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活利用课本插图深度开发教学资源

2015-07-17曹祺马敏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太平天国课本教学资源

曹祺++马敏

[摘要]课本插图是历史教师最容易接触到的教学资源,但也往往最容易被忽视。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深度挖掘插图背后的历史信息,如何与教学主题相结合,并能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以人教版插图《太平天国发给农民的田凭》为例,深度挖掘“田凭”的信息对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学资源课本插图金匮田凭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100

课本插图作为文字材料的补充,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蕴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有助于学生走入历史场景,丰富历史感知,是一种较为准确、典型和有吸引力的史料,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下面以人教版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的插图《太平天国发给农民的田凭》为例谈谈如何灵活利用课本插图,深度开发教学资源。

“田凭”是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1862年)忠王李秀成发给金匮县黄祠墓祭的土地所有权凭证,发现于荡口镇人家所藏的弘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内,为连史纸墨刷,墨笔填写,高29.8厘米,宽27.3厘米,现藏于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田凭的内容见右图。

教科书编写者选用“田凭”的意图是与“历史纵横”相互印证,“说明了现实生活中太平天国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保护农民土地所有权”。[1]P155-156但是陈德运指出金匮田凭“保护的并非是农民的土地所有权,仍然是对原有土地关系的确认——保护原有田主土地所有权”,与教科书编写者的原意背道而驰。[2]这不能不说是课本编写的一个瑕疵。不过经过精心的设计,瑕疵也能成为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绝佳教学资源。回归文本,围绕插图“田凭”可以按照以下思路开展“《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这一子目的教学设计。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荳苧蔴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盖天下皆是。”

——《天朝田亩制度》

结合材料一,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请你说说《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怎样分配土地?它体现了农民阶级什么样的愿望?这对当时的农民战争起到了什么作用?

通过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了解《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土地分配方案,认识到《天朝田亩制度》作为第一个农民革命的纲领,提出了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主张,体现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鼓舞了广大农民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之中,具有一定的革命性。当学生对《天朝田亩制度》有一定的了解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分析插图“田凭”所蕴含的信息。

材料二:插图“田凭”(注: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即1862年。金匮县是清代常州府所辖的一个县。花户泛指纳税民户。黄祠墓祭指宗族祭田,主要经营方式为租佃。)

根据材料二,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和探究:课本说这张田凭是发给农民的,你赞同吗?如果反对,请说说你的理由。

利用课本的瑕疵,教师可以激活学生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图像史料中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发现“田凭”并非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从而得出课本插图名不副实的结论。这个教学过程的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证据意识。在课堂探究气氛逐渐浓郁的时候,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请你谈谈太平天国政权在金匮县采取了什么样的土地政策,这与《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有什么区别?启发学生抓住“自置”、“完纳(银、米)不得违误”、“所有自份田产并无假冒隐匿等弊”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出太平天国政权在金匮县实施的土地政策是先组织查田,如果田主没有假冒隐匿田亩数额的情况,就发给凭证,保护田主的土地所有权,而田主则需按照天朝定制每年缴纳银、米。通过与《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对比,学生不难发现在太平天国治理区域内,土地的获取方式不是“按人口和年龄分配”,而是“自置”;粮食缴纳方法不是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而是按照规定缴纳银、米;土地关系不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而是承认田主土地所有权,不论田主是地主还是农民。在一系列对比之中,学生不禁会产生疑惑:既然《天朝田亩制度》是纲领性文件,为什么太平天国政权不执行既定的土地分配方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教师可以顺势导入下一段材料。

材料三:甲寅四年(1854年)“贼常例各馆皆具人数,每十日赴典圣粮领米人一斤,斤不过七合,米不足,改给稻,仍一斤,砻米仅四合,稻亦不足,止给半斤,极至四两,因令人喫粥。然稻四两得米止合余,即作粥亦不饱,咸有怨言。”

——《金陵省难纪略》

针对材料三可以设计这些教学问题:请你说说材料反映出太平天国政权面临了怎样的困境,太平天国施政大纲无法付诸实施的原因是什么?

