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草原文化营造主题酒店的文化氛围
2015-07-19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高云胜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高云胜
依托草原文化营造主题酒店的文化氛围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高云胜
随着内蒙古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反映蒙古民族特色、满足广大旅游消费者个性需求的草原文化主题酒店应运而生。本文通过酒店的建筑特色、装饰风格、特色餐饮、民族服饰及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对民俗风情进行生动展示,为草原文化在主题酒店的文化氛围营造,起到了重要的积淀作用。
草原文化 主题酒店 文化氛围 营造
1 引言
主题酒店是以企业所在地最有影响力的地域文化特质为素材,通过建筑、装饰、产品特色等综合载体,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带给消费者有价值的、难忘的、快乐的特色酒店。
我国首家主题酒店是深圳威尼斯酒店,随后从沿海地区向内地逐步发展,数量与日俱增,主题也呈现出多样性,为满足旅游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全国旅游业的带动下,内蒙古旅游业也发展很快。“十一五”期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483.38亿元,年均增长28.63%。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遍布全区的262家星级酒店作了重要贡献。其中以突出地区特色、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目的的草原文化主题酒店,受到了广大旅游消费者的欢迎。
“草原文化”理念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于2001年首倡,做为自治区涉外五星级商务酒店龙头的内蒙古饭店,于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首家草原文化主题酒店”荣誉称号,由此以反映内蒙古地区蒙古民族、民俗、民情为文化内核的“草原文化主题酒店”落户青城,依托现代酒店的设施设备,在厅堂布置、环境设计、文化活动、餐饮休闲等各类服务项目中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蒙古民族的文化特色,深刻阐述草原文化的主题酒店。
本文通过深入调查自治区的草原文化主题酒店,认为从以下方面入手,可以更好地展示酒店的草原文化内涵。
2 通过建筑风格展示草原文化
2.1特色鲜明的建筑外观,可以直接展现民族特色
内蒙古饭店通过主体建筑的穹顶建筑突出民族风格与地区特色。拥有数千年历史的蒙古包是蒙古民族的传统居室,适应蒙古高原的自然环境,也满足蒙古族游牧征战的社会生活需要,同时体现了蒙古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思想智慧,是草原文化的结晶。
同时在饭店后侧集中建造了由8座蒙古包组成的草原宫殿建筑群,被称为城市中的“斡尔朵”,分别以8位蒙元帝国皇帝的名字命名。再有“敖包”,依次排列“苏鲁锭”,共同刻画出一幅生动、形象的大草原生活画面,带给游客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呈现出鲜明的蒙古民族特色。
通过民族化的酒店外观,营造出了地方传统建筑的神韵,达到了以建筑形式唤起地方文化与历史含义的境界,传递出更为丰富的文化信息与内涵。
2.2建筑图案传递出民族化的符号信息
蒙古族民俗文化中丰富的图案,是体现蒙古族文化的活化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在酒店中通过大量采用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图案可以生动地展示草原文化主题。
(1)植物图案。以花草为基础构成波曲状的卷草纹,富有动感和韵律;花卉纹有以反映宗教内涵为主的,如莲花、宝相花(朱赤花)、佛手等,也有以非游牧地区蒙古族的生活为对象的,如桃花、杏花、石榴花等。
(2)动物图案。五畜、鹿、狼等各种动物图案的采用,充分体现了蒙古民族广取博纳的品质及草原文化的开放性特征。
