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课程改革探讨
——以贺州学院设计学院为例
2015-07-13何基东广西贺州学院设计学院542800
何基东 (广西贺州学院 设计学院 542800)
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课程改革探讨
——以贺州学院设计学院为例
何基东 (广西贺州学院 设计学院 542800)
新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课程面临着贺州地域环境限制,而且当今互联网、新媒体等快速发展下,课程内容陈旧,也没有结合贺州地方文化旅游工业的发展。参加竞赛项目也偏重艺术而轻技术,理论多、实践少,没有与就业相连接,毕业生达到企业大多需要再培养。如何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符合社会新需求的人才,还需要不断改善课程。
视觉传达;印刷工艺;课程改革
一、视觉传达与印刷工艺的关系
视觉传达与印刷工艺密不可分。新时代下虽然新媒体大量涌现,但是设计作品通过印刷方式来实现所占比例依然达到60%左右。新媒体给予视觉传达更广范的设计语言和表达方式,新媒体与印刷工艺并不是相互排挤,而是相互补充。视觉传达设计会受到印刷工艺限制,或者考虑设计项目成本控制,或者是新工艺新材料借用而锦上添花,目的是在通过印刷实现的基础上丰富艺术表现、发挥艺术创造。但凡知名的平面设计师都善于运用印刷工艺,如吕敬人、靳埭强和韩家英等,掌握印刷工艺技能是优秀的设计师的基本要求。因此印刷对于视觉传达设计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课程教学不乐观,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师资、教材内容、实习实践、学生素质、教学理念等。
1.地域环境限制
学院受到贺州地方资源限制。一是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不多,与印刷相关更是稀少,可以匹配专业实践的地方更是少。二是不先进,很多企业工厂比较落后,名为实习实践,可是做的内容局限于名片居多,先进的如富川真龙彩印是国企,业务对外基本不开放,现在也没有提供相对较好的实习实践机会。
2.师资问题
视觉传达专业师资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设计实践。印刷工艺终究是工程技术,理工科毕业老师在艺术修养存在短板,而艺术科毕业老师对工艺技术不太了解。而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课程是既讲工艺技术,又讲艺术素养的课程。
3.教材问题
教材内容陈旧,新工艺新材料内容少。知名院校如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教材也大多一样,不过教学实践条件好可以弥补这部分内容。教材内容基本照搬理工科的教材,而学生的理工科知识相当薄弱,确实难以看明白。不是要教材一味求新,而是涉猎范围小、可操作内容少、与设计结合弱等与视觉传达专业培养不符。
4.实践问题
印刷工艺课程实践教学应当占到50%,可是实际上难以达到。现在教学实践以课堂看实物、课外带到广州深圳实践参观一两天,这样走马观花能实践什么内容,参观一两个印刷厂设计公司也不能了解掌握多种印刷工艺,也没有和设计结合起来。现在学院印前的实践条件相对充分,但是设备还是相对少且利用率低。学生将近100人,只能通过分组演示,动手机会少。当地企业也没有条件填补实践的空缺。
三、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由以上问题分析,学生学习觉得枯燥,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学难以有效开展,往往会“重艺术轻技术”。学生因为课程内容大多不懂才觉得枯燥,没有合适的实践才没有兴趣。参加的大型设计创意竞赛作品也是注重艺术创意,比如色彩造型等,对于如何根据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装订方式、印刷方法等,如何根据现有的印刷条件制定合适的设计稿等,都不是很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基于时代地域背景的课程内容改革
毕业生工作范围跨度很大,既有传统印刷、数字印刷,又有互联网电商、新媒体。所以要求课程内容包括菲林、制版晒版、CTP、新材料、特种印刷、可变数据印刷、JavaScript、XML+InDesign等,达到在各种媒体上以恰当的方式发布内容的目的。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商新媒体越来越普遍,符合时代地域背景的课程内容学生也感兴趣,也具有实践意义。
2.基于师资问题的教学改革
课程内容理论部分由印刷专业老师讲授,而在实践教学中由设计老师与印刷老师组成“双导师”指导。这样可以衔接设计理论实践与工艺理论实践。通过交流学习,可以弥补实践过程中色彩创新造型创意等设计知识在印刷课程实践中体现的不足,以及单独设计课程中印刷实现的工艺缺失,把专业课程融合为一体。还有教师自我进修,到印刷企业设计公司分别在职进修,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3.基于教材缺乏的教学改革
现在使用较好的两本教材《印刷工艺与实训》《印刷工艺与设计》都是讲解系统基础知识,以及展示一些优秀的设计案例的内容。既然没有适合的教材,就参考优秀教材的基础上,添加印刷品尺寸计算、跨页设计处理、页码与印刷成本、灰平衡、品红色设计、纸张与印后加工、文字与版式设计处理等这些实际案例,以作补充。教材不是适用所有情况,根据自身教学可以适当讲述实用的解决办法的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4.基于实践问题的教学改革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践教学方式也可以创新。一是课程虚拟项目,设置如书籍设计与印刷、包装设计与印刷、招贴设计与印刷等类型虚拟任务。二是让学生参加多种类型的设计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三是寻求社会真实设计印刷项目,具有设计需求的人对设计印刷品的反馈才真正反映实际问题。四在学院内建立工作室,提供学生竞赛、实践实训机会,在此条件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课题等。五运用校企合作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解决学院工作室容量以及指导老师的不足。在实践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全流程控制,面对客户面对项目课题集合团队,依托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对项目课题探讨研究分析,在专业设计、品位创意和客户需求中找到最可行的方案,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
对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课程的改革,不是能够在48学时内,甚至一段时间内完成的,起码是个解决问题的方向,先一步一步建立起来,做起来了才会发现是否不足,再改进,不是一开始就十全十美。包豪斯在一个世纪前提出“艺术与技术统一”,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课程改革的探讨,也是希望课程教学可以不断完善,以培养新时代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1]李超,盛龙.新媒体技术与印刷工程的课程融合[J].轻工科技,2012(11).
[2]康帆,辛艺华.印刷工艺与设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3]金国勇.印刷工艺与实训[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3.
[4]张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课程改革刍议[J].装饰,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