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睿明教授温经汤加味治疗崩漏1例分析
2015-07-19夏睿明刘荣满
夏睿明,刘荣满
夏睿明教授温经汤加味治疗崩漏1例分析
夏睿明,刘荣满
【专家简介】 夏睿明,1924年生,早年拜师于名老中医杨植樨、唐阳春门下学习岐黄之术,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创始人,1958年担任中医科兼中医教研室主任,重庆医科大学教授,从教30余载,行医70春秋。历任农工民主党重庆市委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医学会理事暨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高级职称评委、重庆市首批名老中医、“两会一党”中央中药咨询服务理事会委员等,参加中国农工民主常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退休后任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实用中医药杂志》顾问等职。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应用》及《经方运用举隅》等多次获得四川省、重庆市中医学会奖。
【病案提要】 该案患儿病情缠绵冗长,首诊血虚症状尤甚,且在此之前已寻遍川渝名医,收效甚微,极易反复。夏老结合辨证、辨病定为血虚寒凝、经脉失养所致。与严用和的“充任极虚,血海极寒”和清代萧慎斋之“崩中日久,则热变为寒。亦有服寒冷过剩者,中寒内生者。”不谋而合。宜温经散寒,固经养血,温经汤遣之。守方两月余,随诊半年崩漏未复发,余证皆消,体态充盈。
崩漏; 辨证论治; 中医妇科病; 温经汤; 医案
患儿,女,13岁零8个月。2014年9月7日因经期紊乱约一年有余初诊,患者诉经期反复延长,甚者淋漓不尽数月。曾寻遍川渝各大医院及诸位名医,偶见有效,但反复发作,经人介绍来诊。刻诊: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或多或少,淋漓不尽,色淡质稀,伴面色萎黄少华,精神萎靡,全身倦怠无力,畏寒肢冷,脱发;纳尚可,眠可,舌淡浅黄少苔,脉沉细。
处方1:川芎6克、炒白芍 30克、焦当归15克、熟地30克、党参30克、桂枝6克、阿胶(烊化冲服)20克、丹皮15克、半夏12克、麦冬20克、吴茱萸6克、炙甘草12克、炮姜炭6克、地榆20克、槐花20克、马齿苋30克、益母草30克,三七粉(另包冲服)6克。
三煎,取500毫升,一天三顿服完。7剂。
药后自觉精神好转,守方7剂。9月17日复诊。
处方2:川芎10克、炒白芍15克、焦当归15克、二地30克、党参30克、桂枝6克、阿胶(烊化冲服)20克、丹皮15克、半夏12克、吴茱萸6克、炙甘草12克、炮姜炭6克、艾叶炭6克、紫河车15克、鹿角霜20克。
【病案分析】 该证属于中医的“崩漏”范畴,临床表现为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严重失常,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该病病因变化多端,病机错综复杂,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十分棘手。
崩,首见于《素问·阴阳别论》,谓:“阴虚阳搏谓之崩。”唐代王冰《黄帝内经·素问》释:“阴脉不足,阳脉盛搏,则内崩而血流下”。因此,《黄帝内经》中“崩”的原义泛指下血之证,涉及范围较广,是妇科病名之源,但在后来的中医典籍中,妇科疾病中有较多的“崩”的论述,如西晋王叔和《脉经》的“五崩”,明代薛己《女科撮要》、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中的“崩”,均指妇科疾病。
漏,即漏下,首见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诊并治》篇,曰:“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至隋唐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首列漏下候,专论漏下病,故后世著作沿用此病名。
论及该病的病因病机,古代文献有较多论述,历代医家各有侧重,大致有生活失度、内伤七情、外感邪气、淤血痰饮、体质偏颇等,脏腑损伤、气血失调是其主要病机,主要分为血热、血瘀、寒凝和湿热。该案患儿崩漏时久,以致血海亏虚,故有面色少华,全身倦怠无力、脱发等症。严用和认为,崩漏并非均由血热所致,亦有“充任极虚,血海极寒”而致,清代萧慎斋《女科经纶·崩带门》谓:“血崩属火热致病者多,崩中日久,则热变为寒。亦有服寒冷过剩者,中寒内生者。”故有畏寒肢冷、舌质淡等症,可诊断为血虚寒凝型。宜温经散寒,固经养血,温经汤遣之。本方为妇科调经常用方剂。主要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证。以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有瘀块、时发烦热为证治要点。方中吴茱萸辛苦大热,辛则能散,苦能降泄,故能散寒止痛;桂枝辛甘温,能温通经脉,两药合用为君;当归、白芍、川芎均入肝经,能活血祛瘀,养血调经;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入心肝肾,本方配伍特点一是温清补消并用,但以温经化瘀为主;二是大队温补药与少量寒凉药配伍,能使全方温而不燥,刚柔相济。此加减方兼顾“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方中先后用地榆、槐花、炮姜炭、艾叶炭诸药止血,以达标本兼治之效。守方两月余,随诊半年崩漏未复发,余证皆消,体态充盈。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0.001
A
1009-5519(2015)20-3049-01
刘荣满(E-mail:352634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