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培育路径探析*

2015-07-17孙海涛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培育问卷价值观

● 孙海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深入研究,掀起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潮。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新生力量。然而,大学生自身却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在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青岛世园会中,到处都能找到大学生的影子,涌现出一种担当和责任感,他们积极的传递正能量,引起整个社会对他们刮目相看。但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常常给人拜金、享乐、无社会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的印象,他们睡懒觉、逃课打工、上网玩游戏、谈恋爱……就是不肯认真读书。当今,世界格局不断变化,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步入深水区,在新常态下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解决好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1]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调查分析

认同是大学生自觉践行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关键环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在价值认知、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观念和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和信仰,并最终外化在行动上,产生外在行为上的自觉践行。为了从量的角度准确把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自觉践行状况及影响因素,本文借鉴有关研究成果,在学生访谈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 (12个关键词)作为维度设计调查问卷,客观地考察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践行状况与影响因素。

(一)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的设计,首先通过文献检索、学生访谈、专家咨询等提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的维度构想,然后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方针中的12个关键词为因子,每个因子5个调查点,形成以基本信息、李克特量表两部分组成的综合调查问卷,对被调查者的个人情况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进行测量。调查问卷初稿形成后,首先在驻青高校大学生中做了预调查,而后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与修订形成最终调查问卷。

(二)研究样本

本次研究以我国东部(5 所)、中部(4 所)、西部(4所)共计13所大学的大学生作为调查范围,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多年级、多专业、分层次选取调查对象。被调查对象的抽取以及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均由教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课题组成员深入各高校实施与完成,调查问卷当场填写、当场回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900份,回收问卷7782份,有效问卷7607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6.3%。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文借助SPSSl7.0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得出认同程度排序依次为:爱国、平等、自由、民主、敬业、富强、友善、法治、文明、诚信、公正、和谐。根据回归分析得出的偏相关系数,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排序为政治面貌、城乡差异、专业、年级、性别。

1.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总体较高

调查问卷分析的结果显示,李克特量表总分300分,平均得分超过240分。可见,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出了较高的认同度,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具有较强的成才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高涨的爱国热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来看,认同程度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也是价值观选择上“个人自觉”的一种验证。当然,核心价值观内容作为认知、认同和践行的客体,三个层面分别涵盖了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公民价值准则,每一项又包含了四个关键词,不同层面内容及同一层面的不同观念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而言,有不同的意义和吸引力。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看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量贡献度排名依次是自己(55.3%)、辅导员(含校园文化教育活动)(51.9%)、社会(49%)、思政课老师(38.9%)、父母(35.4%)、专业课老师(29.6%)。说明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的合力。

2.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主体差异性较明显

大学生群体作为价值观认同的主体,因为所在年级、所学专业、家庭背景、政治面貌、性别等不尽相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进行差异比较,结果显示,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总量表及各因子之间均有显著差异,在认同度上排序依次是文科学生、工科学生、理科学生及其他专业学生,出现这种结果与他们的专业特点有极大关系。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量表及各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认同度排序依次是三年级、一年级、二年级、四年级。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量表及各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在认同总量表上的排序依次是学生党员、学生团员、学生群众。在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变量上无显著差异,不管是来自城镇还是农村的大学生在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上无明显区别,仅在国家层面的维度上,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要比农村的大学生认同程度要高一些。从性别因素来看,男生在总量表所有因子上的T检验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爱国情感因子上显著低于女生。通常来讲,性别本身有其所赋予的价值观,大学生男女的个性特征有显著差异,在价值动机和追求上也是不同的,同时还受到社会上各种性别价值评价的影响。

3.价值观念存在不同程度的多元化现象

调查结果显示多个项目的标准差较大,说明被试者在此类项目上的得分分布较广,在某些问题上体现了大学生认同程度的多元化。调查结果同时显示,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知行脱节、政治信仰迷茫、社会和谐认可程度不高、社会诚信质疑等问题。例如,95.6%的同学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向党组织靠拢,追求进步。但是只有46.9%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平常的生活、学习有紧密联系。另外,42%的同学选择“找一份好工作”作为他们的入党动机,将加入党组织作为个人发展的跳板,缺乏坚定信仰,实用主义和功利性较明显。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析

