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理念的科技馆可持续发展探析——以临沂市科技馆为例

2015-07-13

海峡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临沂市科技馆科普

李 晓



基于“互联网+”理念的科技馆可持续发展探析——以临沂市科技馆为例

李 晓

临沂市科技馆

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并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社会生活。该文探讨了实施“互联网+科技馆”策略的必要性和结合方式,并从临沂市科技馆实际出发,论述了科技馆工作亟需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和信息技术手段,推动科技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 科技馆 创新发展

“互联网+”在李克强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提出,必将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4月30日,中国科协与腾讯公司签署了“互联网+科普”合作框架协议。科技馆是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公共设施。随着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互联网生活,科技馆工作亟需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和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服务质量, 提升满意度和美誉度,推动科技馆可持续发展。

1 “互联网+”的内涵

近两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并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社会生活。“互联网+”不仅仅是连接一切的网络或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各个传统行业,还有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一起形成和推进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无所不在的创新,催生了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正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的互动和演进共同作用,让“互联网+”模式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方式,并给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无限的机遇。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概念是对创新2.0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高度概括。“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其中,以人为本推动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与创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2 实施“互联网+科技馆”策略的必要性

在网络普及和信息共享的今天,人们依赖网络获取并交换信息的频率越来越高,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重。科技馆作为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 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提高国民素质的窗口,在公众眼里是一个先进、充满高科技的地方,必须紧跟社会潮流走在科技前沿。实践中, 科技馆一直都在采用最新的技术,从早期的图文、机械, 到现在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最新科技,极大提高了参观性和互动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行为习惯都在往手机端转移,在现实的商业世界里,习惯的转移已经使很多行业面临重新洗牌和替代。因此,应树立并推行“互联网+科技馆”理念来迎合观众的习惯转变,推动科技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2.1 “互联网+科技馆”可拓展实体馆教育功能

互联网包含一些无法在实体场馆中现场获取的内容,可与实体场馆的展览或活动相互补充,拓展实体场馆进行科学教育、科学传播的时间和空间,将科技馆的教育活动从线下扩展到线上,从馆内拓展至馆外,使科技馆的教育功能得到延伸和拓展。此外,有很多人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到科技馆参观, 而移动互联网则可以打造很多随身携带的移动展项,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群也学习到科普知识。因此,“互联网+科技馆”不仅可为实体场馆服务,更是对实体馆功能的拓展。

2.2 “互联网+科技馆”可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由于受制于技术条件,科技馆在传播知识、信息的过程中,局限于单一形式。如今,网络科普呈现出多媒体、综合化的特征,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互联网+科技馆”借助网络平台,将大容量的科普素材(例如视频、动画、图层等)存储到服务器和“云”端,并通过网络互联实现资源共享,公众可以便捷地读取、下载自己感兴趣的科普资源,使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成为可能。

2.3 “互联网+科技馆”可提高公众科学学习的自主性

互联网+科技馆”以智能移动终端为载体,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公众可根据自己地年龄特征、专业背景、知识储备、个人爱好等灵活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通过丰富的精美图片、灵活的动画形式、探索性的引导步骤、触控式的学习体验,在相对轻松而又具娱乐性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增长科学知识,探索科学过程,开阔科学视野,有利于提升公众的综合科学素质。

2.4 “互联网+科技馆”可实现科学传播的效率

Web技术的革新和应用,使全民参与科普成为可能。以博客、播客、微博等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媒介平台,将传统“点对面”的传播方式,转变为“点对点”的交流与对话,由被动地接收科普知识走向主动发布科普知识,不仅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增强科普受众的满足感和归属感。同时互联网可成为学习者的即时查阅工具,作为随时随地答疑解惑的移动词典,提高了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的效率。

3 “互联网+科技馆”的结合方式

“互联网+科技馆”的出现是科学发展和网络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数字科技馆的“科技馆+互联网”不同,“互联网+科技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全面地管理现实科技馆的所有信息,最终形成一个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 不受时间、场地、环境的限制, 虚拟的、可体验的、可移动的互动科技馆。

3.1 推进“互联网+科技馆”建设

科技场馆建设可以通过和互联网的结合, 打造一座智能化的科技馆。比如科技馆的门票可以通过手机预订,临展、学术活动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第一时间发布,观众来的时候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路线导航,科普知识问答、咨询类的问题可以通过手机获得自动智能问答。展品展项设置二维码,观众走到展项面前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对该展项进行延伸阅读等等。目前,中国科技馆已为每个展品和活动项目都设置了二维码解说词,以便公众通过互联网获得扩展的知识信息。

