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左室功能及NT—proBNP的影响
2015-07-20冯维芳
冯维芳
【摘要】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左室功能、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30例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的心功能分级,心脏超声指标和NT-proBNP水平变化,评估其有效性。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左室功能。显著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心室重构。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左室功能;N端脑钠肽前体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死亡率高。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病理机制在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出现破裂,致使血小板开始活化、聚集,逐渐形成血栓,当心肌梗死发病后心肌收缩力逐渐衰弱,降低了心输出量,易出现左心功能衰竭,而心功能衰竭多发生在心肌梗死最初1周内。血浆N 端脑钠肽前体(简称NT-proBNP)已经成为普遍认可的反映心力衰竭的一种血清标志物,也是临床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敏感标志,同时可应用于临床判断预后效果、疗效的评估。麝香保心丸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室率,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冠心病、CHF 的辅助治疗。本研究旨在观察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功能及NT-proBNP 的影响[1]。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住我科,结合疾病史、生命体征以及ECG等综合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心力衰竭的30例患者,包括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45~76岁,平均(60±15)岁,均达到了下面几点要求:(1)存在剧烈心绞痛发作,并且持续时间在30 min以上,同时存在出汗、憋气以及胸闷等临床症状。(2)均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2min之内送进医院就诊,同时进行了介入、静脉溶栓等抢救治疗,使血压、心率等临床体征恢复平稳。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功能Killip分级:1级患者有9例,2级患者有11例,3级患者有10例。(3)本组患者在入院时与住院时均进行18导联心电图,8例患者急性后壁或下壁心肌梗死,12例患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例患者急性后壁或下壁右室梗死,6例患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将严重低血压心源性休克患者、呼吸功能受到损害的心肌梗死患者、急性肺水肿患者排除。根据入院顺序的先后将其随机性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15例,两组患者在梗死面积、心力衰竭程度、性别等一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性明显。详见表1。
1.2 方法[2]
对照组:15例患者使用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简称ACEI),或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简称ARB)以及β受体阻滞剂,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硝酸酯类、洋地黄制剂等。治疗组:15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同时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d。
1.3 观察指标[3]
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的心功能分级,肝功能、肾功能、心血管事件、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心脏超声指标、药物副作用等情况。
1.4 疗效评判
显效:心功能疗效改善程度为II级。有效:心功能疗效改善程度为I级。无效:心功能疗效没有改善或继续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及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经8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心脏LVEF值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脏LVEF值与治疗前相比,得到显著改善,并且治疗组患者改善的更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详见表3。
2.3 血浆NT-proBNP水平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含量明显减小,并且治疗组减小幅度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2.4 不良事件分析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中1例患者由于心力衰竭症状加重再次住院接受治疗;对照组中4例患者心力衰竭加重再次住院接受治疗。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没有发生肝功能或肾功能的损害。
6 讨 论
CHF是各种心脏疾病病情发展的终末阶段,存在临床症状的患者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近[1]。心力衰竭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是心肌重构。心肌受到损伤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即为ACEI)、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致使内源性神经内分泌因子被激活,加强了心肌重构。所以,阻断心肌重构是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根本。现阶段,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即为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即为ACEI)、利尿剂等已经被确定为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药物,并且与中药辩证施治也体现了显著性优势。CHF在中医学中属于水肿、喘证、胸痹的范畴。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心力衰竭属于冠状动脉病变,长时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以及纤维化,导致心力收缩力低下,进而让心脏泵血功能受到损害,造成充血性心力衰竭。麝香保心丸具有抗血小板,改善心肌供血等作用,对心绞痛、心肌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已广泛用于CHF的辅助治疗。脑钠肽(即为BNP)一般出现在心室肌细胞内,是因为心室肌细胞受到牵连伸张刺激后,分泌的多肽类激素。许多研究发现,大部分心脏疾病均会出现心腔壁张力升高,导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BNP含量增高。NT-proBNP、BNP均属于钠尿肽前体反应生成的裂解物,NT-proBNP与BNP相比,体外稳定性较好、浓度较高、半衰期时间更长等诸多优点,现在已经成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心力衰竭,评估心力衰竭临床疗效、预后效果的重要生物标志物。NT-proBNP的水平越高,病情越为严重,预后效果越差,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紧密相关。本次试验结果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获得了更加显著的疗效,总有效率高达95%。治疗8周后,血浆内NT-proBNP含量降低,左室射血分数有所增加,运动耐量也随之增加,进而使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给药的对照组。治疗期间,没有出现肝功能或肾功能损害、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说明中药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值得肯定[3-5]。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
[3] 袁 方,方唯一,张 敏,等.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1490.
[4] 吴振西,尹 欣,王联发,等.心力衰竭患者脑钠素与心功能相关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3):296.
[5] 丁 茹,桂艳萍,陈金明,等麝香保心丸对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l):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