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言语视角下中、越、泰传统服饰中的文化差异
2015-07-15谭苗傅广生
谭++苗 傅广生
[摘 要]服饰是非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旗袍、奥黛、女筒裙分别是中国、越南、泰国三国的传统服装,它们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分析这三种传统服饰所蕴含的文化差异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各国文化,为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关键词]服饰,文化内涵,非言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5) 08 -0192-03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5. 08- 092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服饰是指装饰人体的物品的总称,它是非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服饰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着十分丰富的信息,它影响着交际的成功与否。中国、越南、泰国三国虽山水相连,但三国服饰各有特色。中、越、泰三国人们对服饰的解读和选择也不同,因此,分析他们传统服饰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很有必要。本文将从非言语交际方面探析中、越、泰三国传统服饰所蕴含的文化差异。
一、非言语交际与服饰
非言语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毕继万把非言语交际行为分为四类: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其中客体语包括皮肤的修饰、身体气味的掩饰、衣着和化妆、个人用品的交际作用,家具和车辆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服饰作为一种非言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服饰不仅可以影响商业的成败、情感的表达、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它在政治交往中也扮演着重要作用。服饰负载着非常丰富的信息,它除了反映一个人的性别、年龄、民族、社会经济地位、职业、个性、价值观念等,还可以展示一个国家的生活方式、民俗文化等等。而在交际时,得体的服饰能够促进交际的顺利展开。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往日益密切,尤其是越南和泰国,分析中国、越南、泰国三国传统服饰中的文化差异能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各国文化,以便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二、旗袍、奥黛、女筒裙所蕴含的文化差异
旗袍、奥黛、女筒裙分别是中国、越南、泰国三国的传统服装,这三种传统服装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受到各自的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也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旗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1.旗袍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胸怀
旗袍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饰之一,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旗袍来源于满族人的传统服装--旗服。旗服具有游牧民族的特色,四面开叉,方便马背上的骑射活动;其袖口设计较窄,形像马蹄,方便射箭。随着清军人关后实行的剃发易服政策,满族旗服开始在中原地区流行起来。在游猎文化与农耕文化交融的同时,满族旗袍也结合了汉族女子服装的特点发生了一些改变。这时的旗袍花色变丰富了,衣袖开始变宽,多了几分摇曳美,这是满、汉两民族相互交融的产物。
旗袍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诞生的新式旗在继承清代旗袍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方服饰的特点。新式旗袍在领口、肩袖、下摆处、腰身设计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旗袍变为收腰合体曲线式,展现了女性凹凸特征,具备了现代女装的基本特征和流行基础。”三、四十年代是旗袍的辉煌时期,这时的旗袍深受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去掉了一些不合理的结构,“在领形、袖口处采用西式荷叶领、西式翻领、荷叶袖等,”并运用了西方的胸省和腰省的设计理念,突出女性的曲线美。此时的旗袍在面料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由质地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西洋面料做出的旗袍深受广大女性的喜爱。到二十世纪中叶,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已稳定下来,它已成为一种十分普及的女装。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旗袍无论在样式、材质、色彩、图案等各方面都较之前更为丰富。中国旗袍也开始走上了国际舞台,成为中国民族服饰的代表。
旗袍承载着中华民族近三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它结合了满、汉两民族的服饰特点,融入了西方服饰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观点,一直在兼容并蓄中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宽广的胸怀。
2.旗袍蕴含了儒家的哲学思想
中华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中国旗袍也打上了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注重伦理道德,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着装观念都深受伦理道德观的影响,服装除了用来御寒之外,另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遮盖身体。旗袍所展现的正是这种若即若离的含蓄美,它严实地遮盖着颈和胸。
