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曹禺话剧中的空间意象

2015-07-14王浅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名作欣赏 2015年14期
关键词:周朴园曹禺话剧

⊙王浅[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浅析曹禺话剧中的空间意象

⊙王浅[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发生在20世纪后期的空间转向使得文学研究突破了过分重视时间向度的范式,空间成为与时间并重的研究对象,这一转向也为文学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阈,在文学文本中,话剧可以称得上是空间感最强的文学样式之一,作为现代话剧经典之作的曹禺的话剧尤其值得深入探讨,他创造的文学空间外在上呈现出丰富的复杂性,内在上隐藏着深层的社会内涵。因而有必要通过对其话剧空间意象的分析来剖析人物深层的心理结构和作者隐含的文化意蕴。

空间意象 曹禺话剧 文学空间

当代空间理论滥觞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思想大师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开其先河,并为这一理论奠定了基础。1984年米歇尔·福柯发表了《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对空间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两位思想家对空间问题的极大关注标志着空间转向(spatial turn)的开启,使得空间这一维度成为与时间并重的研究对象,空间转向成为当代哲学的热点问题,也为文学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阈。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有中国学者开风气之先,将目光转向现当代文学中的空间问题,谢纳称“空间转向作为思想范式的转型变革,给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带来的不是局部的振荡变化,它是整体学术范型的转换,是提问方式、言说方式、解释方式的根本性变革”①。

本文旨在以曹禺话剧为文本分析对象,在文学与空间的互动阐释中揭橥文学如何通过想象、再现、隐喻、象征等表征方式重组编码空间表现的意义,赋予空间特殊的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蕴,并通过对话剧文学空间的建构增强文学的意义表达。列斐伏尔认为空间从来不是空洞的,而是蕴含着某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意义。

文学空间是文学和空间的结合,文本中文学对空间的建构意义远远大于其单纯作为物体存在的意义。同样的“文学艺术并不是对空间的简单再现式反映,它直接参与空间社会性、历史性和人文性的建构,赋予空间以意义和价值内涵,并达成人与空间的互动交流,显现空间的生存意蕴,成为空间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作家只有借助对客观纯粹物理空间的改造,才能使其转化为具有情感意蕴和人文气息的文学空间,在这期间,作家必不可少地要糅合自己的主观选择和个人情感进去,因此文本中的空间设定并非随手涂抹而是作家有意为之,我们也可以通过其对空间的把握进一步窥其内心。

曹禺是一位为时代而诞生的杰出艺术家,许多批评家将目光集中在曹禺戏剧的美学内涵上以及专注于作品的戏剧冲突上,或者是对人物关系伦理的探讨上,而就戏剧中的意象研究来说,也只是集中在几个主要的意象上进行象征意义的探讨,例如:对《雷雨》中雷雨的意蕴分析、《日出》中日出这一意象的分析等。而较少的人关注其作品中空间设置所折射出来的作者内心深层的心理结构。本文将以曹禺的《雷雨》《北京人》《日出》等几部剧作为例对其话剧中的空间意象进行探讨,但并非将空间从时间中抽离出来单独研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文学中已经艺术地把握了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相互间的重要联系”,巴赫金将之称为“时空体”③,时空是共同存在的统一的整体,大卫·哈维在《作为关键词的空间》中强调“将空间从时间中剥离出来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得关注空——时的相关性,而不是将空间孤立出来”④。因此本文中虽着重探讨空间意象,但却是将时空看作一个整体来考察的。

在文学作品中,话剧无疑是空间与时间交织出的最为耀眼的锦缎,任何话剧的展开都是在固定的空间——舞台上进行,通过时间的发展来铺开整个故事。文学作品中的空间描写成为塑造空间文化意义的主要手段,曹禺并不是对周府的简单描摹,而是赋予空间以全新的符号意义。

一、《雷雨》中的空间意象

《雷雨》故事主要发生在周公馆内,其空间设置是周家上下共同生活的家。家,在文学文本中已不是单纯休息居住的地方,它与人物活动、性格特征以及权力话语争夺联系在一起,蕴含收纳着人物过去的回忆、现在的情绪和即将发生的未来,是一种巴赫金意义上的“时空体”,因此,家是一个动态的意义构建场域。

