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实施休闲教育的研究
2015-07-17朱丽华
朱丽华
【内容摘要】面对现今高中学生学习的压力,教育领域越来越关注到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使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严谨的知识,不仅能够缓解课业压力,更能够带动学生的持续性学习。针对高中语文的教学,休闲教育将学生的学习和兴趣充分结合,保证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又让学生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课业发展。
【关键词】休闲教育 课业压力 人文素养
休闲教育不是对学生学习的放松,而是转变语文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出更多诙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采取既生动有趣又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才能真正享受学习,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乐趣才能激发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自己的学习不断前进。
一、听、读课文,提高人文情趣
语文课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门语言课程,语言学习是学生对教材上的知识掌握内容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教师也要考虑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应该采取哪种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语言文化内涵。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跟听教材的标准朗读音频,这样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读者的字音、句子停顿、字词重读等方面的内容,在感受读者的音色或者读书情感时,学生内心对文章的理解之情便会不由自主的萌生,这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也创造了途径。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课文《荷塘月色》,其中有很多关于景物描写和人物心情描写的部分,学生通过音频中朗读者的声音所传达出来的情感也会打动学生的内心,学生对“荷塘月色”的欣赏之情也会自然地激发出来,这种效果便是人文魅力的影响效果。学生通过“听”这种方式能够放松自己的神经,从“听”中也能体会到文学的感人之处,同时也端正了语言的规范。紧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去模仿音频中朗读者的诵读,学生通过自己诵读则进一步加强了对文章情感的理解,也检验了自己语言掌握情况。这种方式极大培养了学生语言学习能力,又加强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内涵,是休闲教育方式的体现。
二、影视录像等素材在课堂的应用
高中语文教材涉及到丰富的历史、政治、文化等内容,单纯的教学无法使学生到达对这些内容的深刻认识。而现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在教育领域大量使用,这为语文休闲教学也提供了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影视、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材料展示方式来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教学,这种方法也是一种休闲教学法,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也能够忘掉学业压力,同时便加强了对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认识。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中的课文“辛德勒的名单”,这是一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题材的课文,所以教师能够采用的影像资料也有许多,学生通过观看和感受能够了解到二战的背景,以及在二战过程中的各国局面。这是对学生历史知识巩固的一种途径,在语文教学上,历史背景的了解为课文的理解也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而影视录像的真实性把学生带到相应时代的环境中去,学生从中得到的认识就是一种人文素养的升华,从中体会到的情感就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所以影视录像也是语文教学的素材,不仅扩展了学生的阅历,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相应的参考资料,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一种对影视作品欣赏、体会、总结的过程中能够释放自己的学业压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注入更多的活力,也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所以休闲教育在语文课堂的应用是非常正确和必要的,教师也能够通过休闲教学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轻松的环境中也增加了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对教学的持续发展来说也奠定了基础。
三、情景演绎体现学生特长
休闲教育的方式还可以通过课堂情景设立来实现,语文课文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剧本”,提供给学生进行短剧编排。这种方式不仅推动了学生更深刻地去理解课文,也促进了学生的兴趣特长在语文课堂的充分发挥,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不少的自在感。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雷雨》这篇课文,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去演绎这部话剧。学生在准备过程中,人物性格的认识以及人物表情的揣摩都是这部话剧的出彩点,所以学生要重点关注对两个部分的表现。《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周朴园、侍萍、繁漪等主要人物的出场和人物语言和肢体动作的表达都是人物性格的表现,学生在演绎时就需要比较高深的演技和表现热情,才能突出人物的特征。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表演也能够培养自己的表演特长,同时有表演天赋的学生更能够从中发现自己的特长优势,给自己找到一个兴趣,从而进行深造。而学生在情景演绎中,不管是演戏的同学还是观看的同学都能够从中找到乐趣,到达休闲教育的目的。所以情景演绎的方法是休闲教育一个非常合适恰当的途径,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兴趣特长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四、总结
语文课堂是一个充满人文气息和文化底蕴的课堂,学生不管是学习语言还是学习文学抑或文化,都需要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来去接触和学习。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休闲教育则是一种非常必要和恰当的方式来配合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快乐学习。而教师与学生在这种诙谐的环境中进行交流,也才能更加促进语文的学习和探究。
【参考文献】
[1] 石中英 著.《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 项贤明 著.《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