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货币政策的特点及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
2015-07-17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范奇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范奇
澳大利亚货币政策的特点及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范奇
摘要: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实施通胀目标制的国家之一,其货币政策框架具有鲜明的特点,实施效果也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分析澳大利亚货币政策框架的特点和运作成效,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澳大利亚 货币政策 启示
1 澳大利亚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五个主要特点
1.1储备银行在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监管中的核心地位明确,并拥有较强独立性
澳大利亚金融监管理事会主要由储备银行、审慎监管局、证券和投资委员会与财政部构成,其主席由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的行长出任。储备银行作为澳大利亚中央银行,以其管理和提供流动性的特殊职能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居中心地位。
(1)拥有较强的政治独立性,即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澳大利亚的货币政策主要是由澳大利亚财政部来制定的,而不是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直至1996年,澳大利亚储备银行通过与政府签订双边协议,使其在货币政策上的独立性获得了澳大利亚政府的正式承认,这就为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的相对独立性奠定了政治基础,使其拥有了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权限。
(2)拥有较强的工具独立性,即货币政策实施手段的独立性。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手段的独立性亦是逐渐形成的,最初开始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也就是所谓的金融自由化时期,八十年代后半期基本形成,至九十年代完全实现。在1996年,联邦政府财长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行长联合签署协议,不仅承认储备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上的独立性,而且进一步强化和明确了储备银行在实施和执行货币政策上的独立性。例如,目前在编制年度货币发行计划、调整利率等方面,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拥有完全的自主决定权,无须报经议会以及联邦政府批准。
(3)在人事任命及日常运作方面,拥有较强的独立性。一是澳大利亚储备银行行长任期一般是七年,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延期,任职与联邦政府首脑任期错开,以有助于储备银行进行货币政策决策时的独立性。二是当储备银行理事会与政府之间见解不同时,若不能协商一致,则由双方提议召开国会,并且储备银行理事会和政府均需在15日之内,向参、众两院提出关于货币政策的各自见解以及分歧点,最终由国会进行裁定。
1.2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实施的通胀目标制兼具“权威性”和“灵活性”
一是从法律层面明确了通胀目标。与实行通胀目标制的大多数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澳大利亚在实施通胀目标制之初,对通胀目标制并没有从法律和规章的层面进行规范,到1993年,澳大利储备银行才首次公开宣布通胀调控目标。而到1996年,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才与财政部签署联合协议,正式从国家制度层面上对澳大利亚的通胀目标直进行了规定,明确将中期内消费价格指数增长水平维持在2%~3%作为储备银行的法定首要职责目标。并且此后,在历次储备银行行长任命和政府换届之际都签署了相关协议,都针对通胀目标和其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以此不断强化通胀目标制的权威性。
二是从职能分工上明确通胀目标制的实施主体。在1998年之前,澳大利亚储备银行肩负着两项核心职能,即负责实施货币政策以及对银行业进行审慎监管。为了更好地实施通胀目标制,1998年7月1日澳大利亚政府正式成立了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局(APRA),将储备银行的审慎监管职能剥离至审慎监管局,从而使得中央银行能够更专注于以通胀目标为核心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三是在通货膨胀目标的制定上充分兼顾了灵活性。在澳大利亚的通胀目标制中,通货膨胀率被规定在2%~3%,值得注意的是,该通货膨胀控制目标是被确定为澳大利亚货币政策的中期目标,而非一般意义上教条的年度目标。在1996年的储备银行与政府正式协议中,明确了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将通胀目标锁定在一个经济周期当中,在该周期中平均通胀率应维持在为2%~3%。同时,该协议还明确,如果通胀率能够在一个经济周期内不突破既定目标、保持稳定,那么在短期内允许通胀率波动超过这一目标区域,也就是说允许一定时期内不可预见的通货膨胀的发生。由于在该协议中,对于一个经济周期的时间长短,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并没有明确固定,也没有明确指出可以接受的通胀率在短期内超过政策目标的范围,并且使用一个经济周期内的平均通胀率的概念,而且在参数设置时扣除了水果、蔬菜、燃料、贷款利息、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及其他短期价格波动较大的商品,因此,货币政策操作的弹性空间就比较大。
1.3储备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清晰
