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7-16蒋斐斐平金良
蒋斐斐 平金良
[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其生活质量的作用。 方法 将纳入的1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肺癌化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采用Piper疲乏自评修正量表(RPFS)、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EORTC QLQ-C30)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状态。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躯体、行为、情感、认知及RPFS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MDASI量表疲劳、睡眠、恶心、苦恼、悲伤、麻木感、一般活动、人际关系、生活乐趣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EORTC QLQ-C30量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优质护理可有效缓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改善癌症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1-014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quality care to improve th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lated fatigue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and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A total of 110 case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of 55 cases, two group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cancer chemotherapy treatment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quality care interventions on this basis, used self-assessment amendment Piper fatigue scale (RPFS), Anderson symptom assessment scale (MDASI),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assessment scale(EORTC QLQ-C30) evaluated two interventions state.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of emotional, cognitive and RPFS scores and intervention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P<0.05),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differences of MDASI scale fatigue, sleep, nausea, anguish, sadness, numbness, general activities, relationships, enjoyment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differences of EORTC QLQ-C30 scale physical function, role function, emotional function, cognitive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overall health score betwee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Quality care could relieve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related fatigue and improve cancer-related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ancer related fatigue; Quality of life; Quality care
癌因性疲乏是与恶性肿瘤相关的持续性、主观性疲劳体验,癌症病情、治疗方式、并发症、伴发症、社会心理等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由于病程持续,疲乏程度严重并且不易通过休息缓解,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治疗耐受力和疗效。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为75%~100%[1,2],对患者的治疗过程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本文对优质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进行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②均为术后初次静脉化疗患者;③年龄18~80岁;④KPS评分≥70分;⑤预计生存期>3个月;⑥Piper疲乏修正量表评分>3分[3]。排除标准:①复发或转移癌;②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或严重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③有精神疾病史,无法配合护理干预。纳入患者中男73例,女37例,年龄41~80岁,平均(56.94±10.55)岁,鳞癌89例,腺癌21例,TNM分期:Ⅰ期12例,Ⅱ期31例,Ⅲ期43例,Ⅳ期24例,化疗方案均为含铂类药物的静脉注射。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肺癌化疗患者常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生活指导等护理干预。干预组通过制定优质护理方案形成循环改进的护理模式实施干预,优质护理首先是提高护理质量,根据护理规范及临床经验设定临床诊疗流程中各项护理措施细致要求,护士执行过程中自评,护理组长和患者进行监督和评价,每周定期反馈改进。①健康宣教。