3.2 建立“互联网+科技馆”联盟

“互联网+科技馆”可将各类科技场馆的展厅“搬到”移动平台上,实现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公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展厅,观看那些难得一见的展品,还可以通过手机,与各个科普教育基地进行互动。在今年的全国科普日上,通过宽带网络和3G移动互联网,首次引入了“远程音视频互动轮巡”,实现了中国科技馆与20家地方科技馆、5个地方主题巡展、5个科普大篷车同时在线互动,让全国各地的观众参与异地的科普日活动。“互联网+科技馆”让全国各地科技馆、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与中国科技馆互动,织就一张看不见的“科技馆体系网”。

3.3 提升数字科技馆建设

作为“科技馆+互联网”的数字科技馆要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发挥数字媒体的特点,将科学知识从不同层面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和展现,并融趣味性、知识性、故事性、创新性、互动性于一体, 成为一种有别于其他知识载体、特性突出的科普传播教学工具。

3.4 实现“互联网+科技馆”网上与线下相结合

科普知识竞赛、科普作品征集等线下科普活动可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进一步强化网络科普设施的互动功能,激发公众参与科普的兴趣。中国科技馆今年举办的“青少年科学体验活动”,就设置了大屏幕,以网络播放的形式,展示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官方网站上的学生获奖作品。不仅如此,观众还可以通过网络,对自己喜欢的作品现场投票、“点赞”。

4 “互联网+”时代临沂市科技馆的探索与实践

临沂市科技馆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60亩,拥有7个展区,7个特效科普影院,2个科普剧场,展品展项320余件。自2010年6月1日开馆以来,已接待公众208万人次,开展各类展览教育和青少年科技活动860余次,被授予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迎接“互联网+”时代,临沂市科技馆按照“强基础、惠民生;强品牌、树形象;强作风,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进行了以下探索与实践:

4.1 建立临沂市科技馆联盟

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市科技馆为龙头,联合经济区分馆、市民科普活动中心、县区科技馆、社会科技科普馆等成立科技馆联盟,发挥资源优势,丰富活动内容,创新特色活动,推进全市科普场所互补共享。

4.2 推进临沂科技影城建设

科普影院可实现片源共享,减少展品展项更新频率。目前,临沂市科技馆拥有球幕影院、动感环幕影院、4D科普影院、动感立体影院、立体互动影院、地幕影院、3D院线科普影院等7个特效科普影院和梦幻剧场、激光剧场2个互动表演科普剧场。公众在观看时即可感受科技的魅力,还可以学习到当今国内外领先的科技知识。

4.3 大力发展科普文化产业

临沂市科技馆投资359万元,完成数字科普工程临沂分控中心、动漫工作室、多媒体工作室建设,安装了620台数字科普终端,建立了覆盖全市各县区的科普传媒网络。成立临沂市科普创作协会,加强科普资源研发创作。联合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制作优秀科普音像、动漫作品,运用网络、微信、微博、手机终端等新媒体,加强科普文化信息传播能力。

4.4 着力推进数字科技馆建设

临沂市科技馆从2010年6月开馆伊始,就在网站开设了“山东省数字科技馆临沂工作站”专栏,内容涉及“科技世界”、“生活百科”、“天地万象”等六个专题200余个视频短片。依托山东省数字科技馆,以市科技馆为龙头,以校园网为主阵地,以社区活动室为补充,大力推进山东省数字科技馆临沂工作站建设,实现数字科技馆进校园、进社区。

总之,“互联网+科技馆”前景广阔,只有充分利用好、协调好现有的各种科普资源,发挥网络科普自身的优势,实现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才能实现“互联网+科技馆”科普效能的最优化,推进科技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1] 罗文. “互联网+”:制造强国的新引擎[EB/OL]. http://news.ifeng.com/a/ 20150418/ 43581450_0.shtml_zbs_baidu_bk

[2] 聚焦全国科普日:信息化织就“科普网络” [EB/OL]. http://tech.gmw.cn/ 2014-09/18/content_13279632.htm

[3] 张小林. 中国网络科普设施发展报告[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4] 边楼伟. 移动互联网来了科技馆能做什么[J]. 中国科技信息, 2014(3): 209-210.

[5] 张小林. 中国数字科技馆建设报告[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6] 汪旭东.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科普新模式研究.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C], 2012.

猜你喜欢

临沂市科技馆科普
科技馆一日游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老年大学校歌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深圳科技馆新馆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科技馆惊魂之旅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