在澳大利亚,大多数存贷款都是可变的和短期的,存贷款利率变化比较容易实现,变化也比较明显,因此现金利率和其他资本市场利率很容易影响到金融市场上的各类存款者和贷款者,引起零售贷款、房产贷款、商业贷款等商业利率变动,并由此影响经济领域各部门的利润率,最终影响到储蓄及投资行为、家庭消费行为、货币信贷供给、资产价格、汇率以及由此决定的总需求。总需求变化与总供给变化之间的关系对通货膨胀水平起到重要决定作用,此外,利率变化所引起的汇率变化导致的进口商品价格变化也会影响通货膨胀水平,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也会影响到通胀水平。因此,清晰的传导机制是储备银行采取现金利率工具调控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原因。
1.4央行货币政策信息的发布公开、透明,确保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1)货币政策决策程序保持公开、透明。根据《储备银行法》,澳大利亚货币政策的决策权归属于储备银行理事会,该理事会共有9名成员,包括储备银行行长、副行长和现任财政部秘书长3位主要成员,另外设6名外部成员,至少5人为非政府官员,除一月份以外,其余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二举行例会,每年共举行11次会议。每次的会议日期地点事先就为公众所知。每次例会之后都将提供关于通货膨胀、国内国际经济运行情况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状况的报告,同时报告内容还包含该次例会做出的对货币政策决定的建议,如调整利率这样的重大决策还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利率调整信息一般会在储备银行正式宣布决定的当天上午09∶30在公共媒介上公布,并同时在银行的网址上发布。
(2)储备银行与公众的沟通公开、透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会将有关现金利率的货币政策决策于会议当天14:30对外公布,会议纪要也于会议结束两周内公布。同时,还通过公告、报告、出版物、各类研讨会和论坛、储备银行高层官员的公共演讲与发言,以及为公众提供参观、讲座、培训、实习及研讨机会等方式,与公众和市场保持联络和沟通,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稳定公众预期。
(3)储备银行与政府沟通保持了及时、透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法对货币政策与政府的关系作出了明确和详细的规定,基于此,政府对货币政策拥有全面的知情权。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储备银行会定期与政府沟通,同时,在每次储备银行理事会例会之后,储备银行都会及时举行理事会主席、副主席与财政部官员的联席会议,沟通相关货币政策决策。
1.5储备银行主要使用官方现金利率政策工具,具有“间接性”和“市场化”的特点
理论上讲,按照储备银行法的相关规定,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分为直接、间接工具两大类,这点与我国央行政策工具有类似的地方。直接工具方面,主要是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澳大利亚商业银行可贷资金进行控制等;间接工具方面,主要是指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公开市场操作等。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储备银行会同时采用以上两种货币政策具,但随着澳大利亚国内金融市场体量不断扩大、业务种类不断丰富,直接调控工具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缺点:首先,直接工具虽然可以调控银行贷款能力及利率,但是它并不能够调控公众信贷需求,而且还会使银行在金融市场中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其次,直接调控主要是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发展,金融机构种类不断增加,仅仅用直接手段调控银行,反而会并刺激其他渠道融资的快速增加。因此,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主动减少直至几乎不使用直接政策工具,转而更多地依赖间接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
目前,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现金利率(Cash Rate或者Off cial Cash Rate)的变动,进而间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以及市场资金供给,以达到既定的货币政策调控目的。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理事会在每次的例会上,会分析经济走势并预测未来12~18个月内各种经济变量的变化趋势,自1990年1月以来,储备银行在每次例会之后均会发布有关利率预期目标的通告,预期目标不仅影响隔夜拆借利率水平,而且也能够使得其他短期利率与隔夜拆借利率趋于一致,并进一步影响长期利率的走势变化。
2 澳大利亚货币政策通胀目标制的主要成效
2.1推动澳大利亚经济进入到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黄金通道
得益于通胀目标制的及时、有效地实施,澳大利亚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告别了八十年代的高通胀,进入到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经济大战理想状态,时至今日,澳大利亚经济仍然处于这样的黄金通道中。从1993年至今,澳大利亚GDP年增长率基本保持在3%~4%,即使是在在2009年仍然保持了正增长,这在发达国家中已经处于很高的水平。而与此同时,物价水平却一直能够维持在较低的状态、失业率不断下降。
2.2澳大利亚金融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表现亮眼