(3)几何图案。常见于家具的外装饰,有云纹、盘肠纹、回纹图案等几何纹样,是实物形态与几何形体的生动融合。
在酒店中大量采用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的建筑图案,是对草原文化本源哲学的深层反映。以盘肠纹而言,盘肠本为佛教八宝之一,按照佛家解释,盘肠为回环贯彻,一切通明,本身含有事事顺、路路通的意思。同时,其图案本身盘曲连接,无头无尾,无休无止,显示出绵延不断的连续感,称为吉祥结,作为连绵不断和长寿的象征。盘肠纹饰在蒙古族生活中的实用性很强,各种变形的盘肠纹与卷草纹结合形成变化多样的图案,或为单独纹样,或为二方连续纹样,在蒙古包、召庙建筑、家具上使用较多。
在主题酒店中通过大量的色彩运用,会营造出极富感染力的效果。如客房的门上雕刻金马图案,床头上装饰以红、蓝色为主的佛八宝,床头柜的玻璃板下有白色的吉祥图案、茶具上装有红色的小挂件、地毯上装饰以红色的植物图案。使客房的表现力增强,草原文化的内涵更能让旅游者感受得到,并易于理解和接受。
3 通过艺术陈设烘托主题酒店草原文化
3.1室内装饰注重物质功能与文化审美的结合
进入内蒙古饭店的大堂,映入眼帘的是大型汉白玉雕刻的背西面东的成吉思汗立像,背景是巨型百鸟朝凤图,象征着成吉思汗在蒙古族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大堂总台背景墙的设计以蒙古族妇女传统头饰中巴尔虎头饰为基础,以银作为主要装饰材料,再点缀珊瑚、绿松石、玛瑙等宝石,创造出高贵华美的装饰效果。
二楼餐厅入口处张挂着一幅牛皮仿制的蒙元帝国版图,工艺考究,制作精美。步入大型宴会厅“金顶大帐”,其墙面辅以金箔镶嵌的巨幅成吉思汗画像,天花板上嵌入九层斗拱天花,深邃高远,表达了蒙古民族九重天的思想。九龙戏珠和龙头造型展示了成吉思汗龙腾九五,纵横苍穹的神韵。
这种艺术设计使传统与现代达到了完美融合,使蒙古族装饰元素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情趣,带给体会者极强的冲击力与感染力。
3.2艺术陈设富有代表性
青花瓷是元代手工艺艺术的精华。内蒙古饭店遴选、复制了部分瓷器精品,安置于走廊两侧或镶嵌于墙壁上,为饭店的文化内涵注入了新的活力。
立于走廊的马头琴,以马为主题的木雕,形象化地表现了蒙古民族对马的热爱。在长廊两侧陈列的搏克服饰,以其威武阳刚的造型、五彩缤纷的色彩、寓意深刻的构图、精美绝伦的工艺,把蒙古族搏克手的勇敢、威猛与力量充分地表现出来。
从这些典雅、豪华而又明快大方的蒙古民族服饰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精神与现代化的气息,它们实现了互相完美的融合。身着美观大方蒙古袍的工作人员首先带给客人的是“悦目”的感觉,当客人对服饰所传递出的精神与文化内涵逐渐有所了解,此刻带给客人的则是一种“赏心”的感受,客人会受到草原文化核心理念“崇尚自然”的感染,饭店也会更具魅力,这就是服饰映射出的文化意蕴。
4 通过特色餐饮展示主题酒店草原文化
蒙古族饮食文化自成体系,既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内蒙古旅游的重要产品。
4.1特色蒙餐是内蒙古的优势旅游资源
蒙餐是中国餐饮文化中民族餐饮的典范,既保留了传统又迎合了时代消费理念,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受到了广大旅游消费者的欢迎。食物原料就地取材,注重绿色天然;食物味道讲究原汁原味,在制作中不用或少用调味品,注重食材的鲜嫩和食物的本味;讲究营养保健、医食同补;就餐气氛热烈,美食与娱乐同时进行。蒙餐文化因其独特而名扬天下,已成为草原文化背景下“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一张名片。
4.2饮品文化独特
蒙古族以乳汁为原料加工制作的各种乳制品,蒙语称为“查干伊德”,意为“白食”,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种类繁多,被列为食之上品,不但可以作为解渴润身的饮料,也可以作为充饥果腹的食物。养身保健,治疗疾病,敬神祭祖。蒙古民族认为洁白的乳汁是圣洁之食,在喜庆、隆重、盛大的场合以乳品行祭祀之礼,表达对天地万物的感恩与祝福。这主要是因为蒙古民族对白色的尊崇,与传统宗教“萨满教”的融合,对“天地万物皆有灵”表达敬畏所演绎出的一种礼仪行为方式。
马奶酒被列为蒙古八珍之一,是蒙古族特有的饮品。在款待客人、节日庆典、敬神祭祖等重大活动中,一直被作为礼仪用酒的首选。马奶酒在祭祀中被作为神圣的祭品用来敬畏神灵,在婚礼中传递情意,在节日中助兴娱乐,在盟誓中表达忠诚。以酒为礼,待客中表敬客之道;以酒为礼,政治活动中增进团结。美酒与歌舞相伴,彰显出蒙古民族酒文化的独特。
5 通过接待礼仪彰显主题酒店草原文化