儒家思想强调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受此影响的中国古典美学观反对太过夸张的美艳,主张“平平淡淡的美德”旗袍并没有刻意追求造型,只是用简单的设计表达着自然曲线感。旗袍虽风格简约但不失高贵的中和之美与儒家的中庸之道和中国古典美学观点都是一致的。
此外,儒家思想还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旗袍在无论是在造型上还是花式上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点。在造型上,除了旗袍本身各部分的和谐外,不同旗袍款式都与相应的发髻和鞋子搭配,追求一种与天地并生的整合感。在花式的选择上,旗袍的主要花式,如“鸳鸯戏水”、“蝶恋花”都体现着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旗袍体现了中国民族与时俱进的精神
自古以来,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注重服饰的社会伦理功能。统治者们都制定了服饰制度,借此来管理国家、标示等级。在夏朝的时候,统治阶级便制定了“非其人不得服其服”的服饰制度。历朝历代的服饰制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对服饰的色彩、纹饰、材质等都有非常严格的等级规定。“见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在古代中国,服饰是各阶级成员的社会标志,通过一个人的服饰就能判断出其的身份地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封建统治,同时也结束了几千年的服饰等级制度。自此,服装没有了社会等级的标签,服装的颜色、材质、款式都不再受限。新式旗袍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它见证了衣冠之治的瓦解,打破了压在中国女性身上数千年之久的封建枷锁。从辛亥革命至今,中国旗袍一直在推陈出新,它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日益精湛的旗袍制作技术也体现出了中国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总之,旗袍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指示符号,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精神。endprint
(二)奥黛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1.奥黛是越南传统文化的结晶
越南奥戴,也叫AODAI,是越南的国服,它是越南传统文化的沉淀和结晶。越南奥戴通常使用质地柔软的布料制成,上衣是类似中国旗袍的长衫,小竖圆领,上紧下宽,两侧开叉到腰部,袖子窄而长,下半身一般会配上一条宽腿长裤。近年来,越南也推出了适合男性穿的奥戴-AOCUOI。AOCUOI比奥戴稍短,长度在膝盖和脚踝之间,彰显着越南男性淳朴的性格特点。
奥戴承载着越南特色的民族文化。越南位于热带,紫外线较强,因此奥戴皆是长袖。而奥戴上紧下宽开叉到腰部的设计能衬托出越南女性的曲线美。奥戴的前后裙摆会随身而动,含蓄而不失灵动,充满着韵律美。这样的设计既适合身材苗条的越南女子也彰显着独具特色的东方美。而下半身的长裤看似包裹严实,但配上上衣至腰部的开叉却恰到好处,且方便女性平常的出行活动。
奥戴也从侧面反映越南不同地区女性的风采和神韵。就奥戴的颜色而言,越南南部的女性偏爱白色,北部女性多爱茶色,中部妇女则更爱选择紫色,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越南女性的审美情趣并非是前篇一律的,各个地区女性的审美情趣各有特色。从奥戴的颜色差异我们看到越南的南、中、北三个地区女性不同的风采和神韵。
2.奥戴是越南女性和越南民族精神的象征
奥戴象征着越南女性的宽大的胸怀和坚韧的性格。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奥戴已成为越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都是以奥戴为题材来歌颂越南女性的伟大,如《河东白丝绸》、《穿白丝绸的女人》等等。现代奥戴最常见的装饰图案是印度国花——莲花。莲花生命力顽强、出淤泥而不染,它不仅象征着越南人民乐观进取、积极开拓的精神,而且也体现着越南女性如莲花般朴素、纯净的柔美气质。
奥黛是越南民族精神的象征。越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国服奥戴对越南人来说已不仅仅是服饰那么简单了,对他们来说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奥戴在增强越南各民族的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上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每逢重大节日,越南人都会穿上奥戴,即使在国外也一样。越南人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哪里看见越南的民族服装,就像看见家乡的灵魂一样。”在越南人民的心中,国服已成为国家的符号。
3.奥黛深受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越南在独立之前一直是中国的一个郡县,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越南人接受了中原地区的衣冠制度。越南独立后,统治者依然或沿袭或仿照当时的中国汉族王朝的以衣服来体现社会等级制度的思想。由此可见,越南的服饰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奥黛距今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它最初的样式来源于中国的汉服。最初的四身奥戴的襟衣分为四部分,颜色单调、款式宽松,几乎没有任何图案,这也从侧面反映当时的越南妇女地位低下。五身奥戴是在受汉民族的五行学说的影响下由四身奥戴改进而来的,它在四身奥戴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五块襟衣,而且衣服依靠五颗纽扣扣一起,象征着金、木、水、火、土。五身奥戴开始绣有简单的图案,但仍延续着四身奥戴包裹着全身的特点。
