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肋骨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2015-07-18赵绘萍杨宁江蒋高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肋骨皮质吉林

赵绘萍杨宁江蒋高民

肋骨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赵绘萍1杨宁江2蒋高民1

肋骨;骨囊肿,动脉瘤样;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病例报告

1 病例简介

男,55岁,因间断右侧胸痛20年、加重10 d入院。体格检查:右侧第7前肋局部隆起,可扪及包块,质韧,压之有“乒乓球”感。胸部X线检查:右侧第7前肋呈膨胀性改变,边缘凹凸不平,其内密度不均匀。胸部CT检查及肋骨三维重建结果见图1A~C。CT诊断:考虑肋骨良性肿瘤样病变,骨巨细胞瘤可能性大。术中见第7肋骨局部增宽变形,表面光滑,可触及“乒乓球”感,骨膜与肋骨表面无法分离,切除肋骨病变处上下各5 cm行病理检查,病变处断端呈蜂窝状改变,内含不凝固血液,囊内壁光滑;镜下见大量扩张的血窦及少数内皮细胞,细胞较丰富,可见破骨细胞及组织细胞,其下可见细胞较少的纤维组织区及骨小梁(图1D)。

2 讨论

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ismal bone cyst,AB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肿瘤样病变,其病因可能是由于静脉血栓形成或动静脉交通,使局部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导致静脉压增高,血管床扩张,受累部位骨质被吸收,并发生反应性修复[1]。ABC占所有原发骨肿瘤的1.3%,60%~75%发生于股骨上端、椎体及附件,很少发生于肋骨[2]。

ABC的特征性CT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膨胀变薄,可见骨性间隔,部分可有骨质不连续表现,其内充满液体,密度均匀,无钙化,有时囊肿内可见液-液平面[2]。本例CT显示病灶呈膨胀性改变,骨皮质变薄,其内呈软组织密度,未见液-液平面,误诊为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好发于20~40岁人群,CT表现为不规则的肿瘤组织强化[3];ABC好发于20岁以下青少年,增强扫描较早期呈较均匀的线状边缘性强化及病灶间隔强化,延迟扫描显示囊内强化。对于肋骨ABC的三维CT显示,应选择普通轴位图像及厚层最大密度投影图像,两者结合能准确显示其病理改变,有助于肋骨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为外科手术或其他治疗提供准确的病变范围[4]。

[1] 李晓芬, 徐荣春. 脉瘤样骨囊肿的综合影像学分析.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51(8): 70-72.

图1 胸部CT示右侧第7肋骨局部膨胀性改变,骨皮质不连续,形态不规则,其内正常骨质结构消失,呈软组织密度,CT 值45~58 HU,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A);表面遮盖(B)及厚层最大密度投影(C)示右侧第7前肋体积增大,沿肋骨长轴呈膨胀性蜂窝状改变,边缘形态不规则,骨皮质变薄,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多个囊状低密度区;病理镜下可见大量扩张的血窦及少数内皮细胞,细胞较丰富,可见破骨细胞及组织细胞,其下可见细胞较少的纤维组织区及骨小梁(HE,×10,D)

[2] 蔡玖明, 唐怀金.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分析.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4, 32(4): 481-483.

[3] 周永红, 冯友权, 谭志, 等. 扁骨和不规则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诊断. 放射学实践, 2008, 23(8): 907-910.

[4] Güneş D, Mutafoğlu-Uysal K, Sarialioğlu F, et al. Aneurysmal bone cyst of rib presenting as a huge chest wall mass. Turk J Pediatr, 2009, 51(1): 82-85.

R738.1;R445.3

2014-11-25

2015-02-06

(本文编辑 张春辉)

1.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线科 吉林吉林132013;2.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 吉林吉林 132013

赵绘萍 E-mail: ssisi-2000@sohu.com

10.3969/j.issn.1005-5185.2015.08.008

猜你喜欢

肋骨皮质吉林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皮质褶皱
迎秋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暗香浮动
吉林卷
吉林卷
迷人肋骨
肋骨带外固定加外敷万伤接骨膏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日安,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