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醉耕堂本《水浒传》绣像、图赞系统研究
——以重刻醉耕堂本为例*

2015-07-19张祝平

菏泽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水浒宋江武松

李 慧,张祝平

(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清醉耕堂本《水浒传》绣像、图赞系统研究
——以重刻醉耕堂本为例*

李 慧,张祝平

(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醉耕堂本是《水浒传》在清代出现的第一本有图赞的版本,此本引用了明代陈老莲所作的《水浒叶子》人物绣像、图赞,开《水浒传》小说绣像本的先河。重刻醉耕堂本是醉耕堂本的翻刻本,它重现了醉耕堂本的原貌。此本中夸张、幽默的绣像、独到又富于个性的图赞,得到了后世的广泛认可,堪称清代《水浒传》图赞本中的典范。

《水浒传》;重刻醉耕堂本;图赞

《水浒传》清醉耕堂本是在《水浒传》所有有图赞的版本中最早使用绣像配以图赞这种形式刊刻的版本。据马蹄疾先生的《水浒书录》中记载,醉耕堂本为:

清顺治十四年(1657)醉耕堂本刊刻。……扉页上端栏外横书‘陈章侯画像’,右栏顶格直书‘王如先生评论,醉耕堂藏版’,左栏大书‘五才子水浒传’。正文底标‘醉耕堂藏板’五字。首王仕云《评论岀像水浒传序》;次《评论岀像水浒传姓氏》;次王仕云《评论岀像水浒传总论》;次陈老莲画像四十页,画像背赞。绣像雕刻精工,人物神态奕奕。[1]120

通过这段文字可知,醉耕堂本中有绣像四十幅,绣像、图赞版式为正面像、反面赞。醉耕堂本绣像取自陈老莲所绘的《水浒叶子》,绣像雕刻精工细致,陈老莲画风自成一家,别具特色,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值得一提的是他所画的人物包含着他对人物形象以及《水浒传》小说的审美评价,极富艺术性和代表性。

一、醉耕堂原刻本绣像《水浒叶子》

明末,陈洪绶所画的《水浒叶子》,共四十幅,叶子即为一种民间休闲娱乐之物,《水浒叶子》是在民间吊马牌的基础上产生的,牌面皆为水浒英雄人物绣像,绣像画工精美,线条短而硬,完美的表现出水浒英雄人物的勇猛,绣像偶有幽默、戏谑之作,还配有简短的赞语,这些赞语均为陈老莲个人之作,内中包含了陈老莲对水浒人物的品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受到上至文人墨客、下至平民百姓的广泛喜爱,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品。

观图1~图4(见下页),各幅绣像皆各具特色、各具性格,宋江是“梁山泊的第一把交椅”,观其绣像,官衣官帽,表明了宋江的出身,绣像中的宋江正气凛然、豪气冲天,仗义疏财、好结交朋友的性格呼之欲出;九纹龙史进,最大的特征是身纹九龙,武艺高强,是《水浒传》中第一个出场的英雄好汉,出身富户。绣像中史进以跨越的姿态入画,陈老莲将史进定格在这一刻,展现了背上的九龙图案,形象生动地凸现了史进的人物特点;李逵一直给人憨厚、老实、粗犷、不拘小节等印象,小说中李逵具有喜剧英雄的效果,常与谦谦君子形成巨大反差,从而产生幽默搞笑的场景。观此绣像,李逵体态略胖,一脸的“凶神恶煞”,眼神犀利,怒目直视,让人不寒而栗,与小说中的李逵略有不同。绣像中虽没出现李逵的兵器——两把板斧,可李逵的凶猛已经呼之欲出了;孙二娘,别称“地壮星母夜叉”,人称“梁山第一妖艳”,乃张青的妻子,经营人肉包子铺,小说文本中第二十七回写道:

图1 宋江

图2 史进

图3 李逵

图4 孙二娘

门前窗槛边坐着一个妇人,露出绿纱衫儿来,头上黄烘烘的插着一头钗环,鬓边插着些野花。见武松同两个公人来到门前,那妇人便走起身来迎接。下面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见那妇人如何?

