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年人科学学习的形式解析

2015-07-13鞠思婷高宏斌

海峡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科技馆成年人科普

鞠思婷 高宏斌 颜 实



成年人科学学习的形式解析

鞠思婷 高宏斌 颜 实

中国科普研究所

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推动,公民科学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对青少年开展科学教育,在我国成年人科学素质普遍较低的基本国情下,成年人的科学学习也被提上日程。该文研究了科学学习的研究历程和实现形式,研究发现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促进了非正式学习的兴起,成年人的科学学习开始与青少年科学教育一样受到广泛关注。该文进一步对非正式学习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对目前常见的成年人非正式科学学习渠道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公民科学素质 非正式学习 科学学习

1 概述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公民科学素质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个人的重视。一方面,国家不仅需要科学精英,同时也需要全民都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才能推动其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制定公共政策更依赖于广大公民的积极支持和参与,这就要求公民必须具备最基本的科学素质,以推动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根据2010年第8次全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占总人口的3.27%,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1],其主要原因是成年人的科学素质水平不高。为此,研究成年人科学学习的形式和途径,并在全国掀起成年人学习科学的热潮,非常有必要。

2 科学学习的研究历程

学者对于科学学习的研究,是从美国著名科学教育家赫德在1958年的文章《科学素质:它对美国学校的意义》中首次将“科学素质”作为科学教育的主要议题提出开始的[2]。随着Shen和Millar等著名学者对科学素质内涵与维度的研究[3,4],以及美国2061计划的启动,公民科学素质一度成为国际研究热点。

随后美国科促会制订《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的姊妹篇——《科学素养的基准》,针对K12某一特定的年级应该达到的标准提出了建议[5]。对于公民科学素质的研究重点渐渐转移到K12教育中的科学教育纲领与课程标准,而不再着重关注成年人的科学学习。美国将高等教育中的STEM科学教育纲领引入K12教育体系,随后进一步发展为STEAM,以此进行多次课程改革,并于2012—2015连续颁布《K12科学教育的框架:实践、交叉概念与核心观点》(2012)[6]、《下一代的科学教育标准》(2013)[7]、《指导实施下一代的科教标准》,以更新K12科学教育的内容和体系[8]。

近年来,随着非正式学习的兴起,成年人的科学学习又开始被学者所重视。如2007年,美国成立了“非正式科学教育提高中心”,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合作,整合大量的科学家、教育家等,以及媒体、博物馆、动物园等科普场馆资源,针对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非正式学习开展研究。

3 成年人科学学习的实现形式

成年人应该如何进行科学学习而获得知识呢?本文采用终身学习中的“三分法”,将学习分为正规学习(formal learning)、非正规学习(non-formal learning)、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9-10]。通过这三种学习途径,成年人科学学习得以全面开展。

3.1 正规学习中的成年人科学学习

正规学习是由教育与培训机构提供且是结构化的,学习者的学习是有意识的,学习结束提供资格证书。主要是指发生在学校课堂里的学习,教师按照课程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教室里系统地学习知识,学生的学习依据设定好了的日程安排进行[9]。成人高校作为成人教育中正规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成年人终身学习能力和科学学习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正规学习中,成年人可以从课程和教师的传授中进行科学学习。但成人高校几乎都定位于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文凭证书的获取,只有少数专业的课程会涉及系统的科学学习内容。

3.2 非正规学习中的成年人科学学习

非正规学习是指发生在课堂之外的其他场所的较为系统的学习。它不像正规学习那么严谨,不是由教育或培训机构提供,不提供学历或资格证书,学习也是结构化的,并且学习者学习是有意识的,如单位开展的培训讲座活动,以及远程教育等[11-12]。单位给予成年学习者的培训机会,通常能系统地介绍某些技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成年人适应工作的能力,但其培训内容多跟职业技能、沟通协作有关,科学学习的部分甚少。远程教育的飞速发展也为成年人提供了学习机会,但可选择的科学学习内容也较少,且较为被动。

