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之初探
——电子音乐的“启发”
2015-07-13梁奕飞四川音乐学院作曲技术研究中心610000
梁奕飞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技术研究中心 610000)
新媒体艺术之初探
——电子音乐的“启发”
梁奕飞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技术研究中心 610000)
近些年来,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艺术在中国才被不断地提及和重视,而在我的印象中这门学科总让人觉得抽象,离大众的视野还有距离。可是,当新兴的专业词汇与专业技术以及其形式的多样性与现代性进入我们的听觉和视觉时,慢慢的就会对这门学科有新的认识。新媒体艺术从抽象艺术到更为接近生活的艺术,从大众少有耳闻到交互感应中的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作者通过对新媒体艺术的初探,对电子音乐的多样性、继承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方式以及对未来创作理念的启发三方面进行了阐述。试图通过新媒体艺术的启发,寻找到创作的新元素和新理念。
新媒体艺术;电子音乐;多样性;继承方式;创作理念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艺术在中国才被不断地提及和重视,而在我的印象中这门学科总让人觉得抽象,离大众的视野还有距离。可是,当新兴的专业词汇与专业技术以及其形式的多样性与现代性进入我们的听觉和视觉时,慢慢的就会对这门学科有新的认识。
新媒体艺术从领域上分为网络文学、舞蹈、视觉、影视、音乐;从实现方式上分为临场演出、远程交互、虚拟现实、网络、互动装置,其他媒介技术。这样多种形式的新媒体艺术在中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说我们在运用其他媒介作为艺术表现手段时,经常会想到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新媒体艺术里,这些几乎不再成为问题。不管东方还是西方我们用的是同样的硬件与软件,同样的操作方式与程序,大家在技术上是有共同语言的。
对新媒体艺术之音乐邻域的初探,不管从新媒体艺术的历史、定义、发展、现状,还是大众接受、定位、形式上看,新媒体艺术作曲高科技时代的产物,具有划时代的特点。新媒体艺术是科学和技术的完美结合,通过数字化合成等技术来重新的构造我们的世界。其外部表现给人们以神秘感和抽象感,其实不然,因为在新媒体艺术之电子音乐这一领域中最强调的就是交互感应,而这种观念恰恰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这一领域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现代的艺术与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本文即是探寻新媒体艺术中的电子音乐多样性,以其为入口对新媒体艺术中电子音乐领域与民族民间音乐、传统创作理念结合,所带来的启发与创新。
一、电子音乐的多样性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艺术家都在用最新的科技创作作品。新媒体艺术中的电子音乐同样如此。音乐家们用最现代化的方式贴切地表达和反映现代社会的各种状态,他们用音乐的形式表达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子音乐的概念是在二十世纪70年代才成为中国大众都知道的音乐形式。其形式多种多样。与传统媒介相比较而言,新媒体艺术另有一种感动观众的途径与方式,两者各有利弊,是相互补充而绝非相互取代。我们需要的是尽可能多的表现方式,而非某种压倒一切的方式,它只会形成新的单调和无聊。
1.演出形式的多样性
电子音乐领域包含着极为广泛、丰富的演出形式。分为以下几种形式:计算机程序设计,演奏者与计算机的互动;乐器及现场交互式电子音响;利用其它装置进行实时互动;异地实时网络互动新媒体音乐。其中还有与现场乐器或人声结合的混合类电子音乐,这也是一种灵活多样,自由组合的混合形式,让最纯的电子音乐与传统乐器结合,其优势都能够表现出来。也是一种全新的视听感受。这些与科技接轨的电子音乐演出形式,不仅从听觉和视觉上给听众带来强烈的冲击性,而且在创作中利用实时与现场交互,给创作者自身也带来了不同现场的新鲜感与偶然性。
2.制作手段的多样性
纯电子音乐中运用声音资源和具体音乐经过处理变形两种不同的制作手段,是较为常用的制作手段。比如《地铁练习曲》,它是具体音乐剪辑、拼贴而成。作品作为最早期的电子音乐,对当时的创作者开拓了全新的视野。从这两种制作手段也可看出,电子音乐的创作过程不仅融合了传统的作曲技术,而且还与电子设备的编程相结合,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听觉与视觉感受。这其中也少不了对两种创作手段的熟练运用。电子音乐的创作者们即是作曲家有时工程师,看似夸学科的技术,在音乐的引导下显得如此自然与和谐,这也正是电子音乐的受众面越来越广的原因。
3.乐器的多样性开发
从先进科技的角度出发,以现代的手段演绎音乐,也是电子音乐的趋势所在。比如用iphone作为乐器。以及回归人本身的角度出发,比如用人的身体作为乐器的等等,通过安装或安放在iphone与人体不同部位的感应装置,实时的得到声音的反馈从而构成电子音乐的一部分。这些都是电子音乐中乐器的新概念。还有利用安放在特殊乐器上的感应装置,通过演奏者的动作方式、力度等,实时的感受到音乐的变化。
这种可以实时的展现出电子音乐的无限可能性的手段,这些多样性的表现,正是电子音乐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其魅力所在。利用新媒体的电子音乐去呈现人们生活中的种种境况,其意义的产生存在于事件的脉络以及与观赏者的互动中,使听者更加身临其境。而且,现在每个时代都会有一种新的媒介出现,这又突出了电子音乐的多样性,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紧贴高端的发展趋势,这种不确定的多样形式也是现代艺术所需要的。
