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化的“隐形的日本绅士”
2015-07-13袁卫民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重庆401520
⊙袁卫民[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重庆 401520]
电影化的“隐形的日本绅士”
⊙袁卫民[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重庆 401520]
在《隐形的日本人绅士》中,作者用独特的视觉化和听觉化语言,结合蒙太奇独特的叙事结构,以不同的视点,用文学的语言创造出不同的画面与镜头,在不同的时空往复,交错剪辑,使小说带有典型的电影化特征,给读者视觉、听觉带来强烈的冲击,提高了小说的可读性,极其生动地深化了主题,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视觉化 听觉化 蒙太奇 视点 时空 电影化
《隐形的日本绅士》是英国作家格赖姆写的短篇小说,小说故事发生在英国一所著名的酒店,当客人们用餐的时候。故事情节简单,一方面是作为背景或衬托作用的八个日本绅士从用餐开始一直到结束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故事主要情节即一对未婚男女商量他们的结婚事宜,但作者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用简洁的语言呈现出一个多维的影像世界,给读者视觉、听觉带来强烈的冲击,使得本篇小说呈现出明显的电影化色彩。下面就对该小说电影化写作特色进行分析。
一、语言视觉化
作者以独特的视觉语言,在该小说中呈现出一个个如影的画面。在景别上有全景:全景又称交代性镜头,主要描写人物所处的环境或背景,凸显环境或背景与人物间的关系,常常对电影主题起揭示或烘托作用。如,描写日本人的全景:
全景一:“在本特利酒店里,有八位日本绅士在吃鱼餐。”
全景二:“那群日本人已经吃完鱼,正向中年女服务员点水果沙拉,尽管英语生硬,但极尽谦恭之能事。”
全景三:“他只好算了,恰好有两位日本绅士同时都开了口,然后又突然打住,相互鞠了一躬……”
通过上面近乎白描式的全景描写,作者以此来介绍故事的场景以及作为背景起反村的日本人群体的符号寓意。同时,小说中出现了大量近景式的描写。在电影中通过近景可以近距离观察人物,揭示人物内心,能让观者产生接近感,让观众与人物间心灵契合,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日本人的近景:
近景一:“……说话时总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还常常微微鞠躬致意。他们全戴眼镜,只有一位例外。”
近景二:“……日本绅士笑容满面地向前探了探身子,微微鞠了一躬,然后……满脸堆笑,点头哈腰地听。”
通过寥寥几笔,作者借此勾勒出日本人作为群体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反复出现的“微笑”“smile”和“鞠躬”“bow”,一方面与小说标题中“绅士”“gentlemen”呼应,最关键的是与标题中“隐形”“invisible”形成张力,揭示主题。如,主人公近景:
近景一:“她的同伴显得有点心神恍惚。他给他俩的杯子又斟上夏布利酒……”
近景二:“小伙子心不在焉地用叉子搅着夏布利酒……”
近景三:“小伙子掏出皮夹来付账,但是姑娘把单据抢了过去。”
上面两个画面,让读者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主人公,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流,以探究他们的内心世界。
还有,对人物刻画有力的特写镜头:特写镜头,属于感情性镜头,对于揭示人物外貌、内心以及主题都非常有效。如小说中对女主人公的刻画:
特写一:“她长着纤细的淡黄色头发,漂亮的鹅蛋脸小巧玲珑,颇符合摄政时期的风范,又像一帧袖珍肖像……”
特写二:“她的无名指上戴了一个男式图章戒指。”
通过上面的特写描述,女主人公外貌与不一样的性格,在特写的放大下,跃然纸上。
还有对有特殊寓意或对情节推动有特殊作用的事物常常予以特写,如,“账单在他俩身边放了有一阵子”。
简单的一个特写镜头,很好地突出、彰显了其作为“现实”的符号作用。同时,本篇小说也以不一样的视觉语言,呈现出电影中景深一样的视觉造型:
景深一:“有时,坐在外边临窗座位里的漂亮姑娘漫不经心地瞟他们一眼……”
景深二:“我在自己的桌边坐下,同她之间隔着那些日本绅士。”
景深三:“那姑娘看看他们,又看看我……”
景深四:“她瞧瞧我和那些日本绅士,把酒喝完……”
电影中景深镜头的优势,就是可以让处于景深镜头中的人物包括环境显得比较清晰。处于上面镜头中的人物,清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清晰地交代了彼此的方位与视觉关系,,特别是突出了充当视点或机位的“我”。
二、语言听觉化
与本篇小说相得益彰的是语言听觉化的艺术创造。
有画内音:如日本人声音,“谁也不懂他们的话,但他们很少交谈,而说话时……”“然后像鸟舍里发出的叽喳声音一般说了一大段话”又如,女主人公声音“不过她说起话来却粗声粗气——也许,这是她刚刚离开的母校的腔调,譬如说罗狄恩或切尔特南女子学院……”“姑娘粗声粗气地说……”“小说家做妻子,对不?”还有,男主人公声音,“你倒是自立了”,“这种夏布利酒好喝吧?”(原文是反意疑问句)“那太好了”,他忧愁地说,“太好了”。“要是销路不好呢?”“也许等你回来咱们再结婚要更好一些。”“我还以为湛蓝就是深蓝哩。”
上面对于男女主人公的声音,特别是有感情色彩的声音刻画,简洁、生动地揭示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凸显了主题。
除了画内音,还有神来之笔的画外音。小伙子说:“我真不知道,这帮日本人在这儿是干什么的?”“日本人?”姑娘说,“亲爱的,什么日本人?有时候,你说话的那股吞吞吐吐劲儿,我真以为你压根儿就不想跟我结婚。”
三、语言色彩化