蒙古民族热情好客,待客礼仪内容丰富,由迎接礼、敬客礼、送客礼三大部分组成。
5.1迎客礼
传统的蒙古民族接待礼仪主要有:马队迎接、献下马酒、唱祝酒歌、敬献哈达等迎送礼仪,把握和体现了蒙古民族接待礼仪十分隆重热烈的基本特点。
哈达最初是喇嘛教寺庙中一种祭神的用品。随着喇嘛教由西藏传入内蒙古,献哈达的仪式很快被蒙古族人民所接受,并在民间广泛流行。长久以来,哈达成了蒙古族寄托感情和借以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最好的礼物。献哈达时,要把哈达对折起来,将折缝朝向对方,否则就视为失礼。向尊者或长者献哈达时要毕恭毕敬,弯腰前倾,双手捧哈达,举过头顶,以示虔诚。对平辈,则双手平举,递给对方即可。对晚辈,一般只需将哈达直接搭在对方的脖子上,表示祝福。除了活佛,俗人不可以将哈达直接搭在被奉献者的脖子上。
唱歌敬酒时,顾客要双手接杯,再以右手无名指醮酒,向天空、地面各弹指一次,最后以酒抹自己的前额,用来表示:敬天、敬地、敬人。而后一引而尽或略略沾唇,再将酒杯双手奉回。这样客人未到餐厅,已被蒙古民族的热情好客所感染。
5.2敬客礼
在就餐中,吃烤全羊同样有个开羊仪式。仪式主要有敬酒、献哈达,表演好来宝、歌舞、呼麦、马头琴演奏等内容。在音乐歌曲声中,席中的贵客受邀,走到全羊前,接过工作人员递上的蒙古刀,在羊的左前肩切一刀,即表示“开羊”,此时工作人员载歌载舞,场面非常热烈。随后将羊进行改刀,即可食用。在蒙古风情园等多家店,吃烤全羊时都有“开羊”这么一个必备程序,这是蒙古族的特色仪式。
5.3送客礼
酒足饭饱,客人起程之际,主人又会手捧银碗装满奶酒,以歌饯行,这是蒙古民族的送别酒“上马酒”。
对客人的这些接待礼仪,不但为草原旅游增添了色彩,同时也更好地表现出了蒙古民族的热情好客,为游客的旅途增添了美好记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蒙古族宫廷宴席“诈马宴”,体现的则是蒙古族王公贵族的饮食之礼。以内蒙古饭店推出的诈马宴为例,共有三种形式:至尊诈马、金帐诈马、吉祥诈马,适合25~300人不同规模的高档宴会。从礼仪进程的安排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金帐迎宾”,重点表现的是迎宾入席的隆重礼仪。第二部分“千官质孙”,按照蒙古宫廷大宴的传统习惯,赴宴者要在外厅更换质孙服(一色服)。第三部分“诸王入宴”,来宾入席,依次就座,随后欣赏金顶全牛开宴仪式,展现800年草原饮食文化的精髓。第四部分“祁福求祥”,金杯斟酒献祝福,带给远方客人最真切的问候。第五部分“御膳珍肴”,古老的蒙古八珍上席。第六部分“可汗赐福”,主人向贵宾祝酒。第七部分“盛宴惜别”。
这些接待礼仪尽现蒙古民族饮食文化的精华,为草原旅游增添了色彩。
6 通过民族节俗积淀主题酒店草原文化
6.1文化类
蒙古包文化资源。蒙古包是北方草原民族为适应游牧搬迁、抵御高寒气候,经长期摸索创造出来的住宅式样。古代匈奴人居住的“穹庐”即蒙古包前身。蒙古包呈流线圆形体,由架木、苫毡、绳带三部分组成,坚固结实,能经受狂风暴雨和沙尘暴的袭击。蒙古包易搭易拆,搬迁轻便,维修快捷。蒙古包是游牧文化的精髓,它是蒙古民族的智慧、思想和生活的集中表现。在草原上可依托独特的蒙古包文化大力发展“牧家乐”体验旅游。游客最喜欢猎奇,既然愿意入住寺庙体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方外生活,也乐意前往蒙古包体验草原牧民生活的别样情趣。
6.2竞技类
饭店可以通过集中展示“那达慕”大会的主要活动“男子三艺”,即赛马、射箭、摔跤来积淀文化,吸引顾客。那达慕是一个集竞技、娱乐、商贸于一体的民族体育盛会,蒙古族牧民在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七八月份,将各类文艺演出与各种比赛项目集中展示,显现出喜庆祥和的娱乐性节日。那达慕的传统比赛项目的开展,可以让更多的游客领略到当年叱咤风云的蒙古铁骑的豪迈、勇猛、剽悍,也会为这样一个英雄的民族所折服。
6.3旅游类
特色美食文化资源。内蒙古草原拥有“伊利”、“蒙牛”两个世界级乳业品牌,呼和浩特被誉为“中国乳都”。因此,呼和浩特可兴建乳品文化博物馆,每年举办国际乳业博览会、乳品文化节以及世界乳业发展论坛。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是草原文化的符号,草原民族善于酿酒,嗜好饮酒,每逢节日亲朋聚会必开怀豪饮。据考证,草原上的奶酒始于春秋时期。汉代即有匈奴族“马逐水草,人仰潼酪”的记载。元代,奶酒盛极一时,曾是元朝宫廷和贵族府邸的高贵饮品,忽必烈常用金碗装奶酒犒赏功臣。流传至今,奶酒已成为草原特色佳酿。奶酒“味似融甘露,香疑酿醴泉”,具有驱寒、活血、舒筋、健胃等功效,被称为“紫玉浆”。因此,可举办内蒙古国际酒文化博览会,通过美酒嘉年华、酒业高峰论坛、花式调酒精英赛等活动,吸引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等嗜酒民族客商广泛参与,从而提升蒙古酒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进蒙古文化酒品牌建设。
