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弟子规》中的谨信思想的实践意义

2015-07-13田启燕

城市地理 2015年7期
关键词:弟子规中国梦

田启燕

摘要:通过解析《弟子规》中蕴涵的谨信思想,指出当前社会培养国民谨言慎行、讲求信用的良好品格的重要性,阐明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学习,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弟子规,谨信思想,中国梦

引言

中国梦是文化强国梦。早在2009年习近平就指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而读书的内容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涵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1】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尤其在当今社会,信用缺失导致的种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面对诚信的缺失,光靠呼吁道德回归是不够的,还应该从生活的点滴中去规范行为【2】。清朝秀才李毓秀的《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第一》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纲领而编写,三字一句,共1080字,虽只是童蒙养正的少儿读物,但其中所蕴涵的谨信思想却历久弥新,值得现代人认真学习,是学习如何接人待物、诚信待人的良好读物。

一、《弟子规》中“谨”的思想

《弟子规》在讲完“首孝弟”的内容后,提出人们应该在为人处事中谨言慎行,一方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是惜物、惜福、恭敬心的培养。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都是说明一个人在生活细节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做事是否有条理、懂规矩,是否有责任心。

首先,教导我们应讲究衣服饮食的规矩。“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教导我们要珍惜时间。“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告诉我们如何穿着和整理衣物。现在有些学生上大学还要母亲跟上照顾生活,就是这样一些生活的能力没有养成。“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则是说穿衣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还要考虑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不要为了虚荣随意攀比。“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则告诉我们如何做到饮食均衡、身体健康。

其次,教导讲求行住坐卧的礼仪。“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告诉我们行、立、拜、坐的正确姿势,每个动作都体现一个人的恭敬心。“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说明在生活细节上要小心谨慎,体现一个人细心、谨慎的生活态度。“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说做事不要着急,不要害怕困难,也不忽略、轻视问题。

最后,教导拜访及借物的礼仪。“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告诉我们正确的拜客之礼,在敲门、应对时要注意的细节。在“借”与“偷”的概念界定上,“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一句讲得非常清楚,有了明确的标准,在生活中易于实行。

二、《弟子规》中“信”的思想

当今社会,信用缺失导致的社会问题曾出不穷,如食品安全问题、人事纠纷等等。“人无信,无以立也”,“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若我们对己、对人、对物都缺乏信义,精神分裂、互相猜疑、环境恶劣就是这种错误思想的果报,我们必然自食其果。

“人言为信”,所以在“信”篇中首先讲到如何说话。“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告诫我们虚妄、机巧、下流、粗俗的话不能说,要讲利益语、柔软语、诚实语、智慧语。“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一句在今天网络异常发达的社会极为适用,许多谣言的流传都是因为轻信、不负责任的传播导致。“事非宜,勿轻诺”告诉我們不能随意承诺别人,否则“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则是说在说话时要吐字清楚,不要太快。

其次,看到别人的善恶时如何应对。“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告诉我们见人行善不要嫉妒,要随喜,并学习;“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是说见人作恶不批评,要规劝或守默。“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告诉我们如何看待别人比自己优越的生活。只有德行和才艺是一个人真正的财富,我们可以由此改变生活的境遇,而一味地攀比衣服和饮食只会给自己带来烦恼,于改善生活没有任何好处。

最后,如何面对毁誉和过失。要结交好的朋友应“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敢于面对批评和赞誉。从“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可以看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敢于面对自己缺点和过失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三、“谨信”思想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

《弟子规》中“谨”、“信”两篇讲到的为人处事道理非常简单,却意义深刻,真是“三岁孩童都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得”!若国民能从自身做起,按照这样简单可行的规范去行事,必可感召周围的人去行正确之道,会对由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世界。

如何去做呢?《了凡四训》讲改过要发三种心:耻心、畏心、勇心。能有犯过的羞耻心、畏惧恶果的敬畏心、精进改过的勇猛心,必然可以“德日进,过日少”。

为了让更多人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我们需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经典,让幼儿园、中小学生都能熟读在心,随着身心的成长,理解能力的增强,这些规范必可内化为心灵的需要,付诸行动,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强力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 学习时报,2009-05-18.

【2】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D].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8.

邮寄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南路300号, 窦丽华收 18991243329

猜你喜欢

弟子规中国梦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