19世纪后期,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法国的殖民统治给越南带来了西方文化,对越南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法国文化的影响下,越南也出现了具有法式风格的奥戴。“二十世纪三年代,越南服装设计师设计了圆型低领、马甲剪裁,强调身材的突显,并将衣扣隐藏于内部等具有浓厚法式风格的奥黛。”这时的奥戴不仅绣上了各种各样的图案,还增加了蕾丝、流苏等欧式配件以增加美感。由此可见,越南奥戴的发展深受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三)泰国女筒裙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1.女筒裙是泰国传统服饰的代表
泰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各具特色的服饰。女筒裙是泰国女子下装,是泰国传统服饰之一。女筒裙流行于20世纪上半叶拉玛六世统治时期,因形似圆筒而得名。泰国筒裙通常是把一整块布的两端缝合成圆筒状,穿时需先将身子套人圆筒。泰国筒裙通常比较宽大,这样的设计与泰国本土文化息息相关。泰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暖湿润,而筒裙宽大的设计正好符合泰国人对服饰凉爽、舒适的要求。而且泰国筒裙也因设计简单、穿脱方便而深受广大泰国人民的喜爱。
而泰国筒裙跟我国傣族的束腰筒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与泰国主体民族泰族和我国傣族的历史渊源密不可分。中外学术界对泰、傣民族共同起源的看法是:“泰傣民族起源于中国的百越族群,其文化与百越文化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此外,泰国自元朝时就与我国存在着朝贡的关系,两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族源上的血缘关系、两国密切的往来,共同造就了泰、傣两民族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服饰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因此,泰国筒裙和傣族束腰裙有相似之处也不足为奇。
2.女筒裙传承着泰国独特的颜色文化
早在大城王朝,泰国人民就开始用颜色表示日期:星期日到星期一依次用红色、黄色、粉红色、绿色、橙色、淡蓝色和紫红色表示。这来源于泰国的七彩文化:每个星期七天都对应一颗星,每颗星的守护神都有不同的代表颜色,因此,每天都用不同颜色来表示。曼谷王朝发展了这一传统,王室成员们的衣着颜色从星期一到星期天每天都有固定的颜色,不可随意变化,否则就是自贬身份。
泰国的颜色文化一直延续至今,它深刻地影响着泰国人们的着装。泰国人通常把出生日代表的颜色当做自己的幸运色,如现任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出生于星期一,根据泰国的颜色文化,其幸运色是黄色,黄色因此成为泰国衬衣的主色调。为了表示对国王的敬意和爱戴,很多泰国人都会在星期一穿黄色衣服。在泰国,每天也有禁忌色:星期一忌红色、星期二忌黄色和白色、星期三忌粉色、星期四忌紫色、星期五忌黑色和深蓝、星期六忌绿色、星期日忌蓝色。而泰国这种独特的颜色文化也影响着人们对女筒裙颜色的选择,人们会根据日期、场合选择恰当的颜色。女筒裙传承了泰国数百年的颜色文化,是泰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泰国的服饰文化深受佛教的影响endprint
泰国是著名的佛教之邦,素有“黄袍佛国”之称。佛教是泰国的国教,它深刻地影响着泰国人民的生活。泰国宪法规定“国王必须是佛教徒,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佛教的保护者,国王在登王位之前,必须先入寺过一段僧侣生活。”在泰国,僧侣活动十分广泛,泰国人一生的很多重要事情,如受教育、结婚等都要在寺院里接受一些佛教仪式。佛教在泰国人民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深刻地影响着泰国人民的服饰文化。
佛教对泰国人民的影响如此之广泛,长此以往,泰国女性的服饰也模仿僧侣衣饰,上衣通常露一边肩膀,搭配披肩。因此,泰国女子上衣虽款式、颜色颇多,但其有一个共同特点:露肩。这是佛教影响泰国人民生活的结果。除此之外,参观或到寺庙拜佛时,人们需穿戴整齐,不准穿背心、短裤和超短裙。进入供奉佛像之寺堂前需要拖鞋,不脱鞋会被视为玷污佛堂。从上不难看出,佛教对泰国服饰文化的影响。
三、启示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服饰不仅有保暖、遮羞的功能,它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旗袍、越南奥戴、泰国筒裙的起源和发展都离不开本民族的文化,但在发展过程中也融入了一些外来文化因素。而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三个国家传统服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我们在与越南、泰国人民交往时,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服饰,其次也要尽可能读懂他们身上的服装,这是我们获得交际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宝。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6 -7
[2]王丽华:服饰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出版社,2005:157.
[3]陈庆菊.从旗袍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27 (2):45.
[4]王崛兴.旗袍服饰特征所折射出的典型中外美学内涵[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5]刘伟伟.对中国旗袍文化之美的符号学解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6]邓凌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中的沿袭与变革[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8:11.
[7]贾谊.新书·服疑[M].北京:中华书局1985:22.
[8]罗必果.浅论越南国服的文化魅力[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4):22.
[9]梁妮.从越南奥黛的当代复兴看中国旗袍的淡出[J].语文学刊,2011(7):76.
[10]杨丽周,岳淑芳.泰国泰族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拜水习俗比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 (4):156.
[11]赵忠才.世界各国知识丛书亚洲卷[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7:1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