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枕”文化论析
2015-07-13赖扬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赖扬[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古诗词“枕”文化论析
⊙赖扬[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枕”作为日常的生活物件,因材质和形状的不同,具有多种形态与功能。而古诗词中的“枕”不仅是寻常物件,更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不同人群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与思考。同时,“枕”意象所传递的情感主要分为闲情与愁思两个方面,这两种情感看似简易,其含义却是意味深长的。
古诗词 枕文化 形态功能 身份性情 情感
《康熙辞典》中的“枕”,音似“荏”,第三声(“形声。从木。章荏切,斟上声”)。而在意义上面,按词性分,枕字主要分为动词和名词,动词意思有两解,一为枕着,例如:“曲肱而枕之”;又为靠近、临,例如:“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名词则有些隐晦,除直译为枕头(“枕,卧所荐首也”)、枕骨(“头横骨为枕”)外,还有几个代表特殊指向的组合意义:枕中术,藏在枕中的秘术;枕中书,珍秘之书;枕上之花,比喻女色,等等。由此,不难发现,“枕”本身的含义不多,但拥有敏锐的文化嗅觉的文人墨客们仍将其潜在的光芒在诗词中表现了出来,寄托了文人的情感与追求,甚至是无法言语的情愫,因此文人赋予了“枕”新的文化意蕴。
一、“枕”的多种形态与功能
中国古代的枕形态不一,各有千秋。“故宫收藏的宋定窑孩儿枕,形象生动,造型可爱,他弯曲的脊背形成了光滑舒适的枕面,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瑰宝。”①除去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枕,诗词中枕的形态亦别具一格。唐代诗人毛文锡记有娟秀的鸳鸯枕:“宝檀金缕鸳鸯枕,绶带盘官锦。”孟浩然《除夜有怀》所写“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中的“芙蓉枕”更为典雅。宋人欧阳修有词云“恨人去寂寂,凤枕孤难宿”,其中提到了艳美的凤枕。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枕极大地丰富了当时文人的生活,其既可成为生活中常见的必需品,成为或贫或富的象征,又可拿来吟诗写作,是不可多得的意象。
1.养生。枕的使用是方便人们更好地安睡,为此,出现了利于养生的菊枕、药枕,用此枕者大多希望自己拥有良好的睡眠,促使身体康健。“广州市南越王墓出土有内装珍珠的绢枕,是中国发现年代较早的药枕。”②宋时,菊枕甚是流行,陆游《剑南诗稿》收录了两首关于菊枕的诗,“余年二十时,尚作菊枕诗。采菊缝枕囊,余香满室生”和卷六十五《老态》中的“头风便菊枕,足痹倚藜床”。此外,还有《偶复采菊缝枕囊凄然有感》中“采得菊花做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这些诗句体现了陆游对菊枕的喜爱。菊枕清香四溢,充满生机的淡香可舒缓心情、缓解疲劳。
2.消暑。“滂沱汗似铄,微靡风如汤。”这是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所写,即便是锦衣玉食的九五之尊,也难以逃脱盛夏的炙热。夏季炎热,瓷枕最易消热,在唐后大量生产的瓷枕,便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枕具。宋人张耒作“巩人作瓷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这是写瓷枕的纳凉入睡功效。瓷枕作为消暑的必需品,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磁州窑白地黑花长方形文字枕达到宋元时期瓷枕的顶峰‘,诗词曲赋’几种文学形式俱全,且以长篇‘词曲’为主”③。由此看出,瓷枕上的装饰花纹,记有的诗、词、散曲小令、赋、民谣,对研究中华文化有重要的作用。
二、多种身份的“枕”
三、“枕”与性情
“卧枕一卷书,起尝一杯酒。”大多数与“枕”相关的诗词中,“枕”一般与“欹、伏、衾、簟、推”相连,“欹枕”是斜靠在枕头上,“枕衾”就指枕头,“枕簟”是枕席泛指卧具。有关“枕”的诗词,多以优美婉约居多,值得重视的是,这些纤巧动人的诗词并不只是作为纯欣赏的文学素材,它还能给后人带来一种与众不同的品读体验,传递出文人的独特情怀。
1.懒起。早起是一种生活态度,懒起同样是一种闲适的情怀。若是悠闲,便不需早起,睡到自然苏醒是极为惬意的生活方式。唐代诗人施肩吾在《夜起来》中写道:“懒卧相思枕,愁吟夜起来。”朱敦儒的《满庭芳》亦有:“犹恣意,高欹凤枕,慵下银床。”王安石也叹:“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如今,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总在赶时间,觉得只有不停地运转才是生活,早已没有陶潜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一份怡然自得。处世之道,若有一份闲情放松身心,那么生活会带给人们不一样的快乐。有闲情的时候,何不“欹枕睡清晨”?