文本中的空间想象遵循着特有的文学逻辑,在序幕中,作者介绍了周公馆的门、帷幔、壁龛、墙、壁炉、柜子、烛台、桌子,这些家具构成了一个很完整的空间,这就好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封闭的容器一样,不管人物从外面走进来,或者从这里走出去,终要汇聚在这里,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这个容器中,我们的视野聚焦在这个空间里,而固定的空间也给了我们一种静止性,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是早已注定好了的。由于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故事高潮部分的悲剧也并不是因为什么外在力量的介入而导致了人物的悲惨结局,而是人物的命运使然,天生就诞生在了一个隐埋了悲剧种子的环境之中,就像一座火山一直在慢慢加温只待时机成熟就会爆发。在这个空间里人物命运的归宿是必然的,正如曹禺所说的:“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对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手,《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大地间的‘残忍’。”⑤

序幕和第一幕、第二幕、第四幕、尾声都是发生在周公馆的客厅里,“笨重”的门上面雕着旧花纹,“古式的西洋木饰,令人猜想这屋子的前主多半是中国的老留学生”“它好沉重地在门轨上转动,会发着一很久摩擦的滑声,像一个经过很少事故,很沉默,很温和的老人。”⑥这就在暗示着也许屋子以前的主人很可能是一个稍微接触了新文化的人,但他深层的思想形态上还是保守的,他的保守必然蔓延全家,或者说这是一个保守的家庭环境。“空间是任何权利的基础”⑦,因而周朴园在周府这个由四周墙面所围成的“绝对空间”⑧中,理所应当地行使着封建家长的绝对权力,房间里都是三十年前的老家具,待在周朴园规定的位置上,“我从南边移到北边,搬了多少次家,总是不肯丢下的(戴上眼镜,咳嗽一声),这屋子摆的样子,我愿意总是三十年前的老样子,这叫我看着舒服一点”⑨,这些都构成了对周朴园性格的暗示性刻画,他偏执地固守着所有家具原有的位置,不准更换和移动。他在家中的强权是“什么事情都要依着他,他是什么都不肯将就的”⑩。不仅仅是家具,连这个家中的人,周朴园也以自我认定的“整齐的家庭”为主轴,整饬着所有家庭成员生命的经纬。他要的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因而在周府这个绝对空间中“一切暧昧和不确定性都要从根本上加以清除”⑪,任何人都要对周朴园的命令绝对服从,这一点在蘩漪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身体是空间性的存在

“空间意义的生产于是构成了人与其生存空间互动的结果,只有借助‘人’才能揭示文本中的空间性。”⑫作为曹禺笔下最璀璨的女主角,蘩漪这个人物形象尤其值得多方面地挖掘与探讨,周公馆内闷热憋气,了无生机,正如蘩漪的心一般行将就木,用物质空间暗喻心理空间,二者达到了统一。“身体位于空间的核心处,身体在空间中所占据的位置构成空间的身位性,成为空间坐标的主轴,是空间的原点或焦点。因此,身体是一种空间性的存在,同样空间也是一种身体性的存在。”⑬将身体看作一种空间性的存在,就可以将身体的空间统治设定为研究的切入点,进而探究空间是如何在权力的驱使下控制、压迫、扭曲人的身体,同时作为生命载体的身体又是如何反抗空间压迫以及如何改变自身和空间。周府在周朴园的掌控下成为对蘩漪身体(包括心灵)压迫控制的场所,它消磨掉蘩漪“爱”的能力,周朴园又用不容置疑的威严逼迫蘩漪看医生吃药。

周朴园(慢)倒了?哦?——(向四凤)药还有么?

