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北达资源中学初二学生王潇然
2015-07-16
每个动人的细节都是生活中一朵美丽的花,我希望用我的生花妙笔编织出阳光一样绚烂的花环装点生活。
——王潇然
■新生代感言
一二年级时老师布置周记,绝大多数同学讨厌这项作业,可能我记忆力好,生活中的小事过目不忘,所以对这项作业游刃有余。当时的周记无非是一二百字的小故事,闭上眼睛,将脑海中的素材糅合、上色、加工一番,一篇周记就出炉了,而且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于是我渐渐养成了习惯,就是生活中遇到一些偶然的闪光点或匆匆一瞥的景色,我总会不厌其烦地渲染、描绘,直至将其化为一篇成型的作品。
五六年级时,新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规定每天写一篇“自主作业”,不限题材,因此我的笔就像草原上的一匹小马肆无忌惮地撒着欢。虽然文字不算成熟,但对我的文笔有脱胎换骨的影响。
随着阅读量一点点增加,我发现从那些快乐或悲伤的语句中,我看到的全是对生活满满的感激与幸福。阅读使我的心变得敏感柔软,一片飘荡的白云、一滴花瓣上的晨露、一支悠扬的曲调、一首韵律优美的诗歌,都令我陶醉其中,文思不知不觉流淌出来。
每个动人的细节都是生活中一朵美丽的花,我希望用我的生花妙笔编织出阳光一样绚烂的花环装点生活。
■新生代简历
2012年荣获第四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小学生听说读写大赛一等奖、总决赛金牌。
2013年作文《那一刻,我成长了》入选《第十四届全国青少年春蕾杯征文获奖作文选》
■王潇然习作
风中蝴蝶
北京市北达资源中学初二 王潇然
周国平先生曾写过一本书,书名为《风中的纸屑》,大意是许许多多的纸屑在空中飘着,偶然一片写着字的小纸落于掌心,便记下来上面所写的,集成一本小书。
风中的纸屑,我称之为“灵感”。我嫌“风中的纸屑”太凄凉,另将其命名为“蝴蝶”。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一片广阔的田野,飞舞着无数“蝴蝶”。我躺在草地上,任无数“蝴蝶”飞过我的肩膀,抚弄我的衣裳,撩拨我的发梢。它们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像一张张彩色的碎片。“蝴蝶”落在旁边的花朵上,有的停留在我的指尖,带来写作的灵感,我留下了这只“蝴蝶”。许多年后,翻开褪色的本子,仍可欣赏那美丽的翅膀上艳丽的色彩。
“蝴蝶”无意间从我身边飞过,如流星消散,这时我会心生惋惜。林语堂说:“有人做不出文章,怪房间冷,恐蚊子多,怪稿纸发光,怪马路上电车声音太嘈杂。其实都是因为文思不来,写一句,停一句。”灵感如泉涌,随时随地说来就来,但它是间歇泉,不像打字机,嗒嗒地响个不停;也不是自来水,龙头一拧,说来就来。许多“植物人”的作品就是给你纸和笔,然后把刀架在脖子上厉声逼问你“说!你对童年有何感想”的情况下做出来的。灵感逼不出来,可一旦它来了,你若忽视它,那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因为此情此景只出现这一回,换个情景,想法就不一样了。我最恨成天把“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待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待到来年”挂在嘴边的人,欧阳修在马上、厕所里皆可做文章,因为文思一来,非写不可。比如在坐车时、散步时、停留时,匆匆的一瞥、一笑、一叹,灵感可能就来了,充溢心房,催促着作者拿起笔。所以,我随身携带一个口袋笔记本,它是我的“蝴蝶”标本夹,里面珍藏着所有灵感碎片。
唯愿每个人的心间能容纳几只翩翩飞舞的“蝴蝶”。
教师点评
一个爱幻想、爱写作的女孩,小心收集着生活中一只只翩翩飞舞的“蝴蝶”。这些灵感碎片是她充满梦幻的诗意生活的一部分,也成就了这个诗一般的女孩。潇然是温雅沉静的,就像她笔下的小散文,字里行间透着温情和暖意,悄悄地把你的心化为一片春水。也许她的笔是稚嫩的、视野是狭小的,但哪位大作家不是从稚嫩狭小中走过来的呢?生活于她本来就鲜少波澜,生造是造不来的。倒是这样虔诚而小心地对待哪怕最不起眼的一个小念头,谁说将来就不会成就一篇惊人佳作呢?愿我们的小诗人笔下再多几只翩翩飞舞的“蝴蝶”。
(陆晋玮)
书签
北京市北达资源中学初二 王潇然
线装的精致的封面、乳白色的书页、淡淡的墨香、亮丽精美的插图、简洁醒目高雅的字体……轻轻翻动着书页,生怕撕破了,连簌簌的声音都是动听的。这样的书像一块碧玉,甚至要放在清水里养着。放书的清水缸就是古色古香的红木书柜。
那么好的一本书。
但还不是十全十美。为什么呢?对了,书签。书脊光光的,没有书签垂下来的红绳,书的上端也没有隐约露出书签的花边,实在遗憾。那么,就让我给它配一枚书签吧。书签要叶形的,还有质感很好的纹路,摸起来很舒服。银色的锡箔镶边,像浆洗过的布料一样笔挺,有手绘的勿忘我和薰衣草,还有蓝得像天空一样的紫罗兰。在边角上缀上几只美丽的蝴蝶,最后,要有一根坚韧结实的细绳,红色的,带一两个小小的铃铛。书签背面,最好还有一行字迹苍劲的格言。
时光流水一样过去了。每每想到那本书,依旧爱不释手,却只留下一个美好的影子。“什么时候买了一枚书签,翻着看看,才叫美轮美奂。”渐渐地,书签竞代替了书。想起书,眼前却是书签的影子。书的印象渐渐模糊了,淡去了。
终于得到那枚朝思暮想的书签时,却觉得有没有这枚书签已经不重要了,只是长久的向往没有实现又不肯放弃罢了。仔细地摩挲了一阵子书签,转身去书柜里拿书,却惊愕地发现:那本书不见了!