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奔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脚。厚铺着一层腻粉,遮掩顽皮,浓搽就两晕胭脂,直侵乱发。红裙内斑斓裹肚,黄发边皎洁金钗。钗镯牢笼魔女臂,红衫照映夜叉精。[2]27

此段文字所描述的孙二娘与绣像中的孙二娘有很大差别,绣像中的孙二娘正一针一线地缝补手中的衣物,俨然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虽体态略胖,可装束并不像文本中描述的那样风骚,而是一脸慈善。这样的设计,必然包含陈老莲个人对孙二娘这一人物形象的认知,必然与陈老莲绘《水浒叶子》的主旨相关。

醉耕堂本首次将陈老莲《水浒叶子》作为小说的绣像部分,改明代突出情节的版画插图为突出人物个体形象的绣像,开创了绣像作为《水浒传》小说组成部分的新篇章。后世诸多文本沿用此版本绣像、图赞的数量很多,虽然绘制与刊刻绣像的质量不同,但图赞内容基本相同。这表明陈老莲所做的赞语同样受到后世的认同。笔者所据版本为清嘉庆道光年间醉耕堂本的重刻本,内容与原刻本无差别,只是重刻本绣像刻工拙劣,不可与原刻本相比,但绣像和图赞皆依原刻本仿刻。且此本的绣像、图赞是以人赞同面的版式刊刻。本文仅就图赞研究,所以采用此本作为研究对象不影响研究结果。

二、重刻醉耕堂本版本及图赞

重刻醉耕堂本,清嘉庆道光年间刊刻,共二十卷。封面题:“评论岀像水浒传”字样,扉页上端题:“圣叹外书”,下端分三栏,左栏有:“施耐庵先生原本”,另外两栏题有:“贯华堂第五才子书”字样。次清桐庵老人尤侗《五才子水浒序》;次《王望如先生评论岀像水浒传总论》;次《评论岀像水浒传姓氏》;次人物绣像四十幅,配赞语,刻拙。

此本中四十幅绣像,虽为醉耕堂本的重刻本,但此本刻工拙劣,并没有继承陈老莲的《水浒叶子》的画风,仅是人物绣像画面的简单模仿。图赞内容则与醉耕堂本相同,但二个版本绣像、图赞版式不同。《水浒传》中共有一百零八将,绘图者选择绘制这四十幅人物绣像,必然有其目的。此本绣像的四十个人物中有31个是三十六天罡——正将,有9个是七十二地煞——偏将。这四十幅绣像的排列顺序不是按照小说中人物的出场顺序,也不是按照一百零八将座次排序的,而是绘图者根据自己对小说文本的理解、对各个英雄人物的欣赏程度不同进行排序。这种排序不同于以往的排序标准,融入了绘图者个人的主观感受。

此本中的40首图赞,均与醉耕堂本图赞相同,即图赞作者为陈老莲。40首图赞的特点皆是短小、精炼。《水浒传》的每个人物形象具有多重性格特点,而从40首图赞可以看出,陈老莲创作图赞的主旨思想重点在于展现人物形象的“义”。“义”有多种表现形式,以下几例可以说在表现重“大义”思想的图赞中具有代表性。

宋江绣像(与图1似,此处略)。绣像中的宋江气宇轩昂,手捋胡须,指点江山,极具领导气质。作为梁山第一把交椅,宋江的形象被画面完整的展现出来。宋江绣像的赞语为:“刀笔小吏,尔乃好义。”如此简短的两句评价,却将宋江的人物形象、出身与性格表现了出来。“刀笔小吏”,宋江乃小小的郓县押司,“押司”是宋朝州、县整理文书、案卷的小吏,并不是官,此句表明了宋江的出身。“好义”指明了宋江好结交英雄豪杰,逢人有难,便仗义疏财,重情重义,他的为人正如“及时雨”这个别称。在小说文本中,宋江一出场,作者便借别人之口,道出宋江的乐善好施:“做媒的王婆,引着一个婆子,却与他说道:‘你有缘,做好事的押司来也。’”再如,“王婆道;‘只闻宋押司家里在宋家村住,不曾见说他有娘子。在这县里做押司,只是客居。常常见他散施棺材药饵,极肯济人贫苦。敢怕是未有娘子。’”[3]21陈老莲作此赞语,重点赞扬的是宋江的“义”,这一点从绣像题名“呼保义”即可看出。南宋龚圣与作《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宋江的赞语为:“不假称王,而呼保义。岂若狂卓,专犯忌讳!”[4]4此句赞语意为,宋江虽是梁山之王,可自谦称自己为“保义”,这其中还有保护、忠心于赵室王朝的含义。宋江不会像农民起义头领那样动辄称王,与帝王争衡。邓狂言的《水浒索引》卷首有晁盖及一百八人赞,其中宋江的赞语为:“思细如发,算妙如盘,回环曲折,往来兵间。”[4]184此赞语主要赞扬的是宋江的心思缜密,智谋过人,运筹帷幄。每个图赞作者所作的赞语的侧重点都不同。陈老莲更重宋江之“义”。

