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济新村“圈地种菜”现象的调研与思考

2015-07-13熊佳

园林 2015年9期
关键词:圈地公共绿地同济

文·图 ◎ 熊佳

同济新村“圈地种菜”现象的调研与思考

文·图 ◎ 熊佳

同济新村是同济大学为了解决教师职工等住宿问题而在解放初期建造的一批住宅公房,最早的楼宇建设于1954年,最新的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是典型的上海老居住小区。社区内的建筑,有两层的,也有六层的,同时配置有同济新村幼儿园。目前,居住人群中大部分为老年人(多为同济大学退休教师),有少量的年轻人(同济大学年轻教师或外来租客),而这些居民基本都与“同济”有着一定的渊源。整个社区有大量的公共绿地,满足居民的日常户外活动。

同济新村绿地使用现状

同济新村的绿地使用现状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1.植被状态良好,使用状态较好的绿地;2.植被状况较差,部分土壤裸露,杂草丛生的绿地;3.被居民圈地养花、种菜的绿地。

圈地种菜和养花的现象多发生在二层住宅间的绿地上。六层住宅建筑的宅间绿地以及部分组团绿地上之前也种植有大量的蔬菜,但由于2014年4月小区有关管理部门强制拔除蔬菜、恢复绿地后,居民未再次种植蔬菜,此部分绿地现植被(多为杂草)生长状况较差,大量土壤裸露。

造成“圈地种菜”现象的原因

经调研、访谈,居民“圈地种菜”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 小区公共绿化管理不足

同济新村的物业管理对于小区绿化的管理较为松散,对居民私自“圈地种菜”的现象基本上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其主要原因是小区物业公司缺乏财力和人力。部分居民表示物业公司平时并无专人对小区绿化进行管理,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同济新村作为一个年代较久的居住小区,物业管理费非常低,仅为0.20元/平方米·月,并且约五年内未提过价。物业公司除去维持日常的安全和公共卫生管理等必需的开支外,并无足够的资金来养护小区的绿化,由此导致大量的绿地日渐退化甚至荒废。

另一方面,居民开始利用这些退化的公共绿地来种植具有经济价值的蔬菜。其中,两层住宅的宅间绿地通常被划分为两部分,由对应的居民种上的蔬菜或花卉。这些菜地通常会用围栏围护起来,禁止外人进入,于是,公共绿地俨然成了“私人领地”。而六层住宅的宅间绿地多处于杂草丛生或土壤裸露的荒芜状态。经走访得知,之前也有居民在此类宅间绿地上种植蔬菜,但由于六层住宅的住户较多,对于宅间种植蔬菜的用地分配上存在很多矛盾,甚至引发了一些冲突,加上此类宅间绿地面积较大,物业会有一定程度的介入,故而六层宅间绿地被用于种植蔬菜的较少,多为荒芜状态。但也有边角区域有少量的居民种植小葱、莴苣等蔬菜,并且在绿地的中间部分有零散的看似杂生的油菜花,估计为某些居民无意为之。

图片说明

1. 同济新村社区

2. 社区居民结构的影响

造成同济新村居民“圈地种菜”的另一重要原因和小区老年住户居多的特点有关。在访谈中,很多二层住宅的“拥有”菜地的老人表示对于自己的菜地非常满意,觉得自己既能通过劳动获得健康绿色的蔬菜,同时也能活动筋骨,锻炼身体,打发时间。而很多住在六层住宅、没有菜地的老年人对那些“拥有”菜地的人表示非常羡慕。此外,在调研中还发现很多老人原本就来自于农村,在年幼时或者年轻时有过农事经验,他们希望利用小区内的绿地,重温田园生活。除了老年人非常支持在小区绿地内种菜之外,在调研中也发现很多年轻人也支持“在小区绿地内种菜”。很多人认为绿地荒着也是荒着,有人加以利用挺好的,自己也很愿意在周末时加入种菜的行列,既能放松,还能有一定的劳动成果。

