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5-07-20尹燕红
尹燕红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药物护理、便秘护理及饮食护理。结果 本组157例患者共发生不良护理事件108例次,其中摔伤6例,比例为3.82%,坠床4例,比例为2.55%,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0例,比例为6.37%,睡眠障碍82例,比例为52.23%,其它6例,比例为3.82%。结论 针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进行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加强临床护理,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心血管疾病体现出发病快、病情危重等特点,加之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特别是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因此针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加强临床护理至关重要[1]。本文以157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157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2例,女67例,年龄在51~86岁,平均年龄66岁;157例患者中,心力衰竭者76例,心肌梗死者45例,心律失常者27例,余者14例为无痛性心绞痛[2]。
2 结 果
本组157例患者共发生不良护理事件108例次,其中摔伤6例,比例为3.82%,坠床4例,比例为2.55%,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0例,比例为6.37%,睡眠障碍82例,比例为52.23%,其它6例,比例为3.82%。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确诊后,会对疾病产生担忧,且心血管疾病通常需要花费较高的医疗成本,老年患者多勤俭,从而担心经济问题等,尤其是老年患者通常文化程度较低,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对疾病缺乏了解,会因无法正视疾病而出现较大的情绪起伏,从而产生焦虑、抑郁心理,严重者甚至会拒绝治疗。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采用耐心、温和的语气宽慰患者,告知其积极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控制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面对疾病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日常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要细心、热情、主动,面带微笑,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此外,护理人员要采用得体的护理语言,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保护患者的隐私,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医务人员的关怀。
3.2 药物护理
对患者用药前要加强全面评估,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进展快的特点,所以要配合医生加强心电监护,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护理人员要对常见的各类心电图变化了如指掌,包括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发现异常要立即通知主治医生,并常规准备各类急救药品。给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熟练掌握各类药物的禁忌证及用药目的,对患者的用药能力、生理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用药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心血管疾病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出血等,要注意上述症状的观察及护理。此外需要注意,老年患者通常会伴有记忆力减退,可能发生误服或漏服药物的情况,或者服务错误的药品、服药时间或服药剂量不正确等。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用药操作规程,按照用药时间将患者需服用的药物分别送给对应的患者,特别是对精神异常或治疗不配合的患者,要亲自看护其服下;如老年患者不识字,则可指导患者家属照顾其亲自服下,如患者陪同家属不在,可根据药物的形状、颜色等向其讲解药物的服用方法[3]。
3.3 积极治疗睡眠障碍
本组研究对象中,82例患者出现睡眠障碍,比例为52.23%,因此睡眠问题是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主要护理内容。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如果发生睡眠障碍不仅会降低其活动能力,而且会使其重要节律发生紊乱,从而促进机体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素的分泌,进而导致其发生呼吸加快、心跳加快及血压升高等现象,最终引起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一系列严重病症。由此可见,睡眠障碍的治疗至少重要[4]。要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各类原发病是导致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比如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会存在胸闷、胸痛等症状,心力衰竭患者则易出现气喘、腹胀、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患者的正常睡眠产生影响,降低睡眠质量,从而出现睡眠障碍。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的睡眠护理,比如患者病情严重则可给予持续吸氧,以缓解其症状;睡觉时采用头高位睡眠,其主要作用是缓解肺部淤血,促进睡眠;此外,如无必要则要减少午后及夜间的饮水量,以减少晚上去厕所的次数,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睡眠。如冠心病患者夜产发生心绞痛,则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缓解疼痛从而促进睡眠;此外,针对睡眠障碍严重者,则可适当给予安眠药物等[5]。
3.4 饮食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年纪较大、牙齿缺损,咀嚼能力下降,再加之身体机能的退化、胃动力减弱,影响到消化酶的分泌,此外,由于老年患者通常运动量较小,肠道蠕动能力降低,再加之血管硬化影响到肠壁供血等等,这些均是影响消化功能的重要因素。要加强患者的饮食护理,日常饮食遵循低盐、低糖、低脂的原则,以富含营养、富含高蛋白、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为主,少量多餐,保持营养均衡;此外,患者要严禁食用易导致腹胀或对胃肠道产生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薯类食物、辛辣食物等;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发生便秘,如有必要采用缓泻剂协助排便。
参考文献
[1] 肖辉英.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65-66.
[2] 刘 英.老年心血管疾病124例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4):61-62.
[3] 刘爱香,王 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0,23(7):2213-2214.
[4] 张艳莱.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2,23(11):4378-4379.
[5] 田震静,吕烨辉,付爱丽,等.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5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