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2015-07-17张晓霞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教学

张晓霞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素质教育提倡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班化的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日益受到重视。基于这种形式,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提出相应的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小班化数学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班化;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13-0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前,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改变教师控制的学习交流模式,使师生之间单向式双向交流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是贯彻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于美国的,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小学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教学中常用的学习形式,是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的互动,特别是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使学生由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其要求2到6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模式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增强他们之间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在小组之间,成员们通过相互的帮助,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

1、创设学习情境

在课堂教学的某一个环节,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能足以调动学生合作意识和欲望的活动情境,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同时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平台。

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在合作之前,小组成员必须明白接下来的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进行,其目标和要求是什么,合作学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最后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学习效果,以此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做出正确的目标导向。

3、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合作探究。

4、评价与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之后,组织全体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学生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三、小组人员搭配得当,为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条件

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如果把水平相近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将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内,使它们在日后的合作学习中相互模仿、相互提醒、相互激励。一般来说,每一组安排一位具有一定组织能力、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安排一位学习困难、需要别人帮助的学生。还要考虑把喜静和喜动的学生安排在一组。这样做,尤其可以使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四、结合学生集体学习和个体学习形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在小组讨论前,先要求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小组思考讨论后,有一个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汇报中有错误或遗漏的本组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补充,其他小组还可以向这小组提问。这小组如没有解决的问题,也可向其他同学提出。这样一来,“小组合作学习”的范围就扩大了。孩子个体学习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小组时获得解答,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全班讨论得以解决,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训练学生积极动脑、独立思考、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同时也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有的放矢。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将班里的学生按照成绩互补和性格互补的原则分成了4人一个小组,在《四边形分类》这一课,为了避免出现“小组合作”,实现共同学习,学生在动手给四边形分类时,我就采用了资源共享,每个小组共同使用一套学具,让学生合作给四边形分类。小组合作前要讲清合作的内容是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每一步骤该怎么做以及目的是什么。学生合作时,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去,第一时间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有意识去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五、利用小组学习开展良性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孩子喜欢在老师和同伴面前表现自己,小组合作学习为他们创设了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计讨论的问题,学生讨论时我站在他们身边认真地听,适当引导,鼓励不言表达的孩子大胆发言。组与组之间对问题的回答,形成良性竞争,有效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参与,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如在设计《三角形分类》中,笔者就思考:如果将问题设计成“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成几类”,学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三类,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下接第117页)(上接第113页)钝角三角形。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不足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于是,笔者将问题设计为:将三角形分类,1、你准备按什么标准来分类?2、可以把它们分成几类?3、每类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这样一来,就扩大了问题的广度且目标明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小班背景下,学生就是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慢慢成长,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当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时,合作就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黄晓军.《浅谈小班化数学教学的实践体会》[J].新课程学习,2011.

猜你喜欢

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教学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
基于专业特色的《数学分析》课程小班化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