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城市河岸景观构建
2015-07-13钟国跃
文·图 ◎ 钟国跃
园林管理> LANDSACPE MANAGEMENT
绍兴城市河岸景观构建
文·图 ◎ 钟国跃
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组成部分,河岸绿地是城市园林一部分,具有城市河岸景观与生态环境作用。绍兴城市历史悠久,水网密布,十多年来,在古城保护、防洪、旅游发展的同时,对古城内河、环城河、二环河及鉴湖水域等城市河道进行改造和修复,取得了河岸景观与生态环境建设实践经验。
图片说明
1. 绍兴古城内河的一河一街模式
绍兴城市河岸现状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生活需求提高,绍兴城市河道功能逐渐退化。50年代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城市河道防洪,交通、生活用水功能逐渐弱化,而且河道被生产、生活污水污染,河道生态作用却被削弱,出现了黑河、臭水河,生物圈出现断链。对此,绍兴市委、市府十分重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在古城保护、防洪、旅游发展的同时,对河道进行改造和修缮,疏浚古城内河,全面修复环城河,整治了南二环河、东二环河、西二环河及鉴湖水域。最近,又作出了“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部署。
2. 绍兴古城内河的一河二街模式
城内河道现状
城内被保留下来的河道基本具有清代风貌,河宽5米至10米,虽部分河道被填埋,改造缩小成暗河或沟渠,但基本贯通,城内河道水网系统尚存。由于河道被污染,内河实施翻水处理,将外河水灌入内河,河流常年处于流动状态,并保持了河道一定水位,水质也比较清洁。因各条河道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河岸地面离正常水位高低不一,低处在40厘米左右,高处在2米左右。河岸以石砌驳坎为主,主要采用条石,也有块石,与古民居、古桥、水码头、河埠头,及其保留下来的一河一街、一河二街、有河无街等街河风貌,形成了绍兴古城独特旅游资源。但沿河道路较窄,可以绿化用地不多。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河岸绿地建设逐年得到改善,部分地段开辟了滨河绿地,修建了亭、廊、水码头,扩建了亲水河岸绿地等。为了改善水质,还在部分河道河岸旁设置浮岛,配植水生植物圆币草(Hydrocotyle verticillata)。但是河岸绿地空间有限,改造规模也不大,植物品种也比较单一,主要以垂柳、桃、云南黄馨等乔灌木品种为主,河岸生态环境改善并不大。
3. 绍兴古城内河的有河无街模式
环城河现状
4. 为改善水质设置的圆币草浮岛
环城河,也称护城河,过去主要功能在于防御敌人进攻,保卫城市安全,此外,护城河还有利于水上运输,且有防洪排水之功能。现环城河,全长12.5千米,河宽30米至100米不等。因经济的发展,河道受到污染,风姿渐失。2000年,市政府对环城河作了综合整治,在充分发掘沿河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结合绍兴地域文化的特点,在沿河布置了八大景点,有稽山园、鉴水苑、治水广场、西园、百花园、迎恩门、都泗门、河清园等。同时,沿河两侧按15~50米宽绿化带设置,并在重点地段设有小型广场,沿河共新建绿化面积54万平方米。绿化带中设有游步道,形成环河步行系统。但是,环城河西河、北河河岸内侧处于原古城墙位置,离常水位水面较高,有的地段高度在2米以上,河岸亲水性不足;河岸仍局限于单一的石砌堤坎,对于开阔河面来说,河岸带没有得到较好利用。
5. 环城河的河网设计
二环河及鉴湖水域现状
二环河,主要包括已建成的南二环河、东二环河、西二环河,河面比较宽阔处有100米左右。河岸两侧规划了滨河公园、斜坡绿地及小广场,河堤形式多样,有墙坎式、台阶式、自然式,河堤结构大部分地段采用混泥土堤坎为主。堤坎有一级驳坎和二级驳坎两种形式。一级驳坎分两种,一种是堤坎低于常水位的,水面淹过堤坎,水浸入河岸带,可以配置水生植物;另一种是堤坎高于常水位的,常水位保持在25厘米左右,与水面比较接近。二级驳坎,河岸设置上下二道堤坎,下级堤坎在常水位之下,上级堤坎在常水位之上,常设置游步路或小广场;二坎之间的泥土成斜坡,常水位保留在两坎泥土之间,泥土可栽植湿水植物,具有一定湿地功能,改善了河岸生态环境。另外还有河堤以假山石驳坎,间植水生植物,自然成景,打破了平直砌河堤格局。
在河岸线处理上灵活多样,部分区域设置了港湾式湖、内河,不但增加了水面层次感,而且形成湿地,水生植物比较丰富,有美人蕉、黄菖蒲、再力花、芦竹、粉绿狐尾藻、荷花、睡莲等,具有河岸带明显特征。
