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学生探疑”情境和问题创设的思考

2015-07-17郝立民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创设精神作业

郝立民

[摘要]创设一个有意义或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出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是情境导入;而利用一些情境材料来提高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才是探疑情境的创设。通过阅读教材就可以回答的问题是自主学习问题;而需要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规律或进行知识前后联系、归纳、升华、综合的问题及需要学生查阅资料、进行讨论的问题才是探疑问题。

[关键词]导入情境探疑情境自主学习问题探疑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116

课改以来,我校不断地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最终摸索出了现在的“三学课堂”模式。所谓“三学课堂”,主要环节包括自主学、导学、探究学三方面。如何体现自主学、导学、探究学?我们教师往往都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和设计探究问题来体现。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将导入情境与探疑情境、自主学习展示的问题与探究的问题相互混淆,导致课堂设计环节和操作过程混乱,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浪费了课堂时间。本文就该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与同仁交流、共勉。

一、探疑情境与导入情境

无论是传统课堂教学还是目前盛行的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在教学开始之际或不同问题的提出之际,我们往往会创设一个有意义或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出要学习的内容,而对情境材料本身没有过多的分析或深入的思考,只是将学生引入即将学习的状态中,笔者认为这种情境创设属于情境导入或问题之间的过渡,而非探疑情境的创设。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灾害》,

得便利和直观,能形象展示轨道运动与昼夜和四季变化的关联,这无疑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地理学内涵,发展空间认知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2.改革作业形式

传统的作业主要是学生复习巩固知识、教师收集学生反馈信息的手段。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往往只注意了作业的复习检测功能,忽略了作业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改革作业形式,布置作业时要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作业的答案也不应是唯一的,应有利于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对于地域文化这部分内容,人教版的教材并没有过多涉及,因此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作业:通过搜集资料,对比江南水乡文化区和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在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类型与特征、农业生产文化(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业部门、农作物)、饮食文化、民居文化、地方文艺等方面的差异,并绘制这些要素相互影响的知识网络。

3.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学是在人类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与自然交往的日益广泛与深刻,地理学科的实践性日益显现。因此,培养学生地理创新精神必须要增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使我们的地理教学与自然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今年暑假,笔者所在的学校有师生前往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北极这样的环境,以前只在书本中了解过,现在能亲身感受,学生们发现了很多独特的地方。有的学生看到北极柳,这是一种只有大约2厘米高,匍匐生长的柳树,学生除了对它的生长环境与形态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外,还采集了样本,要在大学的研究室对这些样本做进一步分子层面的探究分析。有的学生则对冰川水有了更直观的印象,他发现那里的冰川并不是单纯的白色,一般是有三种颜色:有很多气泡时的白色、纯净的蓝色和沾有泥土等杂物的黑色。他从海里捡起一块冰尝了尝,冰块的表层很咸,但内部是绝对纯净的水,没有味道。他也取了样本,要与常见的河、湖水做一对比。这些实践无疑会促使学生从新的视角去思考,去发现,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之,学生地理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灵魂和核心,也是一个浩大的长期的工程。我们要着眼于地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面向全体学生,不断地去探索实施新的方法,积累新的经验,真正地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教育中落到实处,最终奏出时代的最强音!

[参考文献]

[1]姚小燕.地理教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2002(4).

[2]毛永新. 让地理课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载体[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1).

(责任编辑周侯辰)

猜你喜欢

创设精神作业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创设未来
快来写作业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拿出精神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