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课堂中实施有效差异教学的策略研究—学科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教学研究与反思
2015-07-16华侨大学
华侨大学 王 卉
学习教育心理学,感触非常深刻的是对小学科学课上有效实施差异教学的作用及启发。
结合差异教学的特点在科学课上有效实施差异教学,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前,学生的准备情况是不同的,这样教师对于整节课的把控在心理都有一个调整的依据。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实施差异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分层和教学内容的分层。
确定的目标需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如三年级《清清的水》,目标定为“利用多种感官认识水的性质”,通过实验体验学生认识到水是无色、无嗅、无味、透明的液体。
有了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如何让学生利用学习材料、运用有效的思维去理解新的内容,然后用最佳的方式呈现出学生学习的结果即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浮力》一课时,对两个班学生进行前测,内容如下。一是将木块、铁块、塑料、泡沫、橡皮泥、玻璃、石头放入水中它们的沉浮情况怎样?二是如果将以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的话,请写出哪些物体受到浮力?
问卷统计如下表1:
上浮 下沉 受到浮力木块 85.9% 14.5% 86.8%铁块 0% 89.5% 16.3%塑料 80.4% 10.5% 95.7%泡沫 89.9% 4.6% 97.3%橡皮泥 20.7% 62.1% 36.0%玻璃 17.2% 75.9% 49.5%石0% 98.6% 18.3%
从上述学生的数据可以看出,有97.3%的学生认为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下沉的物体不受到浮力。有18.3%的学生认为这些材料都受到浮力。可见,学生的认知是出现不同层次,有的对于浮力有相对正确的认识,有的对浮力的认识是片面的。
结合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后,请学生想办法使橡皮泥漂在水面上,课堂案例实验过程如下表2。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学科 科学 学段 高年级段 年级 五年级相关领域 物质科学
教材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涉及内容包括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5.浮力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起到《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与后面学习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学生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已有一定的认知和解释,同时也体验并认识了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沉浮的规律及特点。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为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影响因素做准备。过程与方法:1.想办法使已明确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上浮而在水中浮的物体下沉。2.在活动中体会到不同材料物体在水中沉浮只是尝试改变形状可能是不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实验体验解决橡皮泥上浮,木块下沉的方法过程中有新的发现。【教学难点】实验体验解决橡皮泥上浮,木块下沉的方法过程中有新的发现。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 技 术应用鉴别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提出新的问题老师出示一块橡皮泥和一块木块。一位学生演示橡皮泥和木块分别在水中沉浮的情况。检验学生判断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理解。实物请学生想办法使一块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使橡皮泥上浮的办法。基于前测结果,小组内榜样同学的智慧启发。讨论归纳方法
实验探究基于学生的智慧,出示实验材料:一块橡皮泥和一块木块 、水。分别请想到办法的学生尝试做出并检验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培养学生分享伙伴实验智慧,并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启发,同时分享到学生怎样创新的组合橡皮泥和木块(同时学生也会发现只是从改变形状可能行不通)。实物根据上面实验结果,老师出示实验材料:一块橡皮泥和两块木块 、水。每位学生自己尝试做实验并观察实验 现象。培养学生在分享智慧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并尝试利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实物根据上面的实验 现象,老师出示实验材料:一块橡皮泥 和三块木块 、水。学生预测实验现象。检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否发现规律。实物依据前面的实验过程及 现象,请学生想办法分别使一块 木块、两块木块木块及三块木块下沉的 方法。学生依据前面实验智慧启发基础上想到实验 方法。检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否发现规律。(依据时间可能会留作下节实验课继续验证学生的方法)实物拓展延续老师出示提前做好的不同混合组成的橡皮泥。学生演示在水中沉浮的 现象,请学生猜测可能的 原因。学生非常感兴趣想知道橡皮泥里面有什么?进而为后面积极参与学习做铺垫。实物
总之,差异教学在教学设计中不同方面还可以有更多的突破,这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对这个问题还要继续研究,让学生在差异教学中实现收获最大空间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