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科普背景下的“小科普”策略刍议

2015-07-13张纪昌

海峡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科普区域策略

张纪昌



大科普背景下的“小科普”策略刍议

张纪昌

临沂市科技馆

在区域性或地方性科普工作中,各科普主体应在大科普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工作对象特点和实际工作需求,总结概括中观层面的科普策略(文中称“小科普”策略)。该文分析了“小科普”策略的理论内涵、实践意义以及此策略下的工作绩效,并期望据此激发各科普要素的互动反馈,整体促进区域科普工作的发展。

区域性科普工作 小科普策略 大科普格局

大科普是在大科学时代背景下对科普新特征和新要求所作的宏观层面抽象概括,在具体科普实践中,尤其是区域性科普工作中,各科普主体需要在大科普理念的指导下深入调研并具体细化科普实践策略,根据工作对象特点和实际工作需求,总结概括中观层面的科普策略和微观层面的科普措施。但在一些地方科普工作中,常常出现以“大”代“小”的工作状况,即以大科普理念模糊或取代中观策略的情况,也有一些以“小”代“大”埋头事务倾向,即以具体工作内容掩盖或替代工作策略的情况。由于没有确切把握具体情况并有效提升总结,往往缺失明确的工作策略和清晰的工作思路,从而造成科普措施的针对性和指向性缺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普工作发展,这就迫切需要认真研究中观层面的科普策略,并借此改革思路,扭转工作局面。

本文用“小科普策略”总称在大科普的格局中各区域性科普主体,尤其是各级地方科协和其他科普力量,根据区域性群众科普特点,结合自身优势力量,在实践过程中采取的适应性科普策略,主要指各种有针对性的思想取向、工作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具体工作措施与方法。

1 “小科普”策略理论阐释

大科普内涵丰富,简要地说,指整合社会各种科普资源、组织各种社会科普力量、利用各种科普载体和渠道、面向社会各类群体,共同参与、相互渗透、整体推进科普工作,从而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科普工作格局与科普发展趋势。“小科普”策略是在大科普格局中根据区域发展的具体需要和主要特点做出的中观层次的适应性策略,在实际工作中虽多有体现,但较少有明确的理论认识,有必要廓清关系、阐释意义,进一步把握其重要性。

1.1 “小科普”策略是宏观科普理论的具体细化,也是科普实践的深化提升

任何宏观理论政策都需要在贯彻落实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明晰思路和做法,同时需要在具体工作中总结经验提炼升华,只有这样,理论与实践才能在互动中形成中观层次策略,才能更有力地指导工作。“小科普”策略是地方科协工作的中观层次策略,以其为连接宏观政策与具体工作的桥梁,从而找到工作的契合点和抓手。当然“小科普”策略与大科普格局并不矛盾,它们之间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也是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小科普策略要充分利用大科普的合力优势集中力量解决最突出的科技需求,“小科普”策略可以形象地说成是“集中优势兵力解决主要问题”,使得大科普理念更具针对性、更富有成效。

1.2 “小科普”策略是我国区域现状对科普事业的现实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科普需求与公众接受科技知识的程度等参差不齐,各科普主体要依据区域发展的主要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关策略,不能照搬一般经验。只有抓住适应区域特点的中观策略,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避免纸上谈兵;才能提纲挈领掌握全局,避免成为碌碌无为的事务主义者;才能找到区域科普工作的“指南针”和“金钥匙”,在承上启下的区域性科普工作过程中找到方向,开启科普事业的新局面。

1.3 “小科普”策略是科普实践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普工作的发展历程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公众接受科学阶段、公众理解科学阶段、公众参与科学阶段。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科普工作还处于公众接受科学阶段,或者说是公众接受科学阶段向公众理解科学阶段的过渡时期,公众科普意识普遍不强。科普工作者在科普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这迫切需要科普工作者掌握适应性科普策略去引领公众,切实改变科普工作中科普工作者一头热的被动状态。

1.4 “小科普”策略是科协“三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要求的体现,也是科普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突出表现

科普工作根据“三服务一加强”的职能要求,就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根据具体区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有区域发展特色的科普工作。根据各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科技需求等特点,制定强有力的“小科普”策略。在大科普的强力推动下,强化“小科普”策略的有效针对性,集中精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的突出需求成为科协职能要求的具体体现。

总结提升并充分发挥“小科普”策略的作用,是科普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突出表现。只有干事创业的激情,才会胸怀大局,才能深入细致地想点子、想路子、见实效,才能形成工作立足实践的“小科普”策略。否则,工作就可能表现为或消极被动,或保守畏缩,或盲从照搬,或碌碌无为等现象。

2 “小科普”策略的应用实践

在大科普格局下如何运用“小科普”策略指导工作实践,是“小科普”策略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有力体现,也是科普工作者亟需回答的问题。当前明确运用类似“小科普”策略开展工作的还不是很多,现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和困难,以山东省临沂市科协实施的“大学生村官”兼任科普宣传员的举措为例,谈谈对如何运用“小科普”策略指导科普工作。

2.1 “小科普”策略可以激活并满足群众科普需求,促进科普工作良性循环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科普工作总体上存在一些困难,比如:科普工作网络不健全;科普经费投入不足,科普传播手段相对滞后;科普保障工作不到位,科技工作者队伍不稳定,缺乏规范化的科普工作者队伍。“小科普”策略的实施运用可以较好地改变科普工作的被动状态。