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让顾客在饭店欣赏到丰富的民俗风情,了解到蒙古民族的灿烂文化,以此来展示饭店的文化内涵,在积淀中使文化品位得到不断的提升。
7 结语
通过对自治区草原文化主题酒店代表——内蒙古饭店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完成:通过建筑风格表现草原文化;通过艺术陈设烘托草原文化;通过餐饮特色展示草原文化;通过接待礼仪升华草原文化;通过节庆习俗积淀草原文化。
对于草原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可以采用主题客房、主题竞技场、主题展览等活动来大力推广。在对文化产品开展的全员营销中,要从销售人员营销入手,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共同完成主题文化酒店的全员营销。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运用与开展,可以打造饭店的民族特色,塑造饭店的品牌形象,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最终实现饭店的经济效益与良好的社会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饭店进行经营的同时,依托草原文化,把蒙古民族的建筑风格、艺术陈设、民族服饰、餐饮特色、接待礼仪、表演艺术、民族节日等民俗、民风、民情,推向全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蒙古民族、了解内蒙古、了解草原文化。让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迈向世界。为繁荣自治区的文化与经济建设,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发挥出应有的贡献,为营造和谐内蒙古、和谐大中华而努力,为实现美好中国梦而奋斗。
[1] 吴团英.论草原文化(第四辑)[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7.
[2]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论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4).
[3]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蒙古民族服饰[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4]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增定本[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5] 内蒙古社科院历史所《蒙古族通史》编写组.蒙古族通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
[6] (伊朗)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M].何高济,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
[7] 宝·胡格吉勒图.蒙元文化[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3.
[8] 李莉莎.论《蒙古秘史》中的服装描述及其文化蕴意[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11).
[9] 季春燕.呼和浩特蒙古风情园职业装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F590
A
2096-0298(2015)12(a)-106-04
高云胜(1974-),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讲师,旅游管理硕士,主要从事旅游与饭店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