与欧美发达国家至今仍受金融危机余波影响,深陷欧债危机不同,澳大利亚经济及金融体系在2008年来以来的表现则相当稳健,这固然与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缘位置和经济模式有很大关联,但是货币政策体系在此次危机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亦为澳大利亚平稳度过金融危机奠定了坚实基础。首先,金融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金融业的增加值占澳大利亚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了10%。其次,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澳大利亚金融体系基本未受到太大的冲击,金融行业经营稳健,未出现任何濒临倒闭或者需要政府救援的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8年8月对澳大利亚的国别报告中指出:金融危机未影响澳大利亚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和盈利能力,澳大利亚金融体系整体健康。然后,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8~2009年,澳大利亚股市是全球跌幅最小的市场之一,并且在2009年前10个月里,MSCI澳大利亚指数上涨了60.8%,涨幅超过美国和中国市场。澳大利亚金融体系在全世界衰退的时期保持了增长,令人印象深刻。
3 澳大利亚货币政策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
3.1应结合我国经济金融实际,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框架
世界各国的经济体制和市场发育程度差别巨大,因此,在构建货币政策框架是,应充分考虑本国国情,以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发展现状为基础。一方面,通货膨胀水平为政策调控核心目标有助于实现货币政策其他目标,控制通货膨胀,保持了货币的价值,有助于形成一个长期经济增长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差异和不同,不同国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也不尽相同。以澳大利亚为例,其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目标制定、时间跨度、实施手段等都具有自己本国的特点,并非完全照搬某一国家或某一理论的货币政策框架,也正是因为充分契合了本国实际,才使得近20年来通胀目标制在澳大利亚取得了成功。
3.2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使央行能在货币政策上有充分的权威性和灵活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可信度不仅对于货币政策目标的成功实施具有至关重要性,而且也是其他货币政策能够操作成功的重要保证。如果公众对中央银行的权威产生怀疑,其行为就会与中央银行的要求相背离,从而影响货币政策执行效果。总体来看,近年来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不断增强,在货币政策决策方面也拥有了较多实质性的话语权,但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相比,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从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明确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上充分自主权,从而赋予央行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上的权威性和灵活性。
3.3寻求一个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适应的通货膨胀区间作为政策调整的重要参考
以通货膨胀水平为政策调控核心目标有助于实现货币政策其他目标,控制通货膨胀,保持了货币的价值,有助于形成一个长期经济增长的坚实基础,通胀目标制实施以后,澳大利亚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和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当然其中影响因素众多,但在统计期间内,实施通胀目标制确实对于澳大利亚经济金融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尽管目前的国情要求我国的货币政策必须以稳定物价水平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但寻求一个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适应的通货膨胀区间仍然是一件可操作的事情,货币政策调整确定一个重要的锚定指标,可以起到稳定市场和公众预期,促进经济强劲和可持续的增长的作用。
3.4中央银行的调控方式应当注重以市场化为主
应借鉴澳大利亚的金融宏观调控方式,加快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走廊体系,而后更多地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间接手段,通过发挥利率杠杆的作用,影响市场其他利率和社会总供求, 最终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3.5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透明度应当进一步提高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的经验已经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对于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均显得非常重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这更要求中央银行要合理引导公众对货币政策的认识,引导公众期望朝着央行的调控方向发展。同时,随着经济金融的市场化发展,决定了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执行中能够采取最有效方式就是不断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市场和公众沟通。
参考文献
[1]肖曼君.通胀目标制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6).
[2]蔡志刚,方爱香.澳中中央银行独立性:比较与借鉴[J].财经问题研究,2002(3).
[3]朱小川.在金融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澳大利亚金融审慎监管启示[J].金融监管,2010(5).
[4]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网站[EB/OL].http://www. rba.gov.cn.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9(c)-0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