不见了?不见了!这时才猛然想起,书柜早已被清理又搬动了无数次,有几次还是自己动手弄的呢。
难道那本书夹在里面被清理掉了?!
还是再找找吧!可翻来覆去地找,找了个遍,一无所获。
只好努力回忆书里的内容……仍一无所获。仿佛与那本书有关的记忆被轻轻擦去了,又像裹着一团散不去的雾霭……
无法回忆,只记得它美好、它精致,它……最后只能用“好看”这么低级的词汇形容。
于是,那枚书签被郑重地放在匣子里,聊作纪念。
……
据说生活的痛苦就是“人死了钱没花完”“人活着钱没了”,那么书签的悲伤也就是:无论多么精美漂亮、多么高雅时尚,也只能作为过去模糊记忆的留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它已经失去了作为书签的价值,就好像造出了马厩却没有了马,准备了项圈却缺少了小狗,约好了玩跷跷板的伙伴没有来,其实是自己错过了约定。美好的时间像一潭水,等待太久而在炽热的阳光下蒸发了;又像珍藏的古董,在时光的绞磨中化为齑粉。我们总爱忘事,以至于让时间等待太久,但时间不等人,它裹挟了曾经视若珍宝的东西扬长而去。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总竭力用最华丽的词藻描述曾经的美好,但仔细追溯,仿佛又没有什么。美好的事物如游丝飞絮一般轻灵不可捉摸,仔细想来那么好的过去却没有留下什么细节用来回忆,是阳光与风偷偷把天边的云霞洗净了吗?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以该有的方式自然保存、自然风干、自然密封。祈祷时间不要带走太多,然后死死地抓住不曾逝去的现在,让所有东西能够物尽其用。已经丢失了再去极力搜寻就像在花丛中找果子,可能弄得花残叶破也找不到什么。
我早该庆幸现在的美好时光只属于现在,而不是曾经。
教师点评
生活中总是充满各种缺失和遗憾,粗枝大叶的人或许不屑一顾,然后继续丢三落四地生活下去。然而细腻的小作者却从遗失的痛楚中品尝着生活的况味:已经消失了的,再惋惜也无法挽回了,徒劳地找寻只能让另外的美好消逝,就像握在手里的流沙,你握得越紧,它消逝得越快。“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握现在,尽量不再留下遗憾。谁说那鲜嫩敏感的内心的一次颤动不是一种收获呢?不是已经成就一篇佳作了吗?
