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象法和思维导图在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中的运用
2015-07-16胡佳
胡佳
摘 要 高中政治知识难度的提升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高效进行一轮复习成为毕业班教师们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图象法和思维导图的运用帮助学生在联系中把握各个知识点,以点成线,以线成面,对课本知识体系构建进行内化,以便在高考中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 高三政治 一轮复习 图象法 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3 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 05-0002-02
高中思想政治课区别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品德课,不管是知识的广度、宽度、深度,还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都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庞杂的知识体系和紧迫的教学任务,高中教师无法继续原先的单纯趣味式教学模式,以致学生对于高中政治课的印象总是枯燥、乏味、深奥,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学习积极性。尤其进入高三后,教师们通常选择用一沓又一沓的试卷堆砌了看似还不错的考试分数。细想一下,教师的做法是否合理?
学生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比较浓厚。因为会考要求不高,又贴近生活,自然受学生喜欢。一旦进入高三,屡次考试不理想,让学生很受挫,有的丧失学习主动性,一片荒芜气息;有的则努力用时间填补,制造虚假的繁荣景象。不管处于哪种情况,学生都无法取得好的成绩。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记忆知识,应对高考呢?
趣味式教学,并不等同于“好玩”教学。趣味式教学应该是一种能激发学生乐于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课程奥秘,总结事物关系的教学模式。如果只为了让学生觉得好玩而教学,那么高考可渭好玩的坟墓,学生根本无法应对。因此,对于枯燥的理论性知识,教,肯定得教。教师应该思考的就是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怎样激发学生重拾学习乐趣。我认为,在一轮复习中,政治学科应充分利用图象法和思维导图展开教学。
利用图象这种特殊且形象的数学语言工具,来表达各种现象的过程和规律,这种方法称为图象法。数学,被称为基础学科,它的基础性地位就体现在其思维方法可以用来帮助理解其它学科的知识。图象法在数学课中很常见,在政治课中同样也该加以有效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快更直观地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而高考对这一能力的考察正逐年增强。
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为例,知识点本身并不难,但用文字描述过于抽象晦涩。要表现商品价格对需求的影响,即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通常会减少购买;商品价格下跌,消费者通常会增加购买,只需用图一展示即可。要表现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反映程度不同,即生活必需品的反应程度小于高档耐用品,只需用图二展示即可。要表现价格变动影响相关商品,价格上涨,商品需求量减少,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跌,商品需求量增加,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只需分别用图三和图四展示即可。
以连锁反应题推导为例,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价值量减少,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运用图象法可事半功倍。要表现这四个变动关系,只需三幅图便可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
以上两个例子证明图象不仅能表现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关系,还能展示整个演变过程,如果学生能掌握这种方法,用于第一轮复习中,就能构建自己完整具体的知识体系,顺应高考题型变化趋势。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如感觉、记忆或是想法,皆可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个分支,每一分支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分支。这些分支连结起来,便形成我们每个人的数据库。高考不仅考察学生的记忆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考察其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发散思维能力成为教师的工作重心。“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点非常多,在有限的时间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探索奥秘。
高三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知识盲点,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往往很苦恼构建知识体系的问题,因为他们学到的是一个个闲散的知识点,想串起来很难。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树的方法,因为思维导图不仅适用于课程框架建构,同样适用于章节甚至章节之间的知识梳理。
使用图象和思维导图,有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营造民主、甲等、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画图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挖掘思维潜能。
高三第一轮复习至关重要,学生能否取得好的高考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轮复习的效果,作为他们的引导者,教师应不断探索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效率的方法,经过反复的实践,找出真正适合学生又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策略,让学生自主、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