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国色天香》对戏曲类电视节目的探索

2015-07-13张亚煜山西大学文学院太原030006

名作欣赏 2015年9期
关键词:普及电视节目戏曲

⊙张亚煜[山西大学文学院, 太原 030006]

浅析《国色天香》对戏曲类电视节目的探索

⊙张亚煜[山西大学文学院, 太原 030006]

中华戏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戏曲的传承遇到了空前的危机,如何利用大众传媒中受众最为广泛的电视来传承戏曲文化是一直以来大家共同关心的课题。天津电视台的《国色天香》这档节目对如何利用电视普及、传承戏曲文化做出了新的探索,值得我们进行研究。

国色天香 戏曲类电视节目 探索

中华戏曲是我国的国粹,在中国历史的卷轴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娱乐方式越多,戏曲开始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如何保护戏曲,普及戏曲,弘扬戏曲,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问题。电视自诞生以来发展迅速,可以说看电视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戏曲要想得到普及和发扬,必须与电视相结合。

一直以来,我国的电视工作者对如何用电视表现戏曲做了不少探索,有些探索是比较成功的,如河南电视台的戏曲节目《梨园春》,已经开办十几年,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戏曲类电视节目没有得到受众的认可,收视率不高。戏曲与电视的结合仍需寻求新的方式,戏曲类电视节目需要更多的突破和探索。

2014年年初,天津卫视开播了一档原创的戏曲真人秀节目《国色天香》。在春节期间开播的首期节目中,全国同时段收视率为1.11%,位列全国同时段第二。节目中,全新演绎的曲目是以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和二人转这六大曲种的唱腔旋律为基础,并进行现代化的改编,从而将时尚和传统相融合,现代与古典进行碰撞,赋予了歌曲“中国风”的新旋律。

《国色天香》在中国戏曲类节目的探索上取得了不错了成绩,究竟哪些方面促使了节目的成功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明星效应

在电视传播中,明星是最能够将节目效果快速传播的媒介,而明星的运用也决定了节目制作的水准。《国色天香》让明星由唱歌转为唱戏,这种跨界符合传播规律,既在情理之外又在意料之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不过节目在明星的选择上不是盲目的,而是有选择的。很多选手都与戏曲有很大的渊源,如闫学晶、王小利,都是我们熟悉的二人转演员。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选手都是专业的,如霍尊,他在《中国好歌曲》中凭借一首中国风浓郁的《卷珠帘》迅速成名,虽然没有学习过戏曲,但是他身上却带着浓浓的中国风的标签;演员于毅,在电视剧《打狗棍》中饰演有点娘娘腔的二丫头,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这个角色喜欢唱戏,最爱唱虞姬。当然也有一些选手几乎没有接触过戏曲,如至上励合的张远、韩国的“人鱼小姐”张希瑞、他们都没有学过戏曲,但是在这个舞台上依然表现精彩。这样的选手设置使得节目丰富多样,很有吸引力。

除了专业的戏曲大师之外,每期节目还会请到一位“大咖”来做评委,如张铁林、吴宗宪、李玉刚等,他们当中很多人虽然不是专业的戏曲演员,但是唱起戏来也是有板有眼,张铁林的一曲京剧《打金砖》,近乎专业的演唱赢得掌声雷动;吴宗宪作为台湾的综艺大哥,由于母亲的影响,唱起黄梅戏来也是有板有眼;李玉刚作为反串表演的演员,给了很多反串角色建设性的建议。这样的评委阵容既保证了节目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还兼具了娱乐性。

二、完美的舞台呈现

1.精心的曲目选择不同于以往的戏曲类比赛,《国色天香》中选手演唱的不完全是戏曲,更多的是戏歌。将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改变成戏曲的曲调,韵味十足。慕容晓晓一首《爱情买卖》唱的大街小巷无人不知,改编后评剧版的《爱情买卖》别具一格,非常成功;于毅和张远两人在这个舞台上演绎了很多反串的角色;本就中国风浓厚的流行歌曲《烟花易冷》,是流行天王周杰伦的歌曲,经过京剧版的改编,由霍尊反串演绎,还加上了对唱,如泣如诉,非常凄美。节目中还有选手将不同的剧种融合在一个表演中,如闫学晶将二人转版的《家在东北》和京剧的《卖水》选段结合在一起,非常有创意。这么多优秀的改编,都来源于幕后专业的制作团队。《国色天香》的音乐制作团队,包括了具有多年从事一线歌手传记的音乐人以及拥有丰富经验的音乐会现场监制。在戏曲方面,于魁智、李胜素、小香玉、吴琼等曲艺名家都加盟担任辅导老师。有了这些音乐人的参与,就为歌曲的艺术质量和歌手的演绎起到了基本的保障作用。

三、观众参与

《国色天香》注重观众的参与,从始至终,投票权都在观众的手中,评委虽然都是非常专业的,却只点评,不投票。节目将评选的权利完全交给现场的观众,不加入评委的票数,通过现场观众的投票决定晋级、待定、淘汰的选手。这样选出来的选手完全是观众喜爱的。以往的节目大都由评委决定淘汰或晋级,即使有观众参与也有评委的分数左右。这样完全通过观众投票选出来的选手,是没有评委所谓的专业眼光加分的,是观众真正喜欢的。通过观众喜爱的选手演绎戏曲戏歌,从而让观众了解戏曲,喜爱戏曲,有利于戏曲今后的推广和普及。

评委虽然没有投票权,但是点评也十分重要,很多观众毕竟只是爱好者,并不专业,很多问题观众看不出来,表演艺术家们却很清楚,在评委的点评中,能让观众注意到更多的细节,也普及了很多关于戏曲的知识。

在中国,有很多地方都有很深的戏曲根源,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在中国历史上有非常辉煌的过去,我们每一个人有义务了解戏曲,为戏曲的传承和普及做努力。其实不仅是戏曲,还有很多传统艺术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电视作为传播速度快、受众广大的媒体更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国色天香》这样的节目出现,虽然节目还不甚完善,比如有些歌曲的改编不是很合适,还需斟酌,有些歌曲的歌词不符合戏曲的押韵,是不是有可能稍作改动,而且在节目中戏曲的知识还可以多普及一点。但是总的来说,这个节目为戏曲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希望以后这样的节目能够继续做下去,将我们的传统艺术更好的发扬光大。

[1] 郭巍.传统遇上流行,时尚碰撞经典[J].Contemporary TV,2014(3).

[2] 郑文泽.《国色天香》:中国戏曲的“文艺复兴”[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4(5).

[3] 郭巍.《国色天香》引领戏曲电视节目的审美变革[J].新闻战线实践天地,2014(5).

作 者:张亚煜,山西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 辑: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欢

普及电视节目戏曲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