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坚守初中阅读教学的传统策略

2015-07-17孙健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阅读教学

孙健

[摘要]课程标准(2011版)颁布之后,各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思潮纷纷涌现,它们在提出创新改革的同时,对很多传统教学策略给予了较大的否定。初中阅读教学仍然有着很多的教学策略不该丢弃。

[关键词]阅读模式方法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019

课程标准(2011版)颁布之后,各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思潮纷纷涌现,它们在提出创新改革的同时,对很多传统教学策略给予了较大程度的否定。很多缺乏自我思考的教师盲目跟风,崇新废旧,将很多教学的优良传统置于不顾,导致初中阅读教学走入了严重的误区,重意蕴而轻形式、重课内而轻课外、重教师教学而轻学生阅读的弊端在常态教学中俯拾皆是。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认为,初中阅读教学仍然有着很多的教学策略不该丢弃。现略加梳理,以与读者共勉。

一、模式构建:阅读教学亘古不变的铁堡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围绕文本进行不断对话的过程。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互动对话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心智活动,享受情感的熏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切不可以标准的答案和模式化的思考方式替代学生多元的解读。在互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点拨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对话情境,拓展他们对话和思维的空间,才能彰显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安恩与奶牛》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感悟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如果将其拍成一部电影,应该选取哪些核心镜头?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从文本内容中捕捉主要信息。教师与学生围绕话题进行深入对话,在互动对话中感知了内容,悦纳了内涵,提升了效益。

二、方法传授:阅读教学走向高效的金钥匙

1.依循认知规律,推行阅读三板块

无论面对怎样的文本,都必须以读懂文本的内容为前提。因而,阅读的第一板块应该指向文本“写了什么”,教师可以根据文本体裁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描述的重点,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第二板块则指向文本的语言形式,即“怎样写”,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解读文本创作的思维过程;第三板块从作者的思路出发,洞察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所在。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特质,从思想的立意、结构的布局、语言的表达等多方面引领学生思考,一步步提升阅读效益。

例如,在教学《七律·长征》时,教师引领学生三读文本,通过资料补充读懂红军长征的艰辛,从“走泥丸、暖、寒”等核心词语感受作者言语运用的精妙。最后从诗歌的主题思考诗人总分结构的设置、材料内容的选择如此安排的原因,从而充分发挥教材文本这一范例的示范作用,为学生体悟语言、习得方法奠定基础。

2.实施有效整合,促进阅读三链接

首先,新旧知识高效链接。教材课文篇目众多,但一些课文在体裁、结构、语言表达风格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教师则可以根据这一文本的共性特点,引领学生以已经掌握的知识,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帮助,从而在新旧知识的有效链接中缩小认知差异,打破认知平衡,促进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其次,阅读与写作高效链接。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支柱,读书是为了更好地写,习作是为了高效地读,彼此相辅相成。因此,阅读教学就应该指向学生的写作,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阅读教学可以根据文本的写作特色,适量安排随文练笔,采用对课文模仿、续写、改编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最后,阅读与生活高效链接。语文的外延是生活。阅读教学只有将生活元素引入课堂当中来,才能更好地找准阅读与生活之间的连接点,借助生活唤醒学生的内在潜质,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感受语文。

例如教学《父母的心》,课文并没有真正的结尾,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将会何去何从呢?教师则设置练笔环节,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他们生活的状态,从而将阅读与生活、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

三、习惯培养:阅读教学永不过时的铺路石

1.不动笔墨不读书

适当地做好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且是学生阅读思维的有效再现。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做记号的方法,学会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记录符号感知内容:重点之处圈圈画画,疑惑难点圈圈点点,独特感受批注表达,从而养成一边阅读一边动笔的良好习惯。

2.众里寻他千百度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有效地把握课文文字信息,并借助众多纷杂的信息培养甄别、判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紧扣文本的题目、结构转换的语句、文章的开头结尾等核心语句,培养学生高效提取信息的能力,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可尝试以问题引领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强化学生阅读文本信息的目的性、针对性,从而为提取有效信息搭建起有效的方法支撑。

总之,教师只有在不断的互动对话中,在高效的方法传授中,才能真正走出阅读教学重意蕴而轻形式、重课内而轻课外、重教师教学而轻学生阅读的教学弊端,真正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断向高效迈进。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