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青春也可老练成熟
2015-07-16
文化解码
焦元溥
2015年7月,第15届柴可夫斯基大赛结果揭晓。台湾小提琴家曾宇谦在小提琴项目独得最高名次(第二名,首奖从缺),为本届大赛得主。他是本届最年轻的决赛入围者(20岁),相较于其他入围同侪本就显得秀异出群,如今获得如此佳绩,更让人深刻期盼他日后的成长发展。
在此我想特别谈谈访问曾宇谦的感想。虽然认识他已有一段时间,但宇谦近来展现出的成熟稳健,着实令我佩服。比方说,他在比赛第二轮居然选择演奏勃拉姆斯《第二号小提琴奏鸣曲》——这应该是勃拉姆斯三首同类作品中,最暧昧隐晦、最难表现的一首。选择如此作品,难道不怕风险高?“我非常喜爱勃拉姆斯的三首小提琴奏鸣曲。第二号的确很难表现,所以我放在最后学。我以比赛规划自己的学习,按部就班钻研、准备。先在新加坡小提琴比赛演奏,之后在柴可夫斯基大赛,希望能够真正把这首曲子学好。”
虽有比赛规划,但曾宇谦谈的,完完全全都是音乐。比赛固然重要,他着眼的仍是自我成长与学习。眼光放得远,也就不会被小得小利迷惑。
这早就有迹可循。听曾宇谦2014年演奏的萨拉沙泰《流浪者之歌》,你会惊讶他所展现的自由与深刻,以及“知所节制”的能耐。他绝对可以拉得极其快速凌厉,但在《流浪者之歌》最后一段,无论现场或录音,他都不追求超速狂飙的快感,始终保有极其难得的自在与从容。“一个人,学会了一样本事,总舍不得放着不用。”也是天才的张爱玲,或许没有想到以后居然会有小提琴家,纵使闪耀明媚青春,依然能够舍下炫耀卖弄,小小年纪便明白“能放更要能收”的道理。这次有幸亲临莫斯科决赛现场,听曾宇谦演奏西贝柳斯和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不只句法细腻、弓法多变、音色丰富,他还能展现深刻思考和恢弘格局,不急着在第一乐章就气力尽出,情绪张力一直逼到乐曲结尾。两曲的第二乐章都拉得淋漓尽致且优游自在,不同流俗又能立即说服听者。他的情感和思考不只充分灌注于所演奏出的每一个音符,甚至还能兼顾趣味设计,在常规中寻求意外惊喜。任何小提琴家能达到如此成就都属难得,若再考虑到曾宇谦的年龄,那更是令人难以置信。
但这真的就是曾宇谦。私下不算多话,甚至也不觉得是“老灵魂”,可他就是不断进步,淡定稳健地学习成长。和曾宇谦讨论他录制的萨拉沙泰《哈巴奈拉舞曲》,发现他不但用心欣赏过诸多名家的演奏,更能坚定地提出属于自己的见解。他刚转入罗桑(Aaron Rosand)门下,提到这位传奇名家,曾宇谦也对老师的录音知之甚详,清楚明白要如何向大师请益,学习前辈别具一格的音乐思考,但也知道老师的意见可能有误,自己要学会分辨。这次他在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的弓法与句法设计,实在令我大开眼界,我们也可以知道,这来自演奏者深思熟虑过的真挚用心,智识与情感皆面面俱到。
拥有惊人技巧已经难能可贵,但能放更能收,能独立思考并勇敢自信地呈现个人观点,着眼音乐表现而非讨好听众,不得不说是曾宇谦更杰出的优点。比赛获得殊荣固然可喜,但若是真正的艺术家,就该看长而不看短,以不断进步、永续学习为要务。没有老师或父母陪同,曾宇谦独自一人到莫斯科参赛,自己生活自己打理,从音乐到日常都不靠他人。比赛过程中,我曾透过网络和他聊到其他参赛者,宇谦提到自己交到不少朋友,包括被外界视为他头号劲敌的康珠美(Clara Jumi Kang):“我跟Jumi这次比赛才认识,却有种英雄惜英雄的感觉,马上就变成好朋友。她实在是非常难得的演奏家。”——在竞争中能如此真心称赞“对手”,我想我们完全不必担心曾宇谦是否能继续进步。
(作者为音乐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