3. 居民相互间的影响

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居民有“跟风种菜”的心理,开始时有少数居民在自家门前的小块绿地上种植一些小葱、生菜之类的蔬菜,随后参与种植蔬菜的居民越来越多,占用的公共绿地也越来越多,种植的蔬菜种类也越来越丰富,最终导致了大量绿地被“圈地种菜”的现象。

4. 整体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对绿色安全有机食品的强烈渴求,阳台居民自种菜等社会潮流,都是促使小区居民利用公共绿地种菜的重要原因。

5. 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不了解

2. 植被状态良好,使用状态较好的绿地

很多“圈地种菜”的居民并不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合法的,是一种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他们表示自己并未使用小区的大面积集中绿地,只是使用了自己房前的小块绿地。这片绿地本就是属于与对应的住户所有,怎么使用与他人无关,只要绿地对应的楼上楼下住户都同意,那么这两户人家就有权使用该绿地种植蔬菜。

对“圈地种菜”现象评析

“圈地种菜”是一种非法侵占他人权利的行为,但它表现了一种居民的愿望,是客观管理原因和主观愿景结合的产物。

3. 植被状况较差,部分土壤裸露,杂草丛生的绿地

首先,小区绿地属于小区业主共有,个人不能占有使用。将小区绿地变成私人菜地,侵犯了其他业主对公共绿地的权利。同时也有居民表示,很多居民种菜时使用的是人工肥,使小区内经常充满着一股异味,影响了小区的空气质量,而且在冬日时很多“菜地”处于休耕状态,在干燥的天气里经常尘土飞扬,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是,从访谈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居民对利用小区绿地种菜的行为表示支持并且愿意参与。这实质上是居民对于回归田园、参与农事活动的愿望的表现,同时表明了居民愿意参与小区公共绿地管理。

改造建议

通过景观调研、访谈结合相关的专业知识,笔者认为解决同济新村“圈地种菜”的途径有两种。

1. 去除菜地,恢复绿地

小区绿地毕竟有着它独有的生态、视觉等功能,去除菜地,恢复绿化名正言顺,但结合调研的结果,关于恢复绿化而不至于出现绿地再次退化、进而再次被居民“圈地种菜”的现象,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在恢复绿地的前期应该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居民对于私自使用公共绿地种菜的行为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很多居民都并不知道这是一种侵权违法行为,有的居民知道是不合法的,但是也并未意识到这种不合法的影响以及后果。其次,在恢复绿地的过程中,考虑到物业经费问题,应该选用易管养的乡土植物。

此外,在恢复经营管理方面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在访问中发现,居民基本上不愿意大幅提高物业费,以满足公共绿地的管理所需费用,在接受相关访谈的15位居民中,能接受的物业费最高为0.50元/平方米·月(上海市物业管理费三级标准)。由此,笔者觉得可以利用该小区的人力资源优势,号召居民自身参与公共绿地的维护,尤其是老年人,可以成立一个社区居民自管理公益组织。在社区管理人员的引导下,居民自己维护管理公共绿地,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方式。首先对小区的居民以户为单位,做一次关于愿意出钱还是出力以及闲暇时间的统计,然后借助网络平台或者小区通知的方式,对何时何地需要管理维护的人员、人数进行合理的安排。如小区内一共可划分为5个需管理养护区域,每个区域需2名养护人员、每周进行2次养护,而小区内愿意出力的人数为100,平均下来每人每年约进行10.4次养护,劳动强度不大。可以结合这些愿意出力的居民的闲暇时间,对这些居民的工作时间进行安排,而对于不愿意出力或者没时间出力的居民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就用来维持社区公益管理组织的运营,同时可以解决维护所需的工具、材料的费用问题。

2. 保留菜地,使菜地合法化、合理化

除了以上的恢复绿地的方法,笔者认为保留菜地,同时使小区公共绿地种菜合法化是最理想的解决方式。

4. 被居民圈地养花、种菜的绿地

首先,要指出的是,法律并未规定景观绿地该种什么植物,只要满足了安全、无毒等要求,公共绿地种植的植被种类是不是可食用的蔬菜,不值得大惊小怪,即法无禁止即可为。“圈地种菜”问题的关键在于“圈地”,而不在于“种菜”,所以使菜地合法化的关键是解决“圈地”问题,要将被非法占为私用的“菜地”恢复其公共性质是关键,即法无授权不可为。

