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区合并背景下姑苏古城水路旅游整合规划

2015-07-13李园

园林 2015年9期
关键词:水巷水城水路

文·图 ◎ 李园

园林文化>LANDSCAPE CULTURE

三区合并背景下姑苏古城水路旅游整合规划

文·图 ◎ 李园

三区合并对古城水路旅游整合规划的意义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一。2012年9月,苏州古城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三区合并成立姑苏区,同时,江苏省政府批复同意建立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古城保护区。新的行政区划调整使苏州古城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为古城区连片保护、统筹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三区合并”的实施,提升苏州古城历史文化特色,增强古城旅游服务功能,古城大旅游概念也将逐步形成。

图1 水路景观的核心节点区域展示图

城市旅游要永续发展,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保持城市的个性,避免“千城一面”。苏州的特性在于它水乡泽国的灵动魅力,合并后的姑苏区,不仅有环城水系,区域内还有丰富的纵横交错的水巷。这些城市水体及水岸空间环境是城市重要的空间资源,是体现城市资源、生态环境和空间景观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打造水乡城市旅游目的地、支撑城市水上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这些河道资源重新梳理整合,活化这座城市的水路景观旅游资源,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这也将提升区域内与其周边整体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图2 平江路滨水水路景观的游船

依托新的行政区划调整,苏州古城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苏州园林”的游客接待量已经达到饱和的情况下,以“水乡古城”为特色的体验游,将成为古城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姑苏古城水路旅游资源调查研究

三区合并后的姑苏区,可利用的景观水系主要还是以古城的护城河为“环道”,城内呈“三横三直”的河道。“三横”指桃花坞河—东西北街河、干将河、道前—十全河;“三直”指学士河、临顿河、平江河。原本顺着王天井巷、东美巷、西美巷流淌的那一直河系已然消失。对照宋《平江图》三横四直的水陆相邻的双棋盘水城格局,当前古城区的总体框架、骨干水系、路桥名胜等还基本存在,河道与陆路呈现毗邻的关系。

图3 平江路水路景观展现浓厚的水乡生活气息

就古城内现有的“三横三直”的河道水系景观现状而言,干河体系还是遭到了破坏,部分河道在城市建设的快速进程中,成为道路的附属物,有些甚至被填没,造成城内水系流水不畅,水陆双棋盘的水城风貌以及苏州人枕河而居的生活形态遭到破坏。特别是干将河、临顿河,以及道前河段,已成为城市道路空间。拓宽的马路早已改变了传统河街的空间尺度和比例关系,这些城市主要干道的河道空间已失去了以往的人情味,小桥、流水、人家的水城自然风貌由浓转淡。但是,庆幸的是,在今天的桃花坞河、十全河、学士河、平江河中,小桥流水、曲径深巷、粉墙黛瓦、古树幽院,这些景致依然可见。

环绕古城的护城河道保存的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环古护城河历来是苏州古城的水关屏障、交通要道、航运枢纽,是繁荣古城的经济命脉,更是苏州天堂水城的经典标志。自环古城河景观三期工程完成以来,沿岸景观出现质的飞跃。

图4 望星桥堍的滨水实景

姑苏古城水路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苏州古城现有的水上旅游主要是围绕环城河展开的。然而,相对于护城河,古城内保存了更多的园林名胜、历史古迹和水巷风光。如果将现有河道中选择一些有特色的、有条件的水道加以利用,连同沿岸一同开发,发展成多条水上旅游专线。不仅满足多元化的游览要求,更吸引游客“弃车登舟”,利用水上交通来缓解由于旅游发展而造成的古城交通的负荷问题,何乐而不为?

图5 十全河水系“一河二街”型的传统水巷景观

在仔细考察古城内现存河道的基础之上,结合大运河苏州段申遗评选出的苏州古城核心点段,笔者总结出姑苏古城水上旅游的四个核心节点区域,其中盘门水系是目前开发比较成熟的,其余三个尚待开发(见图1)。

图6 望星桥堍的自然景观

1.平江河水系

位于第四直河的平江河段沿岸是苏州古城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地段,至今仍遗存着自宋代起、到明代成熟的河街格局,大量的路名、桥名与桥位与宋《平江图》相一致。街区中还有不少文物古迹、牌坊古井、园林和古树名木等。目前,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已经开发得比较成熟,其水路景观也展现出一定的水乡生活气息。区域内部分河段有游船项目,但水路旅游的空间还是相对局促,水路空间应该以此为发散点,辐射到临近的重要景点。

例如,向北恢复与第一横河之水即东西北街河相连接的水道,将拙政园、狮子林、苏州博物馆新馆、园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用水路串联起来;也可组织内部的水巷旅游线,把附近的耦园、东园、全晋会馆和潘宅等历史场所整合成一体,使之成为展示苏州古城传统政治、历史、文化的典型地段。