图5卢俊义绣像,身材魁梧高大,面若盘月,威风凛凛。虽然重刻醉耕堂本的绣像不及醉耕堂原本绣像的绘刻技艺,但人物形象大体与原本相仿。其赞语为:“积粟千斛赀盗粮,积钱万贯无私囊。”此赞语出自陈老莲之手,意思是指卢俊义虽为富豪身,心却存大义,积粮积钱以资梁山好汉,陈老莲赞扬卢俊义的侧重点在于此。而小说中的卢俊义是梁山的第二把交椅,身家清白,被逼上梁山。卢俊义武艺超群却得不到朝廷重用,仅仅只是个员外,社会需要英雄,英雄却没有用武之地。宋江发现了他,设计请他入梁山。正如《水浒索引》中卢俊义的赞语:“目无英雄,心无城府,身份自高,遭际自苦。”[4]184卢俊义不仅战绩卓越,活捉史文恭、活捉酆美、大败耶律四将等等,而且容貌俊美,前人有《宋江三十六人赞》赞道:“白玉麒麟,见之可爱。风尘大行,皮毛终坏。”[4]4陈老莲的赞语则不同,更注重卢俊义之“义”。

图5 卢俊义

孙二娘绣像(图略)。此绣像与陈老莲《水浒叶子》中孙二娘绣像十分相像,都是以贤妻良母的形象示人。当然,此绣像的人物形象塑造,主要根据醉耕堂原本绘刻。重刻本孙二娘略瘦,没有陈老莲笔下的丰盈之态,同样都是手拿针线缝补衣物的动作。孙二娘的座次排序是第103位,属于七十二偏将,而陈老莲将孙二娘的绣像排在第四页上,为何如此排序呢?且看孙二娘图赞:“杀人为事,天下趋之以为利。”此图赞表达了孙二娘的职业,“杀人为事”,并指明宋代流行以杀人为职业都是重利的结果,孙二娘经营人肉包子铺,为生计而杀人,视人命如草芥。在小商业繁荣的宋代,社会动荡不安,商人重利轻义,孙二娘就是典型的重利之人。然而孙二娘自从遇到武松,与武松成为拜把子兄弟后,就毅然放弃经营多年的家业,与丈夫张青一起上梁山落草。这份义气在重利轻义的商人中罕见,由此可说明,孙二娘重义胜过了一切利,“是女子耶,有丈夫气,是丈夫耶,不免儿戏,是当纳之后山之中,而或误置之深闺之地。”[2]190孙二娘的大义之举男子尚觉难为,而一女子却能做到,着实令人敬佩。故陈老莲将孙二娘的绣像排在前面。

图6林冲图赞为:“美色不可以保身,利器不可以示人。”此图赞正是林冲的人生座右铭,林冲遇事一味地忍让,委曲求全,他的出场伴随着强烈的矛盾冲突。高衙内调戏林冲夫人被林冲扯住,挥拳即落的那一刻,林冲发现是高衙内,悬在半空中的拳头最终没有落到高衙内的身上,此情节如下:

图6 林冲

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认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认的,得他没这场事。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众多闲汉见闹,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的,多有冲撞。”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3]7

此事一出,林冲可以用休妻来避祸,用美色以保身,可他没有,这说明他重“夫妻之义”;而“棒打洪教头”,则充分体现了林冲虽有高超武艺,却不轻易示人的性格。柴进庄上的极度傲慢的洪教头逼迫林冲与其比武,林冲再三退让,最后不得已为之,林冲轻松的将洪教头击败,洪教头羞愧而走。此情节表