5. 二层住宅宅间绿地,种了一些蔬菜

同以上另外一种解决方法类似,第一步也是通过沟通解决居民的思想问题,改变居民的态度,同样也可以在社区管理人员的引导下成立一个社区居民自管理公益组织。通过这个组织,合理地规划设计,划拨出专门的种菜地块,并安排好换茬接替,然后再有计划地采用环保的种植方式组织社区居民耕种。

6. 六层住宅宅间绿地,种菜较少

具体的操作方式也可以参考上述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方式,但是与以上恢复绿化的办法很不同的一点是,关于收获的蔬菜的分配方式。通过计算蔬菜的产出,规定参与者每月可以免费领取一定额度的蔬菜(按市面上该蔬菜销售的价格计算),并且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平台,采取提前预约,先到先得的方式(主要是针对于某些种类的蔬菜较受欢迎,而某些种类的蔬菜较冷门,但是可以免费领取有限额)。产出的蔬菜,若不能满足当月的免费额度需求,则可将居民的可领取额度累计,下月可优先领取;如当月的蔬菜产量超出预计量,大于总体免费额度,可以将多余的蔬菜销售给居民或者在市面上销售,而所获得的销售额可以用于维持组织的运作、奖励优秀劳动者、维护其他公共绿地等。

7. 居民自己种植的莴苣

此外,只要保证公平公正的原则,居民可以免费领取的蔬菜金额也可根据当月的蔬菜产量作出相应的调整。最后,也可以邀请更多其他社会人士的参与,尤其是设计师的参与,把蔬菜种出特色,种到有景观的效果,而不仅仅满足食用的要求。

综上两种方法,笔者认为,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同济新村绿地现状较差、“圈地种菜”不合法并且有一定负面影响的问题,还有助于改善社区居民的相互关系,增强邻里的感情。

8. 社区内公共绿地现状

总结与反思

首先,在景观设计中必须要避免只注重视觉的设计、而忽视后期的维护与管理的做法。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后期的管理与维护会直接影响到景观的效果与使用,所以在景观设计的初期,就应该慎重考虑到后期的管理运营。设计要尽量减少运营所需的成本,即少给管理“添麻烦”。由此,引出第二点,在多数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选择易维护、易管理的植物种类和景观设施。第三点是景观有关的法规与政策,作为一个景观设计师了解与景观相关的法规与政策,依法设计、依法管理当然是前提,而对居民普及相关景观法或其他领域的法规也是很有必要的。很多时候一个人犯错不是故意去犯错,而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犯错了。

此外,此现象也让笔者反思了景观审美的价值观。在调研中发现,比起常见的规整的城市绿化,更多的居民觉得绿油油、充满生机的菜地更让人觉得兴奋,让人喜爱。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城市绿化一定要是小叶黄杨、麦冬、红花檵木等这些观赏植物,而不能是蔬菜这一类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植物?至少在公园和居住区绿地里为什么不可以使用这一类的植物?就拿居住区来说,居住区最原初的的概念本来就是大家可以生活、生产的场所,为什么今日的人们要把生活和生产(这里指狭义的农事生产)如此决裂,以至于忘了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应该成为一名优秀的劳动者?或许我们是时候改变一下自己观念了,就让同济新村成为一个突破口、一个先锋者吧!

熊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学生。

猜你喜欢

圈地公共绿地同济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高德API的城市中心区公共绿地时空可达性研究
——以天津市和平区为例
公共绿地景观绿化项同施上技术要点分析——以138街坊C1-1地块公共绿地项目为例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王子“圈地”记
华兹华斯田园诗歌的圈地叙事
同济大学: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
国际酒店的中国“圈地运动”
同济堂矛盾说法引“问询” 频繁出错惹市值蒸发50亿
对同济的一点点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