鲁四凤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倒了来。

周蘩漪(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向四凤)倒了来。⑭

在这个家中,周朴园的命令是无法抗拒的,周朴园从精神和身体两方面对蘩漪压迫控制,蘩漪自身的本真性生存意蕴被否定剥夺,于是强化了蘩漪生存空间的压抑性。她身体中自然性的生命能量与激情被消磨殆尽,“女性”这一自然属性和“爱”这一天性需求被压抑封存,周朴园的“妻子、周冲的“母亲”成为蘩漪这一个活生生的女人的空洞的符号,对于蘩漪来说,不管是在其中生活的周公馆还是自己受之父母的身体都充满了来自周朴园的压迫,这种压迫成为她最终疯狂的原因。

三、《北京人》与《日出》中的空间意象

“空间的构造以及体验空间、形成空间概念的方式,极大地塑造了个人生活和社会关系。”⑮《北京人》整个故事都是发生在曾家小花厅里,相对来说这也是一个封闭的场所,但是它与周公馆还有所不同,因为曾家的小花厅是处在上房大客厅与前后院朝东的厢房交集处,而且好几次对话还是切换到小花厅紧挨着的大客厅里进行的,这是通着前院交汇的场所,就要以“交汇”的空间形式为切入点,从而探讨话剧文本中的空间意义,这是一个年轻人和老年人,新事物和旧事物,新思想和旧思想交汇的场所,正如以曾瑞贞、曾霆为代表的年轻人的思想和以曾皓为代表的封建思想的碰撞——

曾瑞贞(痛心)愫姨,我们是小孩子啊,到了年底我十八,曾霆才十七呀。我同他糊糊涂涂叫人送到一处。我们不认识,我们没有情感,我们在房里连话都没有说的。过了两年了,(痛苦地)可现在,现在又要——

愫方(淳厚地)那你的爷爷才喜欢呢。

曾瑞贞是呀,愫姨!我就是问为什么呀?为什么爷爷要抱重孙子,就要拉上我们这两个可怜虫再生些小可怜虫呢?⑯

瑞贞的哭诉不仅仅是对自己没有爱情的婚姻的悲痛,也是对制造这一切不幸的始作俑者的质问,在这里,虽然曾皓仍然行使着封建家长的权力,曾瑞贞也仍然承受着他人控制命运的痛苦,可是女性已经不再是任由封建家长摆布的玩偶,而是具有了开始质疑这一切的新思想。质疑,是黑夜结束前的启明星,正因为这里已经不是周家那个完全封闭自成一体的空间,因而代表新思想的人类学学者袁敢任和他充满活力的女儿袁圆才能打破这个原本较为封闭落后的空间,带来新思想的新鲜空气,因此愫方才能最终脱离曾家大宅的束缚,获得走出这潭死水的勇气。与愫方相反的是曾家大少爷曾文清,他始终无法离开这个家庭,段义孚说:“空间的开放性提示未来、启发人积极行动。然而空间的广阔与自由亦能带来负面的无助与恐惧感。”⑰正因为如此,虽然外部世界可以给曾文清摆脱曾思懿的控制,但是他没有任何谋生能力,太害怕这个“绝对空间”以外的世界,而如同精神牢笼一般的曾家可以给他安全感,他无法冲破自己给自己的禁锢,进而也就无法反抗曾思懿,无法面对内心真正的爱。

“从空间实践或空间生产的角度看,空间不仅是人类生产实践的场域场所,它还是凝聚实践意义与价值的对象化载体”⑱,空间体现实践的意义。《日出》中的情节是设定在妓院和陈白露居住的旅馆中,在陈白露的房间内,摆设的都是酒瓶:西洋人形、米老鼠,而且作者都加上了“畸形的”“现代式的”“生硬而肤浅”等修饰语以表示其否定情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妓院和旅馆是有相似性的,都是带有公共性的场所,它们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踏足,带有不稳定性,并不像是一个普通人居住的家庭那样有踏实安稳的意味,这种不稳定性正折射出陈白露漂浮于世间无所着落的飘零感,同时在陈白露的居所里什么物品都有,而且错杂陈列,一切都是乱七八糟的,像陈白露的心一样,混乱没有个安稳。它所折射出的也是一种凌乱的都市生活状态。在这个繁华的都市空间中,真情的追求被假意的逢迎代替,感情不过是各取所需的借口,灯红酒绿的浮华也只是黄粱一梦,曲终人散留下的才是真实的孤独、空虚和生命的破碎无妄。

