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高校社区联动发展的策略研究

2015-07-16蒋玥妍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联动发展社区教育策略研究

蒋玥妍

摘要 高校社区联动发展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具有重大意义。上海在高校社区联动发展方面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丰富的经验,但在运行过程中尚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就这些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和高校社区联动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上海高校 社区教育 联动发展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007-02

一、上海高校社区联动发展的意义

(一)上海高校社区联动发展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上海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1999年,上海提出“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发展战略;2006年,上海市政府明确提出建设“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城市日标;2010年,上海进一步明确“到2020年,上海要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努力使每一个人的发展潜能得到激发。”上海高校社区联动发展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越发凸显。上海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优势,依托高校强大的师资队伍为社区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满足人门对知识更新、技能提升、业余爱好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全民综合素质,为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切实可行的教育平台。

(二)上海高校社区联动发展是上海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急切需要

上海作为中国对外开放和发展的龙头城市,在世界经济与贸易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打造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不断加快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并致力于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个中心”。要实现这一日标,上海急需提高市民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的创新力和发展活力。而市民整体素质的提升离不开社区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日前,我国社区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局限于社区已有资源,缺乏与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上海高校社区联动发展有利于整合双方的课程、师资等资源,提升社区教育的层次和水平,为社区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上海国际化进程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三)上海高校社区联动发展有利于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实现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但众多高校一般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作为高校工作的重点。社区教育作为高校社区服务的重要平台之一,却往往被看做高校的“副业”,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无法突显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目前,高校社区服务工作多是基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科研协作的需要,以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主,仍停留在文体活动、政策宣传和送爱心送温暖活动中。高校尚未将服务社区作为其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未能将参与社区教育纳入到学校战略发展的计划之中。上海高校社区联动发展有利于高校整合自身资源优势,为周边社区服务,拓宽高校社会服务的渠道,为社区发展提供人力、物力、教育等多方面支持,从更广阔的领域发挥高校社会服务的职能。

(四)上海高校社区联动发展为高校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平台

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一般为地方性和应用型,主要为区域经济建设L社会发展服务。但目前高校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环节缺乏。高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往往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上海高校社区联动发展在为社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人才服务的同时,也为自身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环境与平台。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高校实践教学开展重要而又薄弱的环节。高校社区联动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社会实践机会。学生通过参与高校社区联动发展工作,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同时社会实践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增强其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的意识,为大学生服务意识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实践平台。

二、目前上海高校社区联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社区联动发展虽然得到了社会一定的重视,但日前上海高校社区联动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不强

日前,社区教育参与者多为离退休人员和业余爱好者,参与主体年龄层次偏大,中青年层次参与意识不强。社区教育和老年大学定位模糊,未能很好发挥社区教育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以全民教育为主体的社区需求。其次,社区教育的参与者大多关系疏离、未能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社区教育凝聚力不强,人心涣散。居民大都把社区活动当做可有可无的生活点缀,个体参与意识不强,未把社区教育作为日常生活中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升个人生活品味的渠道之一。

(二)缺乏高校社区资源共享机制

目前高校与社区的合作仍处于各自分离的状态,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如果高校可以整合自身的资源优势,适当地为居民开放运动场、图书馆、计算机房、音乐厅等场所;为居民提供讲座、画展、艺术节等活动的参与机会,可以有效改善日前社区教育在师资、课程、场地等资源匮乏的问题。对于高校而言,高等教育偏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联系较少。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十富,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未能很好的发挥社区作为高校重要实践平台的功能。鉴于大学内部缺乏与社会有效的资源沟通与协调共享机制,致使大学与社区之间资源利用率不高,沟通不畅。

(三)高校与社区之间联系深度不够

历史上,高校自诞生以来主要设立于社区附近,与社区联系紧密。高校通过与周边的社区的互动关系,一直居于教育体系和社区体系之中。而现在,由于人们对社区教育的种种误解和认识不足,社区逐渐与大学相分离,几乎成为大学周边的陌生邻居,致使大学成为社区中的教育孤岛。高校与社区之间虽有一定的合作,但合作广度和深度相对较弱,大多停留在社区志愿者服务、献爱心等方面,而对于课题、研究、论坛等深层次的合作涉及甚少。未能形成一种良性的、长期的、多方位的交流合作机制。

三、上海高校社区联动发展的策略

(一)十富课程内容、增强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

高校社区联动发展旨在满足广大民众的教育需求,提升全民素质。为此,高校社区联动发展应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课程设计力求与社区实际需要相适应,充分结合社区居民最关心的热点内容进行课程设置和师资选配,注意课程的多样性,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比如,高校可就社区居民最关心的遗产税、房产税、子女教育、理财投资、法律咨询、养生保健等相关内容开设专题讲座,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把社区教育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交流的重要场所。通过增加课程多样性和服务实用性,以此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的主动与自觉性,促进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注重宣传,营造高校社区联动发展的良好氛围

高校社区联动发展是一项立足社区、服务社区的事业。因此扩大社区教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民众知晓并参与社区教育是高校社区联动发展的关键一步。为了增加宣传力度,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营造高校社区联动发展的良好氛围。具体如下:每年定期开展法律宣传、咨询服务、参观学习、社区特色精品文化教育系列活动等,以增强了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和成员之间的互动;通过高校教师进社区、举办现场讲座等方式,提升社区教育的层次和水平。总之,高校社区联动发展要以市民综合文化素质和技能的提升为主要任务,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扩大社区教育的辐射面,十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三)创建高校社区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高校社区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高校社区联动发展建设的重要环节。随着高校教育与社区互动的加深,需要创建二者之间的共享创新平台,把高校与社区资源充分整合,为社区教育提供更多优质资源。具体而言,通过社区合作网络平台对合作的有关进程及时发布与报道,将高校开展的艺术节、文化周、学术讲座等活动向社区发布;利用高校在图书资料、教学场馆、体育场馆、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优势,为社区市民提供图书借阅、自修自习、体育运动等方面的便利;结合市民体验把高校研究成果进行改造和转化,增强学术研究的实用性。总之,通过高校社区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更好的把社区需求和高校资源有效对接,为高校提供更多启发性的研究方向,也为两者之间的信息资源分享、大学与社区教育深度合作等提供更多沟通渠道。

(四)多方位加强高校与社区的合作

高校需拓展与社区的合作范围,定期开展会议、论坛等项日。高校社区联动发展需要建立定期交流机制,比如每年定期举行报告、会议、论坛等项目,把项目研究成果以报告等形式和社区进行交流,反馈意见、适度调整,建立高校社区师资互换等项目。充分整合双方的人力资源优势,开展高校教师进社区活动,针对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制定、开发相关系列讲座,为社区提供更多教育资源。同时社区专家通过开展高校专题讲座等形式,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开展高校社区学生服务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区实践服务。通过社区教育、社区发展服务形式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多方位加强高校与社区的合作,不仅可以开阔师生的视野,拓展专业服务素质,也可为社区教育带来高校的朝气与活力,促进双方合作项目的有效运作。

参考文献:

[1]李先富,吴小贻.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意义和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4,(6).

[2]周红旗.高校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2,(1).

[3]魏芳.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与发展研究[J].教育探索,2014,(2).

猜你喜欢

联动发展社区教育策略研究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策略研究
“两个走向”将为世界联动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