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5-07-16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三星口乡木头凳总校066500

学周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学具全员探究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三星口乡木头凳总校066500)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刘艳玲(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三星口乡木头凳总校066500)

教学具的运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运用教学具可以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又可以让学生从直观的动手中来获取直接信息,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而从学科的角度来说,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抽象性,教学具的运用,可以寓抽象深奥的知识点于直观的操作之中,更容易从中获取感性认知,从而为上升为理性认知打下基础。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学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课改非常重视教学具的运用,明确指出要充分运用学具来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理解,提出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运用教学具已成为推动数学教学改革,实现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教学具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谈如下几点见解。

问题一:忽视学具的制作。在教学中,教师所运用的大多是上级部门所配备的教学具,而忽视学具的制作。虽然配套学具与教材同步,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各地区的教学情况略有差异,如果只是一味地机械运用,并不能真正发挥学具的功效,并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学需要。

对策一:让学生参与到学具的制作中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来制作学具,这样学具制作的过程也是一种思维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具制作与运用的积极性,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水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学具的制作与运用切实结合起来。当然制作也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而是要发动学生,带领学生一起来制作,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学具的做与用中来,这样更能展现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更好地学数学、用数学。如在学习“正负数”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一起来制作温度表,这样的学具取材便利,都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用品,可以让学生对原本觉得枯燥抽象的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动脑思维,这样更加利于学生今后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更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二:学具的运用为部分优生所垄断。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许多教师在运用学具时忽视学生间的差异性,致使学具为部分优生所垄断。整个操作过程中都是优生在动手操作,而将大部分中差生晾在一旁,并没有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

对策二:实现全员动手、全员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管是优生还是中差生都有着平等的参与权与学习权。面向全体、全程参与、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那么在学具的运用中,我们也要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要实现全员动手、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平等的学习主权,借助学具来展开主动学习。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对策。第一就是异质分组。虽然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学习成绩上有优与中差之分。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采用异质分组,正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强项,从而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第二就是同质分层。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法与目标,如差生侧重于让学生用学具来验证定理,从而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优生则侧重于对知识的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培养思维。这样的分层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自然就可以激起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全员动手、全员参与、全员发展。

问题三: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具操作的主人,许多教师产生了错误认识,认为学具的运用是学生的事,因此在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完全自由而自主地进行操作,教师放任自流,不管不问。看起来是将学习交给了学生,确立了学生在整个数学认知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则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直接造成学生参与得不全面、不深入,并没有真正实现学生的有效探究。这样的学具运用并没有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的学依旧是低效的。

对策三:建立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的学生的主体操作。其实质就是要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结合起来。新课改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学观”代替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教学,但并不是说可以完全取代教师的教学地位,而是要实现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学具的运用中也是如此,要实现学生主体操作与教师相机指导的结合。否则教师主导性的缺失会造成学生主体参与的低效甚至是无效。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扶放有度,既要充分放手,让学生有独立操作学具的机会,增强学生的主体操作与参与意识,同时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诱导,以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展开,让学生的探究有深度与广度,这样的学具运用才能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为此,在学生进行学具的操作时,教师要加强巡视,当学生的思路出现偏差,或是产生困惑时能够给予必要的启发与诱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展开主动而有效的探究,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

问题四:忽视学具运用的反思。许多教师不管学生学具探究得成功与否,都会以对知识点的总结来结束。这样表面看起来学生也参与学具的运用与探究,最后也都引到了特定的知识点上,但没有反思环节的参与,同样不是最佳的教学。

对策四:让学生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但不同的思想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养成操作后反思的良好习惯。通过反思,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学会思维,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敏捷性与独创性。为此,在学生操作后我们要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写反思,总结成功与失败,提出更多的问题,这是一项有效的思维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整体提高,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我们要将反思这个环节深入落实下去,让学生坚持写学习反思,这是学具操作后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总之,运用学具是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改,以新思想、新观念来指导学具的制作与运用,不断实践、不断探索,这样才能让学具成为制胜的法宝,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责编 赵建荣)

猜你喜欢

学具全员探究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