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幸福之门,掌握幸福方向
2015-07-16马春秀
马春秀
摘 要: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自由、健康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可以感受幸福的人。学生时代,本应是最幸福的,但为什么大多数学生却找不到幸福的感觉?帮助学生敲开幸福之门,提高幸福指数,提升获得幸福的能力,这是我们中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校本课程 积极心理学 幸福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自由、健康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可以感受幸福的人。所以校本课程在开发时更应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以学生为本,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更应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学生心理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对高中开设的心理课程已经进行了较多探索,基于幸福的校本课程开发将是解决学生心理困惑的重点研究课题。2011年9月1日,全国中小学生共同收看了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公益课《开学第一课:“幸福在哪里”》,认真学习了《中国少年儿童成长宣言》,这一活动深深触动了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各地中小学校陆续开展了不同方式的“幸福”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幸福、感受幸福、传递幸福、分享幸福,在努力进步中获得更大的幸福体验,成为幸福的人。幸福教育、快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幸福课程的开发需尽量结合学生特点和时代气息,融入更多心理学研究前沿的内容,使学生真正受益。
一、开设幸福课程的理论依据和时代背景
什么是幸福?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环境下,不同的人对于“幸福”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感觉。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灵魂的一种合于德行的现实活动”。他认为幸福既是一种好的生活状态,又是一种现实的活动,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善。它把人的理性和快乐生活有机统一起来,把个体幸福和整体幸福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幸福是通过人的现实活动实现的,从而肯定了现实幸福。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就提出“教育是培养幸福的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人生导师、积极心理学家泰勒·本—沙哈尔博士(Tal Ben-Shahar,Ph.D.)曾这样定义“幸福”,他说:“幸福,应该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信奉物质至上,过度追名逐利,往往把幸福看作是一种实在的或显而易见的东西。高中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判断力,往往会受到不良社会风气或传媒内容的影响,这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更影响着他们对“幸福”的理解。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就尤为重要。泰勒·本—沙哈尔博士也曾提到“学校,应该是一个可以获得快乐的地方,学习,应该是一件可以令人觉得开心而有意义的事情”。然而,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大多没有幸福的感觉。他们觉得自己每天是在为各种各样的考试而学习,在为各种各样的培训而奔波,不仅如此,还要经常忍受挫折的教育。所以,他们淡化了幸福的感觉,忽略了在努力前进的道路上也盛开着鲜花。
我开设的幸福课程借鉴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幸福的方法》,以积极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旨在教育学生如何以积极的态度感受幸福、获得幸福的方法,如何在繁重的学习中保持健康心态,寻找自己的幸福,如何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让学生成为真正幸福的人。
二、幸福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实施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课程分为三个主题,每个主题4个课时,共12个课时,主要面向高一年级的学生开设。
主题(一):感知幸福,进入主题
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感知幸福,激发兴趣,进入主题。
课程说明:选择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精心选择各类有关幸福的小故事,探讨幸福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倾听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分析自己感到幸福和不幸福的事例,使学生能初步认识到幸福是一种感觉,更多的与自己的心理能力有关。帮助学生理解幸福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幸福既是生活本身的目的,也是人生的至高财富。
主题(二):寻找幸福,感知幸福
主要内容:积极分享,唤醒幸福感知。提升“三H”生命价值观:Healthy健康,Happy快乐,Harmonious和谐。
课程说明:鼓励学生结合身边故事,寻找他们认为幸福的主角,通过采访或者收集资料,加深对幸福的理解。启发学生找出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的事情。通过分享、演讲等方式,挖掘幸福源泉,唤醒幸福感知。通过有关幸福的冥想,找到获得幸福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幸福并不遥远,幸福就在身边。
主题(三):细品人生,收获幸福
主要内容:突破自我,细品人生,感受幸福就在身边。
课程说明:师生一起寻找并分享自己的“小小幸福”,幸福源于生活,幸福融于生活。师生共同设计主题:感知父母之爱、师生之情、同学之谊,让学生学会感恩,体味幸福;让学生在学习和分享的过程中提升自我意识,突破自我设限,调整自我心态;让学生认识到只要用心去感悟生活,就能寻到幸福,就能拥有幸福的快乐。
三、幸福课程的反思
“幸福课”是走近学生心灵的课程,应尽可能地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教学,既要与学生共同体验幸福的感觉,也要与学生共同寻找幸福的方法。在课程结束时,学生们都交上了自己的“寻找幸福”作业。通过学习和探讨,学生们更加明确了快乐健康地成长比学习成绩更重要,超越自己就是赢家,学会对压力和困难说没关系,把它看作是一段快乐的经历;懂得常怀感恩之心、助人为乐之德,在让别人感到幸福的同时学生们能让自己更快乐。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追求幸福的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让学习过程成为自己追求幸福路途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我的幸福课程只有探索的开始,没有大量的实验数据的统计与跟踪。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对于心理品质的改变究竟多大的效果,需进一步完善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美)Tal Ben-Shahar.Ph.D著.汪冰,刘俊杰译.幸福的方法[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
[2]张倩.一门教授幸福的学科——哈佛积极心理学课程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