二、继承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特有方式
新媒体艺术在传播与继承方面都有其鲜明的特点。一个数字录像音乐文件,可以作无损复制,极易传输,相比较传统媒介的原作概念,它每件都是原作,这是它的优势。但由于各地的演出条件各不相同,其表现出的效果则千差万别。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那么新媒体艺术所拥有的现代技术是以怎样的方式来继承传统音乐的呢?通过这段时间的深入学习,本人也从一些作品中探寻到一些方式。
1.《守望的图瓦》
这是一部与现场人声结合的混合类电子音乐,作品虽然是以现代电子音乐制作为手段,但是其中结合了图瓦族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保留了部分声音素材的原型,同时加入了电子声学音乐的音乐语言。表现了作曲家对淳朴生活的向往,也予以着作为蒙古后裔的图瓦人的一种民族寻根情节。
2.《气如兰——为低音驻地与Max/MSP而作》
这部作品最初的想法源于成语《吹气如兰》。力图通过低音竹笛中不常用的演奏法(不如“气声”、连续的“颤音”等)来描绘气息运动的多种形态。作品由几个段落构成,每个段落之间可以自由停顿,由演奏者自由控制。另外借助Max/MSP中不同的效果器和预制波形,对竹笛的声音进行现场实时的处理。
以上的两部作品中,作曲家们不仅仅依靠以前简简单单找一些某个民族所特有的特性音调运用在创作中,而是即可以直接运用,也可结合其音乐元素在保留部分声音素材的情况下,以现代电子音乐制作手段与演出方式,继承和保护,以及全新的阐释。第一部作品运用了民间音乐的原型混合了声学音乐结合在一起;另一部则是运用的中国的传统民族乐器与不常用的演奏法相结合,表现了中国乐器的巨大潜力。用最前沿的科技方式,也可以传承传统音乐,并且以更为多样的现场试听效果,传递给听众不一样的民族民间音乐信息。既有其原始性素材在,又会带来全新的表达方式和视听感受。所以,电子音乐这种独特的继承和保护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方式,给古板、陈旧的音乐形式吹来的一股清新的风,使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一个更为接近现实的艺术形式。
三、创作理念的启发
新媒体艺术是科学和技术的完美结合,同样也依附于传统音乐创作,只不过新媒体艺术是通过数字化合成技术虚拟现实并重构世界。近些年来,这一领域很受欢迎及追捧,新事物的吸引力适合新一代的观念和表达方式。电子音乐的技术本身就有一种很强大的社会功能,这个社会功能是最具有魅力的新技术和新的沟通方法,所以新媒体中的电子音乐的创作作为一种媒介的艺术表现手段以外,也是新的创作工具,更切入和贴近现实。结合电子音乐的特性很可能会出现一些新型人才。新媒介的出现让大家对时空、对叙述性、对生存现实提出一些新的感觉和新的理解,对新的音乐审美和表达方式的提升和反思,在这里都能找到各自的位置。
1.新元素
电子音乐新媒介的进入,给作曲家们带来了全新的听觉概念,一切音乐主题来自传统,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表达方式,从传统中跳出来,构成全新的元素。它带给作曲家更为丰富的构思空间,创作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元化。
2.新角度
现在的音乐理念中,已经不是电子音乐为辅的时代,而是在创作的初期就应当把电子音乐与真实乐器作为平等地位进行思考。其实是为创作拓宽了思路,指引了全新的方向。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新媒体艺术用多元的音乐风格,多元的学术视野,是今后的音乐创作具有了全新的美学价值和市场价值。
从上面的图示我们也可以看出,当传统的创作技术受到电子音乐某些特性的影响时,就会融合成为全新的元素,也会有完全不用的全新的视角,而最终创作出的作品必然表现出多元化的创作视野。对于作曲学习者们来说,对新媒体艺术的探究显得更为迫切。新媒体艺术的思维广度,跨学科性,大众性,都是非常值得探究的特征。新媒体牵涉到更为复杂的学科范畴,新媒体艺术中电子音乐所带来的不只是新的音乐概念,创作思路,还有声音的来源多样性,表达方式的差异等。没有一种媒介和样式可以独领风骚,对于作曲家来说,作品是重要的,是好作品就是有意义的。
结语
在今后的创作中,作曲学习者们应该改变一些思路,重新思考电子音乐与传统作曲技术的关系。将最前沿的技术利用起来,是作品具有更广阔的社会反应,更多样化的未来。电子音乐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新的美学趋向,从这个角度来看,创作者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多维度的空间来表现其观念,更可以调动参与者的多感官,给听着带来不同的视听感受。电子音乐这种新媒体艺术中的每一个微小的细胞都能够表现电子音乐的艺术探索和音乐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它也代表现代电子音乐在社会应用层面的广阔空间和未来发展的多样化趋势。随着音乐发展,概念不断的更新。从音乐历史的角度来看,电子音乐本身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融入音乐历史长河中,它的诞生并非偶然,一元化的传统音乐风格到多元化的现代音乐风格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形成现在乐坛百家争鸣的音乐格局,在音乐思维,音乐理念层面产生了突破性的进展,寻找新声音,开掘新的组合成为当时音乐创新的主要潮流和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