3.3 非正式学习中的成年人科学学习

非正式学习是完全意义上的个别自学,指学习者个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或满足自己工作生活兴趣等需要而自觉进行的学习活动。非正式学习产生于日常生活的活动(即日常的工作、家庭和休闲活动);学习是非结构化的,一般无组织、无系统,甚至有时是无意识的[13]。根据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出版的报告《非正式环境中的科学学习:人,场地,追求》提出,有关科学学习的非正式环境分为三种:日常生活环境,如家庭讨论、在树林中漫步,个人喜好、阅读书籍等;经过设计的环境,包括博物馆、科学环境中心、科技馆等;项目,包括课后项目、暑期项目、俱乐部或者博物馆的项目等[14]。其中前两种环境中的科学学习通常相对零散,流动性较大,而项目的学习通常针对某一项技能与知识,通过合理设计后可以定向而持久。总之,成年人在非正式学习中能够接触的科学知识较正规学习和非正规学习更多,且是在好奇心的驱动下通过观察、活动、学习发现科学问题,通过科学设备、工具的使用以及各种心智的推理加上想象力的发挥而学得科学方法,获得科学概念和知识[15]。非正式学习已经成为成年人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对培养成年学习者积极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和身份认同有重要作用。

4 成年人科学学习的有效渠道

从上文得知,非正式学习已经成为成年人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有效途径可供选择和进一步开发:

4.1 形式多样的阅读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公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公民图书阅读率为58.0%,较2013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55.1%,较2013年上升了2.4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0.3%,较2013年上升2.0个百分点。上涨最快的是数字阅读方式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上升了8.0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PDA/MP4/MP5阅读等。但同时纸质图书的地位未被撼动,仍然有57.2%的成年公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8.0%的数字阅读接触者表示,在阅读过某一电子书后还购买过该书的纸质版本,人数较2013年上升了0.9个百分点。2014年我国成年公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0%的公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8.2%的公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有38.3%的公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44.1%的公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近七成的成年公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16]。

互联网与信息化技术改变了公民的阅读习惯,同时也提高了公民的图书阅读量。总的来讲,公民的阅读需求量大,且呈增长趋势,阅读形式丰富多样,阅读内容的传播渠道和载体更加快捷多样,这为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的系统规范科学学习提供了有效渠道。为丰富成年公民的科普阅读内容,应鼓励和组织编写具有人群特色、学科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系列科普读物,并开展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如利用世界读书日、广电总局的“全民阅读”和优秀科普作品评介等专题活动,结合书店、图书馆、电视、报纸、广播等方式宣传科普阅读。进一步向公民提供科普阅读配套电子内容,结合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方便公民进行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同时可加强建设一批方便快捷的阅读设施,如在地铁、图书馆等地设置移动电子屏,免费提供科普读物,供公民在闲暇时间进行阅读。

4.2 丰富多彩的科技博物馆

科技博物馆大体可分为自然史博物馆、科学与工业博物馆、科学中心(科技馆)。人们到这些博物馆来参观就是为了获得经验(知识)。研究人员于2012年对中国科技馆、沈阳科学宫、郑州科技馆、佛山科学馆和嘉兴科技馆参观者进行了调查研究[17],发现5个科技馆接受访问的观众中,63%的受访者职业都是学生(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生),这说明科技馆的目标观众群或观众的主要构成仍然是学生群体。按职业分布来看,农民参观者最少,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各科技馆均位于城市,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民的科普意识还需要加强。除此之外,文体工作者和传媒工作者的比例也偏低,都低于1%。中国科技馆、沈阳科学宫、郑州科技馆受调查者中,13~18岁观众最多,而佛山科学馆、嘉兴科技馆是23~59岁的观众最多。这说明国家级和省级科技馆的观众以青少年为主,而两个地级科技馆的观众多是成年观众,并且成年观众的比例明显高于青少年观众的比例。

