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组合作学习避免形式主义讨论

2015-07-17吴庆来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形式主义学困生

吴庆来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要使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能力的舞台,让学生来告诉教师和同伴自己学习、思考的过程,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收获荣誉感和存在感。只有这样的小组学习,才能让学生从倾听者变为学习者,从旁观者变为主动探究者,才能够杜绝小组学习的形式主义。

[关键词]形式主义小组学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023

小组合作教学作为新课改提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有利于将教学活动由纯粹的个人竞争转变为和谐的合作竞争,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被动灌输向主动探究求知的方向发展。

也正因为此,实行新课改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了高中课堂教学的“常客”。有的教师很自豪地说:“我每节课都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甚至许多教师在评课时把课堂上有没有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是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否体现自主学习的主要标准,在教学公开课、观摩课上总把小组合作学习当做主要环节来执行。

可笔者在应用和听课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形式主义讨论的问题,当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参加学习活动的学生有,但不参加活动的也大有人在:有东张西望的,有趁机做小动作的,有不读给别人听的,有不听别人读的,有趁机聊天的,有自顾自的。往往讨论得热热闹闹,回答却疙疙瘩瘩。教师也由于小组学习费时费力,仅仅把它作为调节课堂气氛的工具,尤其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冷场”的时候,往往说的是:“下面我们来小组讨论一下,看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这种形式主义的小组讨论任其泛滥,将极大降低小组学习的效果,造成既耗时又低效的局面,如不加以纠正,将造成对新课改的误读。现将其原因和对策记述如下,供同仁参考。

一、形式主义小组讨论产生的原因

1.缺少约束引导

笔者在组织小组学习中发现,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对小组学习的兴趣很大,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时间长了,参与的次数多了,就失去了新鲜感,积极性也随之下降。那些学优生觉得自己老是在帮助成绩不好的学生,自己吃了亏;那些学困生觉得展示的机会都是学优生的,自己吃了亏;那些学平生觉得自己的发言在小组内没有得到重视,自认为也吃了亏。这时候如果缺少刚性的制度约束和积极引导,学生就很容易产生疲劳厌倦的心理,对小组学习兴趣降低甚至失去兴趣。

2.组织形式单一

组织形式基本上都是同桌加前或后四人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不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状态,仅仅根据座位就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不研究“同质”或“异质”,不给学生明确的任务,不经常变换成员的角色,不动态化地变更小组人数及人员的组成,没有一套与之匹配的评价体系与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小组合作体现出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创新,毫无生命力可言。久而久之,当然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3.教师主观随意

为了追求课堂的“新”,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有些教师经常把不需要合作学习的问题非要学生合作不可,把小组合作学习当做语文课堂的插花点缀,一发现课堂不太热闹,马上提出问题,并立刻让学生讨论。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声声慢》时见课堂比较沉闷,便让学生讨论李清照的《声声慢》和柳永的《雨霖铃》的异同。但这个问题实在有些难度,学生也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结果学生讨论无从展开,回答也都不到位。停滞的课堂让这位教师满头大汗,尽管他不断对学生进行提示、暗示、牵引,但学生还是没有回答出来,课堂比之前更沉闷了。

4.学生参与失衡

开展小组学习之后,学优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者的角色,学困生成了听众,只听或看学优生发言。这样就使小组学习变味为学困生对学优生的实质性“思想抄袭”,导致学困生越来越“学困”,学优生越来越“学优”。长此以往,小组合作便成为那些学优生的舞台,反而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还有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造成小组讨论秩序极为混乱。这样,时间长了,必将挫伤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

5.教师脱离讨论

听课时候经常会看到教师布置了小组讨论的任务后,就等待学生的讨论,教师站在讲台前做观众,或者忙着自己的事,不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这样就使很多小组学习缺乏有效的监督,很多学生便利用小组讨论的机会说闲话,做小动作。这样的小组学习貌似讨论得热热闹闹,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往往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没有实质性的合作,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彼此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同时,这样做教师并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小组讨论情况,对小组学习的结束时间往往只能靠经验或是教学时间来判断。笔者在听课时总是听到教师宣布小组学习结束时说:“同学们,时间到了,讨论结束。”

