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创作之我见
2015-07-13王四清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文化馆246003
王四清 (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文化馆 246003)
山水画是一门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题的绘画艺术,讲究借景抒情,以形写神、气韵生动,其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画理和技法,在中国画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近年来,这朵中国艺术园林中的娇花——山水画的创作却呈现出了下滑趋势,构图、色彩、造型方面千人一面,不是缺乏创新,就是过于借鉴西方绘画的创作技法,导致山水画作品缺乏新意,失去了本身特色。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如何做才能创新山水画,使其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中国山水画概述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其始于魏晋时期,经隋唐、五代的发展,到宋代时已趋于成熟,产生的原因是中国人寄情自然的山水观。魏晋以降,社会大解体,民族大融合,思想大解放,山水画作为具有独立语言特性的艺术形式,开始走向千百有思想的士大夫阶层,成为他们表现自己认识观的特有的载体。到了隋唐时期,山水画有了一个大的发展,此时山水画独立成了专门学科,进入了一个自由创作的新天地,展子虔的“游春图”开青绿山水一派,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创“金碧山水”一格。到了五代两宋,此时山水画已趋于成熟,涌现出了众多山水画家,他们继承并发展了南北朝、隋、唐山水画家的优秀传统,把中国山水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形成了五代时期的北派山水和南派山水,北宋时期的中原画派与院体山水画,北宋晚期的“米点山水”与青绿山水,以及南宋四大家为代表的南宋院体山水画。发展到今天,山水画的形式和内容已逐步走向完善,并形成了它特有的创作规范。
二、中国山水画创作要点
构图、色彩、造型是山水画创作中必须重视的三要素,要想让中国山水画跟上时代发展,我们必须从这三方面入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以从不同角度丰富山水画的精神体貌。
(一)构图
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其成功与否关系到山水画的好与坏。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悠久,构图形式丰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构图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山水画家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开创了许多新的构图形式。
1.S型构图。S型构图指画面各个元素的排列顺序犹如字母S的构图形式,主要通过起、承、转、合将画面中的各个创作元素联系起来,能更好地表现山水画的气势,或连绵柔和,或大气磅礴。这种构图样式在山水画中最为常见。
2.藏露开合构图。藏露开合构图指利用透视经营手法,将画面中的细节或隐藏、或显露,或遮开、或闭合,从而使画面充满神秘感。这样,才能引发观者的遐想。
3.三段平远构图。一幅画一般有近、中、远三个层次,三段平远构图就是将画面构图分成了近、中、远三个景物层次,由近往远、由前向后进行构图,以表现地势风貌。这种构图往往带来极大的视野,对于营造山体的威势很有效果。
5.近景构图。近景构图顾名思义就是将近景作为画面的视觉中心,较少或模糊地表现远景,即形成前实后虚的画面效果。这种近景构图的山水画作品,画面构图虽简洁明确,意境却更加悠远。
6.远景构图。与近景构图相反,远景构图是重点表现远景,主要利用虚实对比、疏密相间的景物位置布置,以及大面积的留白和色调上的轻重变化,来进行创作。这种构图形式,能呈现一种飘渺的画面效果。通常用于表现云雾缭绕的山峰、浩渺无际的水流。
当然,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形式还有很多,如有“C”形构图法、对角式构图法等,其创新也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应在万象绘纭、变化万千的复杂事物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经过提炼、取舍,以创作出好的、新的构图来。
(二)色彩
传统中国山水画虽然从青绿开始,但宋元以后,水墨一枝独秀,笔墨几乎成为唯一的艺术语言。虽然每朝每代不乏探索色彩的山水画家,但以笔墨为主流的倾向却始终未变。即使到了现代山水画的发展阶段,油画进入了中国,山水画家偶尔在一些作品中探索色彩的表现力,但笔墨依然处于主流位置。在这方面,我们应多进行一些探索。
对于当代山水画而言,要从两种成见中解放出来:一种是笔墨主流,认为中国画的正宗大道唯有笔墨;二是随类赋彩,认为山水画本来是描绘自然,理所当然地要求色彩的真实感。
在西方绘画理念不断涌入的今天,熟读西方现代美术史,研究西方现代绘画美学,已经成为当代山水画家的修养和功课之一。当代山水画,更多的应该是画家的自我表现,大自然只是表现自我的中介,我们应在继承传统用色的基础上,融合西方绘画理念,大胆创新,以强化山水画色彩的表现力。
(三)造型
任何一种视觉艺术形式都离不开造型,都是通过造型完成抒情达意的目的,而完成这一目的必须依靠一定的结构表现为媒介,中国山水画也不例外。
中国山水画的形是造型,是形式、形态。而讲到造型就离不开结构,没有错综复杂的山石结构、叠嶂相顾的呼应关系,哪有画面里的自然生动。当一幅山水画没有自然生动的意趣,哪里谈得上气韵生动,笔墨又架构在何物之上。张彦远就在《论画六法》中说过:“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这里的“移”是改动、改变、营造和造型,“尚”是加强、突出、强化,“骨气”当然是骨法和气韵。在这里,张彦远强调的是造型和结构,在此基础上强化气韵和笔墨结构。由此可见,造型、结构之于山水画的重要性。纵观中国历史,历代历朝的山水画家无一不重视结构,他们用笔沉着、笔法高古,展现了高超的技巧,将山水画的造型美、结构美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今天,我们也应重视山水画的造型,将笔墨结构与气象结构驾驭在山石结构之上,以更好地展现中国山水画的形式美,使其达到一种新境界。
三、结语
当代山水画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迫使山水画进行新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广大画家应当认真立足传统,深入生活,不断地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添砖加瓦,创造一片山水画的新天地。
[1]陈超.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思考[J].美与时代(中),2014(02).
[2]张广志.悟对通神——中国山水画之我见[J].美术与市场,2015(01).
[3]吴里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浅谈中国山水画创作[J].青春岁月,2013(14).
[4]吴锦川.理法·古今·摹写——山水画创作三题[J].美术观察,2008(06).
[5]夏硕琦.关于山水画创作问题的一封信[J].美术,1981(05).
[6]米海鹏.浅析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方式[J].美术教育研究,2014(24).
[7]张倩.论中国当代山水画创作应注意的几个要素[D].陕西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