近年来,我国科技馆建设非常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开发场馆和展项设计均以青少年为受众群体,而忽略了成年人的科普需求。事实上,除一部分主动去科技馆参观学习的成年人之外,不少成年人会陪同青少年一起参观,科技馆应该适当开发成年人科普资源,以提高成年人的科普需求。同时,科技馆也可有针对性地对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段的成年人群体开发相应的科技馆资源。

4.3 科普讲座与交流

科普讲座主要是邀请科学界的权威人士、院士、专家和知名人士与普通社会公众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让公众近距离地接触科学,为大家答疑解惑,进而亲身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公众学习、普及科学知识的热情和兴趣的一种科普传播形式。由于其具有主题灵活、场地稳定、受众广泛等特点,科普讲座已经成为众多科普场馆和科普机构的主要科学宣传形式之一。

通过对一个月内参加科普讲座现场的140位现场听众的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5% 的人关心健康问题和心理问题,26% 的人关心教育问题,25% 的人关心环境问题, 4% 的人关心未来科技的知识。但这个样本量似乎太单一,样本的需求显然跟样本本身的年龄、职业和社会角色有关。老年人更关心健康,学生更关心科技,有孩子的父母更关心教育等。除去这些因素,受欢迎讲座的题材大体有以下特点:内容新颖,信息量大;贴近公众生活;抓住社会热点[18]。对此,应结合公众需求和当下热点而开展科普讲座活动,如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中国科学技术馆举办的“科学讲坛”、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举办的“科学人讲坛”都是很有影响力的系列科普讲座。

5 结论

成年人的科学学习对于提高国家的软实力与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成年人的科学学习提供了多种有效渠道,若能在开发优秀科普资源的同时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非正式科学学习的有效渠道,必能大力促进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1] 高宏斌.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发布[J]. 中国科学基金, 2010(1): 63-64.

[2] Hurd, D H. Science Literacy: Its Meaning for American Schools[J]. Educational Leadership, 1958, 16(1): 13-16.

[3] Shen, B S P.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A]. Day, S. ed. Communication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M]. Basel: Karger, 1975.

[4] John. D. Miller. Scientific Literacy: 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Review [J]. Daedalus, 1983(2):29-48.

[5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 科学素养的基准 [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

[6]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A Framework for K-12 Science Education: Practices, Crosscutting Concepts, and Core Ideas[M]. Wachington, D.C. :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12.

[7]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 For States, By States[M]. Wachington, D.C. :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13.

[8]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Guide to Implementing the 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M]. Wachington, D.C. :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15.

[9] Heather L. Ainsworth, Sarah Elaine Eaton. Formal, Non-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 in the Science[M].Calgary: Onate Press, 2010:13-35.

[10] OECD. Terms,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Analysing the Value of Recognition Programmes [DB/OL]. http://www.oecd.org/education/skills- beyond-school/41834711.pdf,2015-04-11.

[11] 刘文利.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非正规学习 [J].教育科学,2007(2):41-44.

[12] 黄富顺.台湾地区非正规学习成就的实施与展望[J].成人教育,2009(1): 9-14.

[13] 张宝辉.非正式科学学习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 2010(9): 90-92.

[14] Bell,P.Bruce.Lewenstein,AndrewW. Shouse, MichaelA.Feder. Learning Science in Informal Environments: People, Place, and Pursuits[M]. Washington: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9.

[15] K.A. Renninger. Interest and Motivation in Informal Science Learning[J]. Retrieved, 2007.

[16] 第12次全国公民阅读调查报告解读[EB/OL]. http://book.ifeng.com/a/ 20150504/14604_0.shtml, 2015-05-04.

[17] 刘玉花,龙金晶,王恒. 科技馆观众的类型、特点与需求分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十九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暨2012亚太地区科技传播国际论坛论文集[M].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3.

[18] 贾亚千. 对科技馆科普讲座的思考[J]. 科协论坛, 2013(11): 20-21.

猜你喜欢

科技馆成年人科普
科技馆一日游
成年人是如何渐渐失去朋友的
深圳科技馆新馆
成年人爆笑日常
科普达人养成记
成年人的辛苦
科普漫画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科技馆惊魂之旅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