2.十全河水系

十全河毗邻十全街,区域内景观点既包括文教气息浓厚的苏州大学,保存众多民居风貌的望星桥和盛家带的河街,以及网师园、沧浪亭、苏州饭店、东吴饭店和南园宾馆等著名景点饭店。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开挖水道,整合相关景点,突出其为游客提供文化、娱乐、休闲的新水景特色区。

例如应当整合、修缮望星桥和盛家带的“一河二街”型的传统水巷景观,保存现有居住的生活场景,突出游览双塔和定慧寺的水上入口;有机整合十全河与沿线众多宾馆饭店的联系,在可能的条件下,开挖河道引入宾馆内部,将城市水系与旅游服务设施融为一体;开挖带城桥路的历史河道,连通十全河,将附近的网师园和沧浪亭连接在一起,更可大胆设计直接从水路进入园林游玩,甚至可将目前较为孤立的桂花公园纳入其中,开通河道与护城河风光带,作为天然绿色屏障呼应内部景点。

图7 阊门水陆城门

3.阊门水系

作为外城河、内城河、上塘河、山塘河汇聚的重要节点,阊门水系的旅游资源应当被合理整合开发。阊门、桃花坞下塘河一带较好保存着小桥流水、人家枕河的水乡格局,西中市遗存着民国老街的风貌,桃花坞大街也延续着传统商市的特点和活力,两房夹一河的水巷景观也保留得较为充分。设计可以从临水商贸文化、民居水巷和市井景观意象等方面形成古城的水上景观带。同时,发掘此地区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恢复部分桥梁、宗教建筑和名人故居等,将它们与附近的阊门水陆城门、泰伯庙、皋桥和艺圃周围旧民居群等整合成一体,进而辐射到已经成为苏州旅游地标的山塘河景区,形成旅游资源的相互补益。

三区合并背景下的水路景观资源的规划设计

1.整合与治理古城水环境,延续和发展滨水空间结构

近年来,河道淤塞填没现象严重,完整的城市河道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创建古城绿色水网格局,需要保护现有河道、沟通断头河道、重挖被填没河道、开辟新河道,以增加河道长度和河网密度,拓宽过狭地段,形成流动水系。另外,为确保水质清洁,严格把控污染源,保护好古城内外的河道源头和水景观的周围环境,划定比景区景点更大范围的环境保护区,以确保良好的水域环境。

2.发挥水上交通功能,组织水陆交通体系

姑苏古城具有独特而均匀的网状水系,四通八达,应当充分发挥其水上交通功能。除了坐船游览之外,应该在具备条件的水道上增加水上巴士,作为城市慢生活中的交通体系。

目前,已有系统的规划设想,将环古城河规划为公共交通廊道,构建若干个码头停靠点,开通水上巴士,实现水陆并进的交通模式。在此基础上,恢复胥门、阊门、平门、齐门、娄门和葑门等处水陆城门的水路使用功能,加强穿越古城水门的空间体验,突出苏州水城门户的意象。

图8 苏州旅游地标的山塘河景区

3.做好景点的规划设计,精致化建设核心节点的滨水区

针对重点历史景观滨水区,根据水上旅游交通环线每个河段所蕴含的特质赋予不同内容,注重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品质的挖掘,增加滨水活动,提高景观质量,形成串联式的水上主题空间序列。功能设计上,河道沿途的停靠站点设置丰富且高质量的配套服务设施和专用水上码头;在景观设计上,把建筑、驳岸、码头、石桥、栓船石以及沿岸的街巷、绿化、商铺、水文化遗迹等综合起来加以整体规划设计,构成一个尺度亲切宜人,体态轻巧玲珑,风格秀丽明媚的水空间;在文化内涵设计上,充分利用“无形”的文化旅游资源,结合水上旅游进行系统的深度保护,例如“百戏之祖”的昆曲、评弹等。

姑苏古城水上旅游的大力发展对苏州水城历史和文化的深度复兴、水城意象的重塑具有极高的价值。水上旅游的规划必须与水城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展现相结合,突出苏州水城的深厚文化底蕴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受益于三区合并的重要契机,本规划将整个环古城河诸多景点和历史街区用水路串连起来,让游船川流不息往来于各个景区之间,整个姑苏古城组合成一个庞大景区——东方水城。

注:文章系2014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苏州古城水路景观设计优化研究》

李园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水巷水城水路
洗扫车低压水路系统优化技术研究
水城扬州
东晋水城“浮”出大纵湖
水路
选择
瞬间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
宠物保险的漫漫试水路
水巷幽幽
水城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