2.游记。在文人游记中遇见“枕”是最自然不过的了,“山枕”“枕石”“枕障”等都是形容山水时,起修饰作用。“人们能在一个小小的枕头上自由发挥聪明才智,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远大志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文化景观。”⑤“巫山枕障画高丘,白帝城边树色秋。”李太白的诗宛若天成,缺“枕”不可。白居易在《冷泉亭记》中写到:“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枕”可作为实物,也可作为修饰的动词,使诗文增强动感,文人不拘泥于常用词语,恰恰展现出他们别具一格的特点,而善写游记的诗人,对自然对生活都独具开明闲适的情怀。
(二)愁思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夜晚是人最脆弱的时候,无论男女,深夜难以入睡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追忆一些往事。“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与友人与亲人与爱人那些美好的回忆,涌上心头时的万般酸楚只有自己知道。时光飞逝、年华不在、种种愁思,在枕上辗转难眠。
1.孤独。李太白在《月下独酌》中提到“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宋代词人晏几道《玉楼春》中同有酒后孤枕的感慨:“醉中同尽一杯欢,归后各成孤枕恨。”借酒消愁愁更愁,在举杯畅饮后,依旧人去欢乐散尽,孤独的滋味仍上心头。“孤枕”所传达的愁是孤寂的愁,是略带忧伤的愁,愈有才情的文人愈要学会孤独、理解苦痛,追求活出自我的人生,意识到人生不会永远欢乐。正因波折、荆棘,不如意,更能尝到“晚来天,空悄然,孤眠”的愁滋味。
2.追忆。“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记忆是无法回避的,与之而来的愁更叫人难消,范仲淹这首《御街行·秋日怀旧》怀旧致深,情更凄切,越忆越愁。“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柳永的《浪淘沙》是对在枕上与爱人细语的回顾,表达对当时温馨场景的怀念,怀念从前,其实是以乐景衬哀情,曾几何时佳人相伴,说不尽言语,现在却寒灯吹息空枕相忆,相思情愁。“枕”易触发情,文人夜晚就枕自然浮想回忆,逃离不了愁,情越重愁越深。
4.思念。思乡的情怀在诗词中实为普遍常见,但枕却实为别具。游子旅客身居他乡,旅枕而思,客枕而念,梦回无处。陶明淑《望江南》:“客枕梦回燕塞冷,角声吹彻五更寒。无语翠眉攒。”作者身居塞北,与江南相隔千万里,无论何时何地的枕都为客枕,都无法割断那股思念的思绪。黄机《鹧鸪天》“细听楼头漏箭移。客床寒枕不胜寒。凄凉夜角偏多恨,吹到梅花第几枝”,那缕客枕客床时来自外在和内心的寒冷都不可驱散,别离、相思、梦断肠,身居他乡,即为旅客之人,而那一枕,只会越枕越深,越枕越浓,越枕越寒,越枕越冷,越枕越相思。
总而言之,诗词中的“枕”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生活用具,它更多的是寄托了人们的性情,它所传递的内涵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丰富,影响深远。
①蔡毅:《故宫藏瓷枕》,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版,第47页。
②李宏复:《中国传统枕文化概述与研究》,《大连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第81页。
③马小青:《宋元磁州窑文学枕概述及断代》,《收藏界》2006年第5期,第64页。
④刘洁:《瓷枕的文化》,《浙江工艺美术》2009年第3期,第34页。
⑤施佳:《浅谈枕文化》,《杭州文博》2012年第1期,第173页。
作者:赖扬,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
编辑: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来表现他的阶级意识和阶级抱负。我们也应看到劳伦斯只是从资产阶级人性论的角度来表现工业文明的冷酷无情,而低估了资产阶级实行阶级压迫的全部罪恶。劳伦斯试图以解放人的自然本性及完美的两性关系来克服现代工业文明的弊端,这是劳伦斯作品的普遍主题,但同时恰恰也是劳伦斯世界观的根本缺陷。但《儿子与情人》作为劳伦斯小说中运用文学来表现人性异化悲剧的寄托,其表现形态为其后的小说描写内容、揭露意义奠定了基础,其作品的文学魅力是无法被磨灭的。人性异化产生的悲剧美也是作者人性观的体现。
本文系赣南师范学院2014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古诗词‘枕’文化研究”(编号CX14121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