鉴湖水域,是绍兴西南山区河流汇入城区的主河。东起市区偏门大桥,西至壶觞大桥,全长5.35千米,面积125.92公顷。通过水系整治、文化遗迹保护、景观建设等来实施鉴湖水域的保护,改善鉴湖生态环境。全线整修河堤、浅桥,河岸设置滨河公园、绿地,以游步路贯通。河道水面宽阔,常水位接近河堤,堤坎以条石驳坎为主,主要景点地段河岸以鹅卵石驳坎,河堤下配有菰、美人蕉、再力花、芦竹等水生植物,与河堤上乌桕、水杉、池杉、木芙蓉、云南黄馨等本地乡土树种形成生态型河岸。这样的水域处理,使鉴湖再现古河道自然景色,恢复河岸带湿地生态环境。
6. 环城河的条石堤坎和河埠
构建河岸带景观与生态环境原则
充分利用河流带形空间的原则。要注意河道的流动性,洪水的水位变化,以及河面的不同宽度特点以及船只航行的影响等特点。
水土保持和改善水质的原则。作为河岸带主要构成要素的水,如果水质较差,污染严重,或者在景观营造过程中严重影响水土保护,给当地的河岸带产生严重破坏,这样的景观建设反而适得其反。尽量选择耐污能力强的植物,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河道的污染物净化效果。河岸带除满足驳岸的基本功能外,还要有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物链的修复和保护,改善水质。
7. 鉴湖水域的路堤,植有美人蕉、芦竹、茭白等
植物多样性原则。依据景观生态原理,应保护自然河道和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强调景观个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态走廊,实现景观可持续发展。植物多样性,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改善河岸的生态环境,使生物间交替演变,极大丰富景观异质性。因此,增加软地面和植被,以利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
以人为本,注重河岸带亲水性的原则。在充分考虑河岸带安全的前提下,除注重景观的生态性外,还应体现场所的公开性,水体的可接近性等功能内容多样性。
与城市防洪、历史文化、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应充分地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包括与城市道路、城市给排水系统、城市建筑相结合。明确城市防洪及洪水水位高程、洪水流量、流速、河流断面尺寸等内容,严格控制。
8. 二环河的自然驳坎,植物种植具有层次感
构建河岸植物景观与生态环境技术措施
在开阔河道建立河岸植被缓冲带,在河岸靠河流向岸坡爬升,种植灌木、乔灌木、草本等,促使沉积物过滤和养分吸收,将集流转变为浅层分流。还可以设置浅水区,港湾式湖、内河,栽植水生植物,以吸引涉禽类在此栖息繁殖,构建河岸带,起到生态景观的双重效果。
在较宽阔河岸带与公园、绿地结合时,河岸设置河堤二级护堤,常水位为一级护堤,可设置游步道,增加亲水性;洪水位为二级护堤,一级护堤与二级护堤之间配置以乔灌木为主的湿水植物,形成河岸带。
有条件河岸还可以于河堤与游步道结合,在常水位之下设置堤坎,在常水位之上设置游步道,在河堤与游步道之间保持一定水位和水平距离,开辟湿水生物区域,配置挺水植物及湿生乔灌木,为生物多样性创造生态环境。
在较窄的古河道河岸,堤坎修筑应尽量少采用混凝土,以条石干砌为宜;部分地段改造也可以用黄石、湖石等假山石自然驳坎,既固堤防洪,又利用石缝空隙使河水浸入堤坎内,为生物提供栖息条件。同时,创造必要条件,改善河岸亲水性,修建下沉式河岸绿地、河埠头、亲水平台,提升河岸亲水性。还可以设置浮岛型水生植物,改善古河道景观与生态环境。
在河岸绿地中,大量使用乡土湿地植物物种,可以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生境,而且能将维护成本和水资源的消耗降到最低。同时,河岸作为游憩场所,空间层次往往体现在植被群落的营造上,因此植被的美学价值也很重要,如不同花期植被的栽植可增强湿地景观的丰富度。
构建河岸带景观与生态环境的意义
研究表明,河岸带通过过滤和截留沉积物、水分以及营养物质等来协调河流横向和纵向的物质和能量流,因而在与之相关的土壤侵蚀程度降低、渠道稳定化、生物栖息地保护以及水质改善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生植物不仅可以改善水质,还可为根区好氧微生物输送氧气,为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发生提供适宜的氧化还原环境,增强和维持介质的水力传输。同时对于河岸带来说,植物配置是围合空间、美化环境、增加空间层次的重要手段。
河流带形空间,是城市的生态廊道。河岸带空气清新、视野开阔、气候宜人,设置公园、绿地,配置亭、廊、亲水游步、座椅等,与河流、植物组合成各种景观及风景线,成为城市的最佳市民活动场所。
钟国跃浙江绍兴市园林绿化管理局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