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5-07-16杨鑫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松果小棒松鼠

杨鑫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028-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兴趣会促使孩子产生兴奋、愉快等积极情绪,从而使孩子主动参与、向往学习,甚至达到着迷的程度。毫不疑问,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孩子的学习效率高、效果好。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兴趣放在首位,使学生热爱数学,把激情融入数学。

一、静态转动态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材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完整地展示知识形成的全部过程,往往只是静态地唤起学生的思考进行理解性的学习。但是静态的东西一般比较呆板,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研究概念的本质属性上。因此,教师应把静态的素材和单调的学习过程动态化,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知识的理解提供动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概念,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先演示羊吃草的动画:一只小山羊在绿草地上吃草,主人为了防止小山羊乱跑,就用一根绳子把它拴在木桩上。小山羊绕着木桩欢快地跑了一圈。接着问学生:“看了刚才的动画,你发现了什么?”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一名学生说:“羊跑一圈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那么,羊这样跑能吃到多大范围的草呢?引发学生思考:羊能吃到草的范围其实就是以一个木桩为圆心,绳长为半径的圆,它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从而引出课题——圆的面积。接着,在播放将绳子仲长后小山羊绕着木桩欢快地跑一圈的动画。问学生:“如果将绳子仲长一点,又会出现什么情况?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将静态的问题置于动态的情境中,这样就点燃学生探究的激情,引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考,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想象力丰富的故事情境,通过对故事的设疑,不断启发学生想象和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混合运算”时,教师创设了一个童话故事:“星期天,松鼠妈妈带着小松鼠去森林里采松果。小松鼠边采边玩,到太阳快要落山了,才采了9个。松鼠妈妈采得又快又多,数了数有28个。它们把采到的松果放到了一个篮子里,小松鼠拎着装满松果的篮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可是小松鼠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玩,给弄丢了7个松果。”随着画面的展示,孩子们被带入了一个童话世界,这时问:“同学们,篮子里还有多少个松果?”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故事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思考,从而愉快地解决了数学问题,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学习乐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都喜欢玩游戏。在教学中组织一个与教学知识密切相关、使学生又感兴趣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并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教师组织了一个摸奖的游戏,事先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三种颜色的球,规定:摸到红球一等奖,摸到黄球二等奖,摸到白球没有奖。每个同学上来一次只能摸一个球,摸好后继续把球放进袋子里,下一个同学继续摸。游戏结束后只有极少数同学得奖,大部分同学没奖。同学们感到很奇怪,这时打开袋子,同学们惊讶地发现:袋子里只有一个红球,三个黄球,十个白球。白球占球总数的份数最多,摸到的可能性就最大;反之,可能性就最小。这样,学生在新颖愉悦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了知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变教师讲授为学生实际操作,提高学习兴趣

克鲁捷茨基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实际操作是学生“活动”的一种形式。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一些新颖有趣的活动,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景:事先准备三组不同的小棒,A组:6 cm、3 cm、10 cm;B组:4 cm、4 cm、8 cm;C组:5 cm、9 cm、11 cm。首先问学生: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如果给你任意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棒,是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这时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分别用三组小棒摆一摆,接着让学生反馈每组小棒摆的情况。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A组和B组摆不成一个三角形,C组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再追问:AB两组小棒为什么摆不成一个三角形,而C组却可以?它们每组中每两根小棒长度之和与第三根小棒长度有什么关系呢?通过一步步探究,学生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这种通过亲自动手实际操作而得来的知识要比教师讲授的更直观,印象也更深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兴趣是儿童成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使命。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有心,一定会找到并掌握好更多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猜你喜欢

松果小棒松鼠
摘松果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小松果
摘松果
巧移小棒
分松果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