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处理科学探究要素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

2015-07-18李艳波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虚像光屏凸透镜

李艳波

编者按: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而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理念的转变,如何体现和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的新课程理念呢?来自我省不同地区的物理教师,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课通过说课、教学设计、课堂纪实、反思等形式,从多角度展示了对本课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会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逐渐养成积极主动与交流合作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了光的折射规律,对于凸透镜,也仅仅知道它叫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但对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和放大实像他们是知之甚少的。现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是初中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是初中物理光学的重要内容,是初三物理知识的重点,是一节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体的课。本节课既是将来学习凸透镜成像原理,又是进一步学习眼睛成像和照相机等仪器原理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也是学生到高中进一步学习光学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优势:初三学生乐于参与动手实验,在玩中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他们喜欢探索自己熟悉的或与所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团队协作意识强。

劣势:初三学生认知能力还比较低,对知识的归纳概括以及迁移能力还不强,所以要把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联系起来还比较困难。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难点: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到凸透镜成像规律。

五、教学准备

f=15cm凸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光屏、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实验切入 问题导入】

演示实验1:透过手中的凸透镜观察物理课本上的字,同学们都能看到放大的字,这是他们已有的知识体验。

演示实验2:透过手中的凸透镜观察窗外的景物,意外地发现窗外景物倒立、缩小的像。

师:为什么透过同一凸透镜却看到不同的情景?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出现放大的像、缩小的像和什么因素有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验与已有经验的冲突,引发他们的思索,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各种猜想,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度。

【进入正题 合作探究】

(一)猜想与假设

凸透镜成像能否用光屏承接?

1.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的,光屏上得不到像,只能用眼睛通过透镜看到。

2.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既能用眼睛通过透镜看到,又能显示在光屏上。

【提出问题】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1)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2)与焦距的大小有关;(3)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4)像的正倒可能与物体是否在凸透镜同侧有关。

【设计意图】介绍:物距u、焦距f、像距v,为探究实验作好铺垫。

(二)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上97页的内容,想一想:“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你自己的猜想?”学生思考,通过小组讨论,提出各种猜想并设计出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的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本节课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作好铺垫。

(三)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1.PPT提示:

安装从左向右顺序是: 蜡烛 凸透镜、光屏。

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怎样找实像:当成实像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

3.怎样找虚像:透过凸透镜用眼睛观察物体所成的像。

4.学生四人一组,分为12个实验小组,物距从6cm开始,每增加3cm取一组实验数据,直到39cm,不同小组测量不同的物距,使得每组物距的数据都有两个小组测量。学生分工合作,通过探究实验,得出放大、缩小、等大的像,成功后的小组骄傲地将手高高举起,得到老师肯定。

5.如果反复观测都得不到发光体的像,便填写“不能成像”,出现无法测量到的数据,可以暂时空着,看看能否从已测量到的数据中得到一些启发,完成实验数据的收集工作。

6.表格中所有数据对各小组来说都是共享的,让学生从这些数据中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是本次探究活动的重点。

7.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和成功喜悦。突破本课的难点,为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做好清疑工作。

(四)分析论证、评估交流

在发现了一系列规律后,要求各小组用概括的语言来陈述这些规律,为了使规律更有普适性,启发学生15cm用f来表示,30cm用2f表示,显然,这样陈述的规律更有普适性。

小组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交流讨论,最后总结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完成本节课的重难点的教学。

板书:

1.照相机的原理:u>2f,f

2.投影仪的原理:f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的原理:u

顺口溜:(PPT展示)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虚像与物同侧正,实像与物异侧倒;

物远像近像越小,物近像远像越大。

【设计意图】学生总结规律时教师进行引导和点拨,此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用简洁、有条理的语言概括规律,学会处理实验数据。用规范的板书设计加深对知识的领悟。

【深化规律 学以致用】

小明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b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C.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的是巩固当堂所学知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渗透评价】

1.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你能够很好地和小组成员合作,开展小组交流,并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做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叙述知识、方法以及能力上的收获,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通过质性评价,让学生感悟成功的喜悦心情。

作业布置:写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猜你喜欢

虚像光屏凸透镜
光屏的作用
侧面俯视时盛满水的碗中斜插筷子的虚像位置研究
像与物大小关系如何判断
去掉光屏在哪能看到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