入院后首先针对化疗前检查、化疗过程配合、不良反应观察、注意事项等化疗相关内容进行宣教。对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认知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并以癌因性疲乏概念、机制、表现、影响及干预手段为主要宣教内容进行教育。密切联系患者家属,每周进行定期情况交流,包括患者化疗进程、反应、心理状况等。②心理支持。采用视觉模拟评价方式[4],让患者在0~10(代表心情极差~心情好的情绪状态)中选择符合其感受的数字,并记录,每周进行一次评价,根据自评结果变化采用个性化干预方式。根据治疗进程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心理辅导。入院后首先以平复患者紧张情绪为主,此阶段使患者熟悉住院环境、治疗方式、医务人员,减少陌生感,在日常交流中强化对患者的激励性语言,鼓励其自信面对疾病和治疗;治疗过程中主动询问患者心理状态及其原因,相关医疗服务方面的内容如环境、体位、温度、湿度、隐私等立即改善,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给予心理疏导,并与家属沟通,寻求家属理解和支持。③运动指导。采用视觉模拟评价方式,让患者在0~10(代表无疲乏~非常疲乏)中选择符合他感受的数字,并记录,每周进行一次评价,根据自评结果变化采用个性化干预方式。以有氧运动和呼吸训练为主要运动锻炼方法,根据患者自身身体素质选择室内散步、户外散步、户外快走、有氧操、八段锦、五禽戏等和缓的锻炼方式,每日30~40 min,由家属或护工全程陪同监护;呼吸训练在床上或床边进行,采用卧位或坐位,进行深慢呼吸训练,同时放松全身肌肉,每天深呼吸15~30次。④生活方式指导。包括睡眠、饮食、如厕等指导,保证患者获得良好休息,营养摄入,大便通畅,并预防住院期间跌倒,尤其是老年高龄患者,教会患者使用床边、厕所扶手和防滑垫等设施,并强化监护。
1.3评价指标
护理干预前和化疗疗程结束后作为评价时间点。Piper疲乏自评修正量表(RPFS)[3]:用于评价患者癌因性疲乏,包括躯体、行为、情感和认知等4个维度22个条目,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以0~10分表示,分数越高疲乏程度越重,得分1~3分为轻微疲劳,4~6分为中度疲劳,≥7分为重度疲劳。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5]:用于评价患者过去24 h癌症相关症状严重程度,包括13项症状严重程度条目和6项症状对生活影响条目,各项目得分均为0~10分,分数越高症状越重或影响越重。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协作组编制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EORTC QLQ-C30)[6]:用于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6个维度共30个项目,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和组内比较均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躯体、行为、情感、认知及RPFS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肿瘤相关症状评分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MDASI量表疲劳、疼痛、睡眠、嗜睡、恶心、呕吐、食欲、苦恼、悲伤、气短、麻木感、情绪、一般活动、工作、人际关系、行走、生活乐趣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疼痛、嗜睡、恶心、呕吐、食欲、苦恼、悲伤、生活乐趣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疲劳、睡眠、恶心、苦恼、悲伤、麻木感、一般活动、人际关系、生活乐趣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肿瘤相关症状改善更为显著,见表2。
2.3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EORTC QLQ-C30量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癌因性疲乏主要特点是起病快、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难以通过休息缓解,临床表现为精力衰退、淡漠、涣散、记忆力减退、情绪沮丧、抑郁等,在恶性肿瘤中后期及治疗过程中表现尤为明显,手术、化疗、放疗的患者发生率均可超过80%[1,2],甚至达到100%[2,7],是制约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生活质量对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护理、并发症、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癌因性疲乏是恶性肿瘤患者护理的难点,由于简单休息作用微弱,提供认知、社会心理、运动、日常生活等综合干预措施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本研究采用改进的护理方案为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提供优质护理。以往研究认为早期轻度疲乏患者干预效果好,中度及以上程度疲乏患者症状严重,持续且易反复是临床护理重点群体[8,9],本研究干预前通过RPFS预调查纳入>3分的中度及以上疲乏的患者,干预前MDASI、EORTC QLQ-C30量表进行的调查评价可见,所有纳入患者的癌症相关症状均较为严重,生活质量较差。
本研究的优质护理实施主要包括流程细化、规范化、执行中自评、监督和反馈等措施。根据临床治疗程序,细化各阶段护理内容,并制定高标准护理要求,是提高护理治疗的前提和基础;执行过程中护士根据以上要求对所完成内容进行自评,包括完成情况、完成程度、完成效果,同时,护理组长对日常护理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并通过护理实施中具体针对患者心理、疲乏感受的视觉模拟评价直观反馈护理效果,每周定期综合以上意见进行总结反馈,进一步提高护理干预质量,以保证优质护理得以顺利持续执行。
护理措施针对癌因性疲乏广泛的影响因素,采用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意识,有研究显示,认知对恶性肿瘤患者依从性、心理和感觉体验均有影响,缺乏认知是产生对治疗不信任和恐惧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10]。部分患者讳谈癌症而难以获得科学认知,无法正面面对疾病,而轻信虚假宣传则可能导致不同程度不遵医行为,危害其健康,因此,以患者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健康宣教不仅利于治疗,更可影响患者心理状态,正面对待疾病和自身感受[11]。心理支持干预是临床护理常用手段,而如何制定符合患者特点的干预方式并动态衡量效果,则未有明确方式,本研究采用视觉模拟评价的模式,让患者在代表不同情绪状态的数字之间进行选择,方法简单易行,通过自评可以了解患者对自身情绪的感受,可以为心理支持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改进护理干预方式。
