护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为出发点,都应得到一视同仁的保护。

(二)建立一个初级民生保障体系

初级民生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初步做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初级民生保障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低水准、广覆盖、有实效。在现有基础上我国每年追加一万亿就够了,民生保障体系建立起来意味着共享迈上了巨大台阶,意味着内需拉动迈上了巨大台阶,有了保障,民众敢于动用自己的钱来消费,内需就会上去。对党的信任就是看政策能否给自己带来实惠。社会安全随之会得到极大的改善,执政基础也会得到极大巩固。初级民生保障体系建立起来意味着从基本面上可以稳定中国社会。

(三)形成一个合理、公正的社会分配结构

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中产只有20%左右,呈金字塔形,这是一个不公正、不够稳定、不够安全的社会结构。公正自然就会安全,日本就是80%以上是中产。我国应该形成一个橄榄形的分配结构,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社会阶层结构的公正性。橄榄形分配结构是合理的公道的,这样的社会结构也有利于社会安全。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的社会结构为什么利于社会安全?首先,有恒产者有恒心。一个人有财产,有体面的职业的话,他会担心社会不稳,会珍惜社会的安全。如果社会大部分人没有恒产的话,当一个社会人们失去锁链,得到社会财富的时候,会无所顾忌,社会肯定要有大的变动。其次,中等收入者是富人和贫困人口之间的有效缓冲带。富人和穷人容易产生对立,中产与这两个群体相对来说相安无事,对富人来说中等收入者是他们的帮手,对贫困者来说,中等收入者并不是高不可攀,经过努力也可以达到中等收入者的生活状态,当中产越来越多意味着穷人富人之间的隔离带越来越大,所以有利于社会安全。再次,大比例中等收入者能够有效地援助弱势群体。当一个社会中产只有20%的时候,低收入者50%、60%的时候,以20%的力量援助60%的人口,几乎是不可能的,倒过来假如80%的中产去援助10%的低收入者,就是轻而易举的。最后,安全系数的简单计算。假设社会中产者有10万,贫困群体有100万,贫困者当中每10个当中就会出现一个对社会不满的人,就出现了10万,1︰1,就意味着每个中产者要面对一个对社会不满的人,这个社会是最不安全的,假如这个社会有100万个中产,10万个贫困群体,产生1万个对社会不满的人,100︰1,意味着每100个中产面对一个对社会不满的人,社会安全系数就高。

总而言之,当前维护公平正义的思路和对策做好以上三个方面,我国不会用很长时间让社会公正大幅度提高,社会实现安全、健康的局面是完全可能的。

猜你喜欢

不公公正精英
不要抱怨别人对你不公
它们都是“精英”
迟到的公正
以貌取人,未必不公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公正赔偿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弗雷泽的三维公正观
公正俄罗斯党往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