(陆晋玮)
雪人
北京市北达资源中学初二 王潇然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一位亲爱的朋友——小仓鼠点点离我而去了。听到这个噩耗时,我哭了好久,眼睛红红的。妈妈对我说:“点点没有死,点点会回来的。”但我一直不相信。
后来,又有许许多多心爱的事物离我而去了,我眼睁睁地看着一段段美好如泉水般从指缝间溜走,怎么抓也抓不住,它被阳光烤成了千千万万微小的水珠,飞向天空……
直到某一天,我在书上看到了“雪人”的故事。那大概是一本绘本吧,大致内容是:小男孩堆了一个可爱的雪人,晚上,雪人敲开小男孩房间的门,小男孩很高兴并带着它参观了整栋房子,这是客厅、这是厨房……白白胖胖的雪人饶有兴趣地尝了尝男孩家的食物,试了试男孩父亲的西装,然后,雪人带着男孩飞到城市的上空,指点着下面的建筑:这是邮局、这是树丛……雪人和男孩快乐地度过了整个夜晚。第二天早上阳光明媚,男孩打开门,雪人已变成了一小堆雪。男孩默默地看着门外,“明年冬天,我还要和你一起去玩……”
我终于明白,消失的东西并没有真正磨灭,它只是变了模样,不再是我身边的“这一个”,但它依然存在于这个大千世界里。也许有一天,我会再碰到一只仓鼠,很像点点,我把它带回家给它起名叫点点;也许有一天,我会再看见那朵白色的云彩,再躺在地上看它时卷时舒……我相信,告别是短暂的,它只不过意味着这一段旅程的结束、下一段旅程的开始。闻知朋友即将远行,我们既不必饯于郊衢,也不做挽留之辞,只是含泪微笑挥手,期待有一天,再以全新的形象,在人群中重逢。
Vale iterumvenio,一直很喜欢这个词,因为它悠远绵长的音调,像在吟唱一首欣喜中带着浅浅忧伤的永恒的离歌。还有它的含义。
再见,再会,再来……
教师点评
潇然的文章总在淡淡的忧伤中有一种彻悟。比起她的《书签》一文,这篇《雪人》则豁达得多,这份豁达或许直接来自故事最后男孩的一句话。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正是苦苦寻求生活真谛的人于迷雾中获得启示时的感觉吗?写《书签》时,她面对无可挽回的丢失只能徒叹奈何,并把希望寄托于不那么牢靠的把握现实的能力上。而《雪人》则对物质的消逝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它们并不是彻底磨灭了,而是换了一种形式(或许它们本该就是这个样子)继续存在(或说回归)于大千世界中,所以她有了“Let them go”的潇洒,因为她相信她会在另一个时间,与另一种模样的美好相遇。
(陆晋玮)
■我看王潇然
每个人对于美的欣赏与见解都是独特的。而她心目中的美,是那样安宁而祥和,沧桑却深沉,带着过去的岁月,像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夕阳里的弄堂前,自得其乐地回忆着、享受着、幸福着。
潇然在我印象中是一个温和、内敛、沉稳,又带着万般柔肠的女孩子。通过作文,她对于美的理解与热爱完全体现了出来——这正是我了解的她,处处让人惊艳。
就像文中所写的那样,愿她能拥有一段最美好的回忆,最灿烂的青春年华。就像埋在地下的琥珀,多年以后仍见光华。
每个人对于时光的诠释都不同。如同琥珀,停留在滴落的那一瞬间,从而获得永生。不是因为它陈旧所以无趣,而是因为它的陈旧,才惊艳了岁月。
——同学王琳
文字,似乎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她从小就很天真,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还有一种不把事情做好誓不罢休的执拗,就像学排球她会在体育课后练到手肿,在历史课上讲五四运动就买回一摞中国近代史的书看……这种性格使她对什么都特别认真,那么精力旺盛、跃跃欲试。
文字给予她的不仅是执着,还有细腻和感性,几个空灵飘逸的词汇就能令她陶醉不已。
她三四年级时读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因它绵长厚重的音调激动了好久,一连几天在家里拖长声音朗诵。
她看张爱玲的《天才梦》,吃惊地对我说文中“珠灰”“黄昏”“婉妙”那几个字眼她看了特别有感触。后来,她告诉我,她觉得古人在诗词中像“鸡声茅店月”“小桥流水人家”这样只用几个词汇就营造出一份绝美的意境,简直对文字驾驭得出神入化。
最近几天,她对我说现在最欣赏杨慎的《临江仙》那种大捭大阖、从容豪迈的气概。我莞尔,这或许也是她的一种成长吧。
上小学前没有对她实施“提前教育”,她小小的脑袋里满是画册、玩偶、蜻蜓和蒲公英。我们没有限制她的阅读范围,于是她慷慨地一并收了,从各种名著到《猫武士》《哈利·波特》乃至金庸武侠小说都被她看了个遍,也许就是这种宽松丰富的氛围造就了她爱幻想的性格。这种特点在她五六年级的语文“自主作业”里表现得最明显。
她喜欢“魔幻现实主义”,曾试图写过这样的小说。我问她是不是受了莫言和马尔克斯的影响?她说不是,她最喜欢的是冰心、泰戈尔那样童话一般清纯唯美的世界,夹杂着现实生活的悲欢,构成一种似真似幻的境界。她希望让故事里的主人公在两个世界的穿梭之间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珍惜当下。
她就像她笔下的主人公。她在生活和那个童话一般的文字世界中穿梭,最终,不是生活走近文字,而是文字融入生活。
——王潇然的妈妈
我是从潇然参加春蕾杯作文竞赛的稿件中了解到她的写作经历的。在那篇文章里,她介绍自己是从何时把写作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的,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欣喜、困惑、迷惘和蜕变。在那篇文章中,我能看到她艰难前行时蹒跚的步伐,她思虑拥塞时滞涩的文笔。我没有把她的文章选入上一层级的评选中,但这个目标坚定的沉静女孩却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她的写作不是偶有灵感爆发的那种,而是总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准上。所以当有机会介绍我熟悉的“文学新生代”时,我首先想到了她,我愿意把这个在写作的险途中奋力前行的女孩介绍给大家,也希望她经历了生活的洗礼后,终有厚积薄发的一天,为世界带来她的精彩礼物。
——语文教师 陆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