对患者进行运动和生活方式的指导,在心理支持基础上为患者提供物理性的辅助疗法。运动疗法是针对患者神经、肌肉的协调性进行适当干预,癌因性疲乏能量消耗大,患者状态萎靡,发生机制可能与5-羟色胺失调、HPA轴失调、迷走神经兴奋、节律紊乱有关,而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是主要的机制之一[12-14],有氧运动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有调节作用,通过有氧运动可以改善神经递质活性、神经兴奋性、激素分泌等,在增加肌肉负荷后有助于促进睡眠质量,从而有助于减轻癌因性疲乏程度[15,16]。患者可能因为对癌因性疲乏的认知不足,认为越动可能越累,而不愿配合运动疗法,应及时给予纠正并充分说明适当有氧运动对缓解癌因性疲乏的作用。睡眠、饮食、日常行为的指导是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的具体措施,使患者更有余力地配合治疗和对癌因性疲乏的干预,并更好地适应与癌症相伴的日常生活,有助于缓解其心理及生理的不适。结果显示,干预组躯体、行为、情感、认知及RPFS总分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疲劳、睡眠、恶心、苦恼、悲伤、麻木感、一般活动、人际关系、生活乐趣评分等症状和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优质护理使干预组癌因性疲乏得到明显减轻,效果优于常规护理,与癌因性疲乏相关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整体生活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癌因性疲乏的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和生理的不良反应,优质护理将健康宣教、心理支持、运动和生活方式指导结合,针对性地缓解患者身心不适,可有效减轻癌因性疲乏症状及对整体生活质量的不良影响,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薛静,谷鑫. 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系统管理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4):119-122.
[2] 刘玉萍,张静,王蕊. 大肠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2014,23(15):39-42.
[3] 薛秀娟,许翠萍,杨雪莹,等. 癌因性疲乏测评工具及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9):859-861.
[4] 张营,张静. 癌因性疲乏相关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4,28(4):392-395.
[5] 李淑霞,刘蓓蓓. 大肠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与自我管理效能感相关性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3(21):2634-2637.
[6] 杨小平,王维利,张淼.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可控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1):1039-1041.
[7] 李玉翠. 社区群体康复对老年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 33(6):616-618.
[8] 岳利霞,王松峰. 癌因性疲乏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2013,8(5):712-713.
[9] Horng-ShiuannWu,Jean E Davis,Josna P Padiyar. A comparison of disrupted sleep patterns in women with cancer-related fatigue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out cancer[J].European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2011,15(4):318-324.
[10] 林允照,顾华,沈健. 癌因性疲乏研究进展[J]. 浙江预防医学,2014,22(8):796-799,802.
[11] 高建兰.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J]. 浙江医学,2013,22(4):324-325.
[12] 郑爱波,赵爱青,吴沛霞. 步行锻炼缓解肝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8):72-74.
[13] 任维维,李征,米登海,等. 康复期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与血清皮质醇激素相关性的初步研究[J]. 中国肿瘤,2012,21(11):856-860.
[14] Lianqi Liu,Paul J Mills,Michelle Rissling. Fatigue and sleep quality are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chemotherapy[J]. Brain,Behavior,and Immunity,2012,26(5):706-713.
[15] 邹凌云,杨柳,何晓玲,等. 有氧运动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疗效的 Meta 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4,23(13):1524-1528,1537.
[16] Qiuping Li,Yi Lin,Yuyu Qiu. The assessment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related factors in Chinese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cancer: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European Journal of Cncology Nursing,2014,18(4):425-435.
(收稿日期:201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