6.教师评价缺位

小组合作学习后,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不论对错一律都予以肯定评价,“好”“很好”“对”“不错”等成为一些教师的口头禅。教师在对学生的思考象征性地表扬之后,没有对其进行点评。他们这样做的理由似乎也很充分:现在开放性的教学强调没有标准答案,对问题的思考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样做使学生不知道自己对在哪里,又错在哪里;学生答好答坏一个样,答与不答也一个样。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会被挫伤,从而对小组讨论的态度越来越冷淡。

二、改变小组讨论形式主义的对策

笔者认为,要解决小组学习中形式主义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1.引入计分机制,营造竞争氛围

教师要和学生讨论并形成一个共同的量化标准(以10分制为例):每次小组讨论的结果答对了10分,答偏了5分,答错了0分;声音洪亮可以加5分,最先发言可以加5分。教师或者课代表及时统计小组回答情况,每一到两个星期向学生公布各小组得分情况。此外,每次考试中小组平均分在前三名的分别加100分、50分、30分。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分别进行得分汇总,对得分前三名小组的学生分别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比如评出优秀小组、进步小组等。这时候,一支笔、一个本子、一个书签,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也能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

2.进行异质分组,打破地域限制

进行异质分组,打破地域限制,即每一小组的学生中既有成绩好的学生,也有成绩不好的学生,而不必要求座位要近。并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的职责,进行一定的分工,如“主持人”(具体全面负责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记录员”(专门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的过程,尤其是将小组对讨论问题所持的观点、结果形成书面文字)、“检查员”(督促小组成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每个组员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并检查小组交流讨论的过程)和“汇报员”(主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班级交流中进行汇报)等。但是,每个小组的汇报员必须由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轮流担任,而小组长则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每次小组的发言都计入各小组总分。这样,每组成绩好的学生必须使本组成绩不太好的学生都明白理解后,才能实现本组与其他组竞争的目标。

3.精心安排课时,抓住合作契机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闹,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精心安排,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适合的不安排,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或发展性、开放性、研究性的问题对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主体,训练点比较多,富有挑战性,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适宜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去感知、理解、把握教学内容。另外,还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

4.循序渐进学习,循规蹈矩合作

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应进行四个阶段,即“思、听、说、议”。“思”即让学生首先进行独立思考,合作前要有自己的观点;“听”即要认真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尊重其他学生的观点,并完善自己的观点;“说”是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思路说出来;“议”即小组里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思、听、说、议”能实现先自主学习,后进行小组讨论;先学生评议,后教师评议;先学生问,后教师问的目标。这样循序渐进地推进小组学习,能够确保得出的结论是小组中所有人共同思考的结果。

5.教师积极参与,了解讨论情况

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不应该只是旁观者。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认真观察学生的行为,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了解学生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参与到学生讨论中进行指导,为教学的引导做好准备。这时候教师要注意思考几个问题:讨论的问题难度如何,各个小组是否对讨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探究,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是否符合设计意图。这样,教师就可以大致把握随后的小组展示环节的内容,并可以思考对其的评价。当发现讨论起来有着较大困难的小组时,要对该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进行积极引导,并且在之后的结果展示中予以重点关注。

6.创造展示机会,不吝现场点评

小组讨论后交流时,要尽可能创造展示的机会,确保展示的学生达到一定人数,特别要注意给学困生创造机会,展示的问题要解决透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学生小组学习的兴趣。展示的途径可以多种多样,如记录单、小黑板、口头表达……在课堂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让学生发言,并在每个学生发言后,教师用一两句话点评。点评要指出其对错及优缺点,既不能一味的表扬,也不能一味的批评。对要指出对在哪里,错也要指出错在哪里。这样做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寻知识,在课堂展示中找到自信,在看他人展示中产生思维碰撞。

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要使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能力的舞台,让学生来告诉教师和他的同伴自己学习、思考的过程,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收获荣誉感和存在感。只有这样的小组学习才能让学生从倾听者变为学习者,从旁观者变为主动探究者,才能够杜绝小组学习的形式主义。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形式主义学困生
小组讨论有效运用,凝聚素养精髓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形式主义的标准
谁去捉拿“形式主义”?
如果上级不官僚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