现了林冲谨小慎微以及不张扬的高贵品质。林冲在梁山的排位次是第六,而陈老莲将林冲绣像排在第二,仅次于宋江。如此,说明陈老莲认为林冲为人自谦,纵有显赫的官位、高超武艺也不与人争高下的品德在水浒英雄中实属难得,值得人们尊敬。

图7武松绣像。小说文本第二十三回写道:

图7 武松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脚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3]23

此段描述的武松高大威武,陈老莲绘制的武松,身材偏矮,较胖,并不似小说文本中描述的那样。陈老莲笔下的武松略有幽默感,更像是武大郎的形体特征。不知绘图者是否有意设置,别有意味。武松绣像的图赞为:“申大义斩嫂头,啾鬼哭鸳鸯楼。”此图赞讲述的是武松的两个事迹,为兄报仇打杀潘金莲和血溅鸳鸯楼。图赞作者选择这两件事作为图赞内容,说明图赞作者认为这两件事情最能突出武松的形象,最具代表性。图赞作者称武松为兄报仇为“申大义”,武松在梁山的位次为14,而在此本绣像中排列在第32个,可看出绘图者对武松的评价程度的高低。小说文本第二十六回“郓哥大闹授官厅 武松斗杀西门庆”中钟伯敬总评道:“武二郎杀此奸夫淫妇,英雄手眼,菩萨心肠,一段从容,详审尤令人千古莫及。”[3]26大大赞扬了武松为兄报仇的事迹。此事妥帖的处理,充分体现了武松的人格魅力。陈老莲所作的武松赞语,贴近人物形象,植根于小说文本。

重刻醉耕堂本中的绣像、图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众多的《水浒传》有图赞的清代版本中的一类,此类可称为醉耕堂本绣像、图赞系统。此系统是首个以人物绣像搭配图赞出现在《水浒传》小说书籍之中的形式,之前的插图、图赞是以场景式插图配以图赞。明末清初,书籍插图出现从场景式单页大图到人物绣像的这一发展趋势,是整个时代出版印刷业发展的趋势,并不只有《水浒传》如此。也正因为醉耕堂本绣像、图赞系统的首发性与经典性,所以成为当世、后世版本争相仿刻、摹刻的对象。

由此可见,醉耕堂本绣像、图赞系统深受历代各书坊主的亲睐,成为清代《水浒传》绣像、图赞的一大底本。与稍晚于它的贯华堂本绣像、图赞共同流行于整个清代。

[1]马蹄疾编.水浒书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清·评论岀像水浒传[M].重刊醉耕堂本.嘉庆道光年间刊刻本.

[3]明·钟伯敬(评).钟伯敬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M].明天启年间刊刻本.

[4]朱一玄,刘毓忱编.水浒研究资料[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谭淑娟)

SystematicStudyontheTapestryPortraitsandIllustrationEulogiesofZuigengtangEditionofTheWaterMargin

LI Hui, ZHANG Zhu-pi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Jiangsu 226019, China)

Zuigengtang edition ofTheWaterMarginis the first edition which contains illustration eulogies.It adopts the tapestry portraits and illustration eulogies of Chen Laolian’sTheWaterMarginLeaves, then tapestry portraits version ofTheWaterMarginexists.The reprinted Zuigengtang edition was reprinted Zuigengtang edition, it reproduces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of Zuigengtang edition.Praise the exaggeration, humor pictures, unique and full of personality of this edition, get the later is widely recognized, called wonderful model of illustration eulogies edition of theTheWaterMarginin the Qing Dynasty.

TheWaterMargin, reprinted Zuigengtang edition, illustration eulogies.

1673-2103(2015)06-0006-05

2015-04-10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ZZ13_0862);南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YKCI13029)

李慧(1987-),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张祝平(1957-),上海崇明人,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

I207.412

:A

猜你喜欢

水浒宋江武松
梦回水浒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童说水浒——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
我家里的武松
武松:喝酒好赚钱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武松的醉与不醉
宋江给李逵的一封信
《水浒》求疵录二则
《闲看水浒》里的黑暗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