作者对空间的设置并没有局限在室内,虽然以上都是对空间的观察,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作者还对居所外围的空间进行了刻画,周家的外部是压着阴沉乌云的,“以后闪电更亮得蓝森森地可怕,雷也更凶恶似的隆隆地滚着,四周却更沉闷地静下来,偶尔听见几声青蛙叫和更大的木梆声,野狗的吠声更稀少,狂雨就快要来了”⑲。《北京人》中曾家是这样的:“曾宅的近周,沉寂若死。远远地在冷落的胡同里有算命的瞎子隔半天敲两下寂寞的铜钲,仿佛正缓步踱回家去。”⑳可以说两家一个是放在了一个“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境地,另外一个是被黑暗充斥了的境地。外部空间对室内空间起到了交相辉映的作用。《日出》则是不断地在形容妓院外面的那些轻浮之物,陈白露居所外面充满了各种喧杂,有唱曲的姑娘、乞丐、漂泊汉、卖报的、卖热茶鸡蛋的等等各式各色最低的卖艺人,还有那些工人的“小海号”,这些贫穷潦倒的社会底层人士都与旅馆中的灯红酒绿形成了二元对立的关系。外在景物空间不仅起着衬托气氛的作用,也起到一个标杆的作用,它象征了旧家族的无法喘息和即将破落,也折射出大家族的悲剧命运和身不由己以及复杂无奈的现代都市生活。

文本中承载着的人物空间并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隐含着人物对其的情感体验与意义建构,正如气闷压抑的周公馆之如蘩漪、既是避世所又是牢笼的曾家之如曾文清、并非安身立命只是暂时飘泊的旅馆之如陈白露,这些文学空间不仅仅是一种地理性的存在,更是作家精神追求和文学主题诉求的意象性存在。陆扬称空间转向是“20世纪后半叶知识和政治发展中最是举足轻重的事件之一”㉑,同时曹禺话剧中的空间设定折射着曹禺内心的挣扎,空间的封闭性和落后性又成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一部分,因而透过对空间意象的研究去探讨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作家的审美经验、创作理念是十分必要的,以上两点是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

①②⑬⑱谢纳:《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空间转向视阈下的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页,第61页,第136页,第47页。

③⑪[苏]巴赫金:《巴赫金全集》,钱中文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74页,第274页。

④[美]大卫·哈维:《作为关键词的空间》,《文化研究》2010年第10辑,第47—48页。

⑤曹禺:《曹禺全集》,花山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

⑥曹禺:《曹禺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⑦[法]米歇尔·福柯:《空间、知识与权力》,夏铸九:《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台湾明文书局1998年版,第22页。

⑧绝对空间:绝对空间(absolutespace)是固定的,我们在其框架内记录或谋划事情。大卫·哈维:《作为关键词的空间》,《文化研究》2010年第10辑,第47页。

⑨⑩⑭⑯⑲⑳曹禺:《曹禺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36页,第19页,第33页,第315页,第77页,第338页。

⑫吴晓东:《“阳台”:张爱玲小说中的空间意义生产》,《热风学术》2009年第2期,第1页。

⑮[英]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张卫东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80页。

⑰段义孚:《经验透视中的空间和地方》,国立编译馆1997年版,第54页。

㉑陆扬:《空间理论和文学空间》,《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4期,第31页。

作者:王浅,河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编辑: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周朴园曹禺话剧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话剧《二月》海报
都市年轻人的“话剧梦”
《雷雨》(节选)
曹禺与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始末
曹禺与一出没有鲁大海的《雷雨》
从《日出》看曹禺怎样处理戏剧结构的矛盾
试析周朴园认出侍萍前的心理过程
贝亲2015贺岁话剧《二胎攻略》
鲁侍萍的未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