本小说在色彩方面着墨不多,但仍旧可以看到作者在语言色彩上的妙笔生花。首先是关于小说发生的地点“Bentley’s”远景似的朦胧之色,以及镜头推出的日本人群像的全景刻画的炫亮之色——此色成为贯穿全文关于日本人群像的主色调,作者一开始就以色彩上的造型来对整个故事情节发生的文化背景予以渲染。同时,“微笑”“smile”色调与男女主人公对话的中景色彩“失望”“disappointment”(故事主要情节的主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还有作者不断地利用联想蒙太奇不时切向过去久远的纳尔逊英雄时代,刻意营造出怀旧的朦胧之美,与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以及作为观者和故事讲述者的“我”所处的年代交相辉映,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与各自的性格特征,深化了主题。
四、叙事结构电影化
本篇小说,在叙事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对话。全文由113个句子组成,其中73个句子是以简单的对话的形式展开的。以对话的形式来刻画人物,特别是通过正打—反打式的镜头画面来对两位主人公外貌、内心进行刻画,同时推动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最终达到高潮,揭示小说主题。
同时,该小说还在叙述上呈现出电影蒙太奇叙事的特点:
首先是交叉蒙太奇。该小说有几条线索,一条是男女主人公商谈结婚事宜;另一条线索是日本人从开始用餐直到离开以及更隐蔽的“我”作为观者的线索。作者在这几个线索间不断切换,以凸显不同的时空画面,来交代故事背景、情节,同时形成了整个小说的叙事节奏,以此揭示、凸显主题。
此外,联想蒙太奇也是本小说主题阐释以及与产生读者与人物互动效果的叙述手段,如:“他真该在纳尔逊手下当一名海军军官;那年头,某种纤弱善感的特点是不妨碍升官晋级的。”“他注定要吃败仗。果然,姑娘对他展开近战,全面开火了。”“就像在门口堵住对方时表示歉意一样。”“我想她如果活在摄政时期……”“而她并不像汉弗莱沃德太太般憔悴。”
通过联想蒙太奇,将本无关联的两件事情或东西联想在一起,因此常常带有比喻意义,对人物与环境或某一事物间的特殊关系,甚至主题都有深层的揭示作用。
还有,复现蒙太奇。该小说中,日本人作为群体形象的画面反复切换,明显地带有观者或视点的主观色彩,意图是借此放大该群体形象对于小说情节发展与主题揭示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心理暗示效果。
如,日本人全景切向男女对话中景:“……说话时总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还常常微微鞠躬致意。他们全戴眼镜,只有一位例外。”“那位日本绅士笑容满面地向前探了探身子,微微鞠了一躬,然后像鸟舍里发出的叽喳声音一般说了一大段话,而其他人都满脸堆笑,点头哈腰地听着……”“那群日本人已经吃完鱼,正向中年女服务员点水果沙拉,尽管英语生硬,但极尽谦恭之能事。”“恰好有两位日本绅士同时都开了口,然后又突然打住,相互鞠了一躬,就像在门口堵住对方时表示歉意一样。”
作者用上述独特的语言,在展示日本人群像的同时,不时切向故事主人公间的对话,达到了彰显日本人群像作为女主人公敏锐的观察力的反射镜的背景之功。
再看,男女对话切向纳尔逊时代:“他真该在纳尔逊手下当一名海军军官;那年头,某种纤弱善感的特点是……”“我对小伙子的看法开始改变了——他没有纳尔逊的劲头……”“我想她如果活在摄政时期,她不打麻药也能生一大堆的孩子,而他如果是一个年轻军官的话……”
通过男女对话镜头不时切向纳尔逊时代的画面,一方面对于画面的色调或故事的基调有所揭示,同时通过对比的形式,形象地勾勒了主人公的外在形象与内心特征,很好地烘托了主题。
五、视点切换
通过这特殊的眼睛,读者可以与之视域融合,随着故事情节发展,再慢慢与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融合。
这些都属于“我”对于所看、所听,特别是对主人公的主观看法,似乎在与读者一起讨论和分享,带有明显的内心独白的特色,以引起与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可见,文学中的主观视点就像电影中的人物内心独白,对于揭示人物性格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言简意赅,同时也对叙事节奏起调节作用,张力作用十分明显。
首先是时间——以现在为主,与过去交错通过故事情节不时地从现在切向过去纳尔逊时代,让整个小说弥漫着怀古的味道,有种淡淡忧伤的调子,今古互切,对比明显,主题得到彰显。其次,是空间——画面空间、镜头空间、画外空间。同样,作者用文字构建空间画面的能力超凡,通过对地点、人物的构图,特别是日本人的群像图以及男女主人公的对话图,以及各个人物的关系图如景深,构建了如影的空间画面和镜头画面,更是用语言的力量创造了电影般切来切往的剪辑效果,在声音的带动下,小说本来已经镜像化的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画龙点睛,意味深长。
总之,本篇小说以语言上的视觉化、听觉化以及蒙太奇式的叙事结构,以独特的视点,用文学的语言呈现出画面连连、时空交错的影像世界,用电影化的语言匠心独运地阐释了小说要表达的主题,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1]黄源深.ENGLISH BOOK5[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潘绍中.视若无睹[M].中国翻译,1983(7).
[3]李显杰.电影叙事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4]黄林,杨尚鸿.影片分析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作 者:袁卫民,硕士,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翻译。
编 辑: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