这段材料反映出1854年天京严重缺粮的情况,并且已经到了“咸有怨言”的地步。在学生对天京粮荒有基本了解后,教师可以配上一段解释性说明: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随着行政机关的扩充和供给制的实行,主要依靠克复州县获取粮食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天京日常的粮食需要。与此同时,外部严峻的军事形势和频繁的军事行动也大大加重了太平天国的粮食负担。《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情况下完全不具备实施的主客观条件,并且是缓不济急的。[3]P781-786根据材料的描述和教师的说明,学生很容易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根本无法实现,具有严重的空想性,而太平天国政权在金匮县实施的土地政策则是一种对现实的妥协,“是太平天国后期严峻的斗争形势所催生的一种权宜之计而已。”[4]当然,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并非线性的,往往是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天朝田亩制度》的难产不仅仅来自严重的外部军事压力及粮食危机,也在于农民阶级内部的腐化和堕落。在学生们有了如此认识后,进而引出“天国悲剧”一目的学习。

课本插图是历史教师最容易接触到的教学资源,但往往最容易被忽视。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深度挖掘插图背后的历史信息,如何与教学主题相结合,并能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以下三点建议可资参考。

首先,掌握插图信息,判断插图的准确性。在“用课本教”的理念指导下,教师不再把课本奉为圭臬,而是作为重要的历史教学资源,大胆质疑、增补、删减和整合,力求使课本更贴近历史教学情境。插图的灵活运用在本质上就是教师依据教学需要对历史课本的“二次开发”。既然是“二次开发”,教师不仅要了解插图的出处、时间、背景和内容等基本要素,也要知道教科书编写者选用插图的意图。但掌握基本信息还只是开发教学资源最基础的步骤。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重视课本插图的准确性,根据课本编写者选用插图的意图,判断插图的使用是否符合情境与史实的统一,敢于质疑课本和教参的权威。信息搜集和准确性判断是灵活利用课本插图,深度开发教学资源的奠基石。

其次,根据教学主题确定课本插图的挖掘深度。太平天国运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立意不高和教学主题不明。基于单元主题的整体考量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如果说人教版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单元主题可以确定为近代中国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那么具体到课,“太平天国领导人探索救国之路”即可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人教版《太平天国运动》一课共有六幅插图,分别是《洪秀全》、《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曾国藩》、《全盛时期太平天国都城下关的景象》、《太平天国发给农民的田凭》和《〈资政新篇〉书影》。在六幅课本插图中,前四幅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历程有关,只需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即可,而后两幅有关太平天国领导人提出的两项救国方案,最能体现农民阶级在近代社会的革命性和局限性,是本课的核心所在,可以深度挖掘,灵活利用。

最后,课本插图不仅是教师教的工具,更应该是学生学的平台。在当今社会,知识的载体正在悄然发生革命性变化,从文本逐渐转向图像,知识的可视化渐次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诚如彼得·伯克(Peter Burke)所说,“操作计算机和看影视的这一代人出世就一直生活在充满图像的世界里。”[5]P12从图像中获取关键信息是生活在知识视觉化时代的公民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巧。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更多地赋予课本插图教的色彩,把它作为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工具,而弱化了学生学的意义。换句话说,学生分析插图的过程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感悟历史的途径,更应该是训练历史思维能力和掌握从图像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感受历史学科重证据的学科特质的平台。灵活利用插图的真意应是将插图教的功能和学的意义结合起来,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课本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陈德运.有关“田凭”几个问题的分析[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3).

[3]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二)[M].北京:中华书局,2009.

[4]张由山.田凭到底是发给谁的?——从《太平天国运动》一课的插图说起[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9(2/3).

[5][英]彼得·伯克著,杨豫译.图像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太平天国课本教学资源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浅析新沂市博物馆馆藏两件清代晚期文物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阳翰笙《李秀成之死》的政治影射内涵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