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舍话剧的韵律美
2015-07-14赵会珍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安阳455002
⊙赵会珍[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2]
浅谈老舍话剧的韵律美
⊙赵会珍[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2]
老舍先生成功地将韵律运用在其话剧语言中,在使作品读来流畅顺口的同时,也赋予了其更加饱满的情感,给读者带来别样的审美体验。
老舍 话剧 韵律
话剧语言是与音乐分不开的,必须讲究“音乐气韵”①。每个汉字都是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字的韵母就是韵。那么“韵律则是指戏剧语言的内在形式,它包括合辙押韵、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等因素”②,同时“韵律,是感情的发酵剂,它能不知不觉地拨动人们的心弦,使感情波动,引起共鸣”③。韵律的存在使话剧成为了一个富有饱满情感与灵魂的生命体,进而使读者能够与作品产生更高层次上的精神交流,并且能够得到理想状态下的阅读与审美体验。
本篇文章我们就以老舍先生的话剧作品为例来探讨其押韵方式所体现的韵律美。(文中相同韵脚的字词笔者用着重号标注)
一、排韵
排韵,也叫连句韵,即每句都出现同韵的字。排韵在老舍的戏剧作品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尤其在《龙须沟》里更为凸显,下面笔者就以《龙须沟》中的人物语言作为例子进行探讨。
余母是思想落后的传统女性,她认为女孩子待在家里伺候老小才算符合常理,所以对走出家门当上店员的女儿火冒三丈。面对着女儿的“反叛”,对其展开了连珠炮似的批评。每句话用“霉”“媒”“堆”“催”“追”“谁”这些具有相同韵母“uei”的字结尾,咄咄逼人的气势不给人反驳的空当。从不严格意义的语言学上来看,在音色方面拿韵尾“uei”与通常所用的韵母“ao”相比,在相同的发音条件下,前者的发音较为尖锐,如音色尖而涩的三弦,后者的发音则较为饱满,如流畅婉转的葫芦丝。所以如果将余母的这一席话比作利箭,那么句句相同的韵脚赋予这支箭以力量与速度,而韵尾发音的尖锐感则赋予其对受话人情感的杀伤力,这一利箭充分展现了余母得理不饶人的强硬态度。
赵老老街坊们,修沟的计划是先修一道暗沟;把暗沟修好,再填上那条老的明沟。这个,诸位都。
赵老刚一修沟的时候,工程处就想得很周到……;咱们这溜儿的房子都不大结实。这个,大家也都知道。
这段对话中,句尾押“ao”韵,如一首大合唱。赵老为主唱,众人皆为伴唱,这是我们常见的音乐现象。主唱部分表达中心观点,伴唱部分往往短小轻盈来附和主唱部分。这种主唱与伴唱的对话形式,表现出大伙对于修沟的积极性与一致性。整齐迸发的回答如整齐划一的音符,体现了人们的一种精神干劲,也给观者看到了充满希望的美好图景。
二、随韵
随韵,原指在不同诗节采用不同的韵部,达到诗意上摇曳多姿的效果,实际上也是转韵的一种。另有一种每两行一换韵的韵式,可以看作换韵的特例,称为“随韵”。老舍先生就将随韵运用在了人物的话语中。
韵脚的变化体现着人物情感的波动。此句唱词的韵脚由“uei”到“an”的转变就体现了程疯子欢快的心理节奏。“一个戏就好比一部交响乐,每一件乐器,乐章的每一个小节,都能独自发挥作用。”④程疯子的唱词总是顺口明快,因此有着独特的语言特点。他的语言就像作品这部交响乐中的独特而又固定的伴奏,快板似的语言给读者(观者)带来欢快的情感体验。
三、抱韵
抱韵主要是指,一首四句的诗,一、四句押一韵,后者环抱于前者之中。老舍先生话剧中的人物对话在宽泛意义上也有抱韵的现象。
大妈大哥,咱们说话,街上听得见,您小心点!
[天阴上来,阳光被云遮住。
赵老我知道!可是我才不怕!六十岁了,也该死了,我怕什么?
[刘巡长,腰带在手中拿着,像去上班的样子,由门外经过。
这段对话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抱韵。第一句和第五句押“ai”韵,第三句和第四句押“e”韵。结合赵老的情感变化来看,赵老的“作官的坏”就如循环飘出的幽而颤抖的琵琶曲,幽怨而苦涩。在我们所接触的影视作品中不难发现,当蒙冤死去的魂灵向世人托梦时,总会配有循环而单调的轻柔颤音做背景音乐来烘托气氛。
“抱韵往往会形成一种音乐节奏上的暂时停顿与音乐直觉上的最后圆满,它常常在一行的音乐意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早已被安置在更远更深的另一行,并与之遥相呼应,既像荡起涟漪的半面池水,又像不断相套的半壁括弧,构成一种音乐单元的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达到了一种独特的美学效果。”⑤赵老发出的“作官儿的坏”的声音虽算不上轻柔,却有着内心感情的回环起伏。他斥责做官的不为民办事,却又无处申明,只能哀叹。“作官儿的坏”环抱在外,不停地出现,意在凸显哀怨的主题情感。
四、偶韵
古诗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指的就是偶韵现象,这种现象十分符合音乐旋律发展的规律,因为它的每偶韵一顿,实际上相当于音乐乐谱中的二拍子或四拍子。⑥
小刘麻子来啦!一边一个站好!
[……。
[……
[……。
小刘麻子报告处长,老裕泰开了六十多年……
[……。
小刘麻子……热闹一点!
丁宝处长,我可以请示一下吗?
丁宝这儿的老掌柜怪可怜的。要不要给他作一身制服,叫他看看门,招呼贵宾们上下汽车?……
小刘麻子是!(往后跑)王掌柜!老掌柜!我爸爸的老朋友,老大爷!……吊死啦!
这段话剧《茶馆》中的对话,从宽泛意义上来讲属于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偶韵现象。沈处长开口便是“好(蒿)”,只听节奏觉得干脆爽朗,结合内容便觉其愚昧高傲。老舍先生曾谈到这一点:“我看见过不少的国民党军、政要人……他们装腔作势,自命不凡,和同等的人说起下流话来,口若悬河,可是对下级说话就只由口中挤出那么一半个字来强调个人的高贵身份。”⑦沈处长句句回答只挤出一半个字,像卡了的音响,不拍不响,使劲拍几下还出怪腔。如果我们留意一下一部影片的滑稽镜头配乐,不难发现这些配乐往往是独奏,既短又细,并且是曲折上扬的音乐调子。沈处长时时蹦出的“好”字就如同一支独奏的滑稽背景音乐。“好”字本为上声,他却连连读成比“好”字高出两个调值的“蒿”字,作者有意为之,意在显出沈处长不仅“调”高,地位高,还目中无人的愚昧模样。它就如同三弦拉出的又细又拐的声音,显得阴“洋”怪气。
韵律是话剧中潜在且非常重要的音乐性因素,它既可以体现作品的风格,又可以体现人物情感的变化,还可以控制故事情节的发展。老舍不愧是人民艺术家,我们这里只是摭取了其话剧韵律美的冰山一角。
①顾仲彝:《编辑理论与技巧》,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版,第423页。
②③马威:《戏剧语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120页。
④欧阳予倩:《欧阳予倩戏剧论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50页。
⑤⑥郭怀玉:《曹禺话剧的韵律美捃摭》,《四川戏剧》2012年第2期,第47页,第44页。
⑦王行之:《老舍论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版,第203页。
作者:赵会珍,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现在泰国推广汉语。
编辑:赵红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本文系2013-GH-142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百年话剧中的音乐元素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