经过深入具体的调研,确定策略是:以激活并满足区域发展中群众的实际科普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变“你科普,我接受”为“你需求,我满足”,变从上到下的推动式科普为自下到上的驱动式科普。山东省实施大学生到村任职办法后,临沂市科协着眼全局,积极协调组织部等相关部门选择优秀大学生村官兼任科普宣传员,科普队伍有了完善的组织保障和强大的人才支撑,较好地克服了上述困难,他们深入农村直接服务农民,面对面交流,手把手辅导,有效激发和全面满足了群众的科普需求。科普宣传员焕发热情,干事创业,凝聚力量,协调并带动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参与;在科普服务的规模化基础上引入竞争机制,优化科普力量,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科普成果。当然,条件成熟时,还能进一步以科普为桥梁搞好服务与市场的衔接,在发展中提升科普手段,细化科普模式,保障科普工作,规范科普队伍,促进科普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满足群众的科普需求。

2.2 “小科普”策略可以打造并实施品牌项目,发挥优势,推进生产力转化

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小科普”策略因其中观视角,可以较好地立足实际、着眼趋势,有效把握区域性科普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能扬长避短,在“大联合、大发展”中发挥现有优势,凝聚力量,开展特色项目,打造并实施品牌项目,以品牌联合各部门各单位,以品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以品牌服务群众并反哺科普工作。

科普品牌项目可以在发展优势产品、推广特色科普、培植科普带头人、开展科普惠民等工作中探索出新路子,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如临沂市的科普宣传员依托“山东南菜园”的区域产业优势做大文章,积极宣传推广有机蔬菜、无公害种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成效。公民在项目带动下激发学习科技知识的主动性,关心科技成果的发展状况,从而随项目的深入开展逐步提升公民科技素质。这样,就有可能做到既可以促进科技知识、科技成果尽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又能以项目为抓手提升公民科技素质。同时,品牌项目的开展还会进一步夯实科普工作基础,壮大科普队伍,推动科普事业大发展。

2.3 “小科普”策略可以协力预防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现阶段,我国进入高速发展与高风险并存的“双高”时期,突发事件频发,科普工作应该更加积极地立足本职,积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为民解难、为政府分忧,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临沂市大学生村官兼任科普宣传员的策略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他们在履行好“村官”职责的同时既是科普知识推广员、科技政策的讲解员,也是科技规范的维护者和科学精神的体现者,多位一体体现自身价值,服务区域发展,促进科学素质提升,在服务区域发展上具有更加有利的优势和更为有效的措施,更好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熟悉区域全局和深层次关系的基础上,“小科普”策略针对发展中的局部问题,灵活便捷地开展工作,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增大有效工作面,缩减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科普工作质量。同时,还可再细化区域范围,充分发挥每一个科普工作者的个人特长和力量,让小区域工作更加深入具体,更加有声有色。

3 “小科普”策略绩效分析

“小科普”策略是大科普工作的必要组成和必经之路,是提供科技支撑推进区域社会发展的起点和着力点。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科普对象可集群发展,也可突出小范围;科普内容可以以点带面,突出重点;科普模式可以灵活掌握、突出特色;科普效果可以及时反馈评估,适时调整。正确运用“小科普”策略深入了解情况、具体把握特点、根据区域中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科普措施,在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为功能上相互激励反馈、效果间相互提升放大,其科技传播与激励效果较为明显。本文把这种实践过程及其绩效简称为“小科普”策略的“耦合性”效应,主要体现在:

3.1 区域发展科普需求与具体科普工作措施的激励反馈

科普工作者根据群众实际需求采取针对性措施,激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和信心,提升其参与积极性,切实可行地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科技保障和支持,让群众真正从中获益;同时,根据群众反馈和实际状况的变化,适时适地调整工作内容和相应措施,整合科普资源,搭建方便快捷的科普平台,开发畅通高效的科普渠道,从而更好更快满足日益增长、纷繁多样的科普需求,实现科普目标。以上过程相互激励,逐步扩大工作成效,成为“小科普”策略的主要体现模式。

3.2 群众自我学习提升和相互学习促进的自激效应

群众渴望发展,其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的能量巨大,只要有真正符合实际科普需求的内容和措施,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会“水涨船高”。这是科普工作的原动力,也是“小科普”策略的内核和真正用意所在。群众的自激效益贯穿科普工作始终,由此可以期待科普工作螺旋式上升、稳步有序发展。

3.3 公民科学素质与区域发展的激励反馈

科普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和突出表现都是群众科学素质的提高,只有群众科学素质的提高才能为改善提升经济状况、加速社会文明发展奠定强有力的科技基础,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另一方面,区域发展必定会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科普工作,充分发挥大科普优势,全面提升公民科技素质。

3.4 区域社会发展与科普工作队伍的激励反馈

科普工作者在逐步提升工作绩效的同时,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科普工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充实到科普队伍,壮大科普力量,充分履行科普职能,为区域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毫无疑问,区域社会发展也为科普工作者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和更为适宜的条件,让科普工作队伍在成长中壮大、在壮大中成长。这是科普工作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科普工作良性循环发展的有力保证。

4 结论

在“小科普”策略的实践过程中,既要正确处理与大科普格局的关系,也要深入探索“小科普”策略的具体工作措施。

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各部门大联合共同推进大科普,是历史的发展,也是科普事业的发展趋势。“小科普”策略离不开大科普格局,它是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的中观层次的工作思路和措施,不能简单地以“大科普”格局为由敷衍塞责,推诿扯皮,而是要结合区域现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开展工作。同样,不能因“小科普”策略忽视大科普格局的重要意义和指导作用,而应更积极主动地联合各部门、各环节共同推进科普工作的进展。“小科普”策略代替不了具体工作中的措施和办法,必须做更多、更为深入细致的工作,把“小科普”策略落到实处。当然,还有很多更为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从而真正实现“小科普”策略的目标和愿望。

[1] 马来平. 科技与社会导论[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科普区域策略
分割区域
科普达人养成记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