当前,我国广泛而深刻的体制改革导致的各种结构性矛盾大量涌现并相互交织,价值观呈现多元并存、新旧交替、时代特征明显的现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受到剧烈的冲击。[2]当前我国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社会认同及自我认同的危机。一是当代大学生追求“金钱至上”,以金钱获取的多少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追求“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反映出来的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诚实做人、文明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的流失;二是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与现实之间难以找到价值判断的准确落脚点,他们充满幻想、追求知识、力图超越,但常常为交际压力、就业压力、住房压力而困扰,在价值判断的时候摇摆不定;三是当代大学生在个体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之间往往难以抉择。他们个性鲜明,相对于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自我需求的满足,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考虑不足;四是当代大学生在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上存在多维心理结构,包括环境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意识水平等众多影响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提高问题是一项系统教育工程。[3]基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践行现状与影响因素的分析结论,笔者认为在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点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强化爱国爱党教育、完善和谐友善教育、注重文明诚信引导、创造公平正义氛围、创新培育和践行方法。

(一)强化爱国爱党教育

意识形态是一种信仰,而信仰在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是一种内在动力和价值追求。[4]爱党爱国是几十年来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认识,是在校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任务,亦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前提。首先,要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爱国情怀。上下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渊源之一,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并发扬光大的爱国教育元素,我们应将传统价值观中的丰富爱国内涵以不同的方式提炼,赋予传统爱国情怀以崭新涵义和现实意义。大学生可以从自己内心感悟到去做自己的“故事承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加入大学生党员的群体,完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强化党性教育,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主体、实践主体和示范主体,影响带动更多的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完善和谐友善教育

和谐友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是国家富强、社会文明的根本表现。当前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作为父母的掌上明珠,接受的赞扬远多于批评,这造就了他们相对独立、个性鲜明的性格特点,在群居生活中更多的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与人交往缺乏和善。同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认同度最差的就是社会“和谐”。因此,在培育和践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倡导开展团结协作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和谐友善教育,突出和谐校园的构建。

(三)注重文明诚信引导

文明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们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认同基础。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文明诚信不仅是大学生群体自身素养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直接展现,也是大学生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的前提与底线。[5]当前,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考试作弊”、“学术抄袭”、“崇拜金钱”的现象越来越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道德滑坡。因此,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要注重文明诚信引导,通过广泛开展诚信应考、遵德守礼等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加强文明诚信,提高文明道德素养。

(四)创造公平正义氛围

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尊重个人、机会均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体现。党中央明确提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明确了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对“公平正义”有着强烈要求。因此,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为他们创造公平正义的大学文化氛围,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五)创新培育和践行方法

在当代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运用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也要结合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培育方法、拓宽培育渠道、提高培育实效。[6]新形势下网络平台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载体,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网络新媒体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增强其吸引力和凝聚力,可以营造学生的网上精神家园。可以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大学生在线讨论,并通过有趣的图片、音像等方式宣传身边细小感人的事件,传播大学生的正能量。通过身边人身边事展现触手可及的先进典型,对这个典型大家在网上可以自由的互动讨论,这样榜样就在身边,不再抽象空洞,通过身边榜样的鞭策激励,核心价值观在润物细无声中形成并不断的强化。同时典型人物在大家的互动中也得到升华,一改以前典型人物“高大全”的形象,形成网络舆论引导的新教育模式。

[1]唐姝.时代精神的路径转换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

[2]刘峥.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3]李振跃.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13,(16).

[4]黄丽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J].发展研究,2008,(12).

[5]吉喆等.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论[J].思想教育研究,2012,(7).

[6]乔瑞华.新时期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及其培养路径[J].思想理论家导刊,2014,(9).

猜你喜欢

培育问卷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问卷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问卷大调查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