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区百姓大舞台
2015-07-13燕红德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文化馆743000
燕红德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文化馆 743000)
浅析社区百姓大舞台
燕红德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文化馆 743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文艺园地百花竞放、硕果累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各种形式的文化生活应运而生。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主持召开了全国文艺座谈会,在听取广大文艺工作者发言后,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他说:“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中国梦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目标、物质目标,也包括价值目标、精神目标,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最终实现中国梦”。讲话中,总书记谈到最多的是人民,说得最动感情的也是人民。
可见,人民在文艺工作和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性,我们的党离不开人民,离不开群众,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和喜怒哀乐是文艺创作的源泉,老百姓也有自己表达生活憧憬和信心的平台,建好文化广场,搞好百姓舞台,就是为群众搭建自己的舞台,“百姓舞台”作为精心打造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让群众通过演身边人、唱身边事,从观众转变为主角,让群众真正参与进来。“百姓舞台”是老百姓自己的舞台,是搞好社会主义文艺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百姓舞台的产生
党的会议中明确指出:“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文化代表软实力,搞好“百姓舞台”工作,不仅是社区群众精神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活跃社区生活和提升广大群众文化生活品质的有效载体。
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文化建设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富裕起来的广大群众对文化建设的要求更加迫切。但许多社区的文化建设却跟不上社区群众的精神需要,这就对我们的社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社区文化建设设施落后,功能退化,社区群众文化生活较为单调,聚众赌博、封建迷信等不健康的文化生活乘虚而入,严重影响了社区的全面建设。
“百姓舞台”的开展,受到社区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同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社区群众对“百姓舞台”的这种文娱活动的渴求与热爱,有次在演出时,突然遭遇下雨,社区群众依然不肯离去,打着伞观看节目,并且说,只要演,他们就会看。“百姓舞台”得到了社区群众的认可,得到了大家的欢迎,所有节目都是村、社区里的文艺爱好者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演出更能吸引众多新老居民前来观看,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辖区内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居民参与本土文化的积极性,有效推进新居民和谐融入,大大增强了新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总之,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动力,这就是支撑“百姓舞台”办下去的信念。
二、百姓舞台的特点
1.群众性。群众文化,其服务的对象显而易见就是群众,采用“群众演,群众看,群众评、群众乐”这样的一系列步骤。在“百姓舞台”上,实际上是社区群众真正的做了一回主角,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了快乐,摒弃了形式主义的草根文化的代表“百姓舞台”让其在社区中大放光彩。
关注文化活动,了解社区群众对文化的需求,用实际行动把社区群众发动起来,把多彩多姿的文化盛宴呈现给社区群众。
社区组织群众自编自演节目,不分男女老幼,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当演员,经排练后,就可以登台演出,社会群众拿起话筒,走向舞台,可以尽情放声歌唱,尽情自娱自乐,更使社区群众不出社区就可以欣赏到丰盛的文化大餐,同时鼓励群众多创作爱党、爱国、倡导新风尚、促进社会和谐、唱响中国梦的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更要鼓励社区群众放下架子、抹开面子,积极投身到“百姓舞台”中,强身健体、陶冶情操。
2.惠民性。“百姓舞台”作为精心打造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自开展以来,切实推动了社区文明的延伸,先进文化的展示,市场信息的交流,部门服务的大综合,社区群众通过“百姓舞台”的开展,开阔了眼界,学习了技术,提高了本领,“百姓大舞台”成了新型的社区服务中心,运动健身,读书看报,上网浏览等逐渐成为社区群众新的生活习惯,打牌赌博、打架斗殴、封建迷信转变为崇尚科学,学习技术、迫求文明健康的新生活,广大社区群众的精神风貌明显发生了转变。
三、百姓舞台产生的效应
1.有效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形式。“百姓舞台”在形式上显得更具活泼性和多样性。同时,“百姓舞台”在活动中注重与自身特色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内容涵盖面大、活动影响面广、公众参与度高。既突出主题,又富有时代性,能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使群众性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2.有效提供基层文化活动平台。“百姓舞台”活动既可广泛分散又可相对集中,使活动平台变的内涵更加丰富、渠道更加拓展,对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与提高,展示社区文化的成果与风采,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百姓大舞台”与基层文化俱乐部联谊会互动,既有效地推进了基层文化俱乐部的软件建设,又为展示俱乐部文化资源提供了一个十分便利的活动平台。
3.有效转变基层文化角色意识。“百姓舞台”打破了原来既是“政府搭台”又是“政府唱戏”的局面,在挖掘和整理民间表演艺术,提升艺术品位、包装一批精品的基础上,成了“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既丰富了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树立了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崭新形象。同时,通过“我搭台,你唱戏,明星就是你自己;拉上来、送下去,城乡文化一盘棋”这一口号,发动社会各界在各社区搭建“百姓大舞台”,动员广大群众作为活动主体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使他们成为提高城乡文化队伍素质和提升区域文化特色的主体力量。
4.有效缓解基层文化供需矛盾。“百姓舞台”以普通百姓为活动主体,根据“自愿、自荐、自演、同乐”的原则,群众可自编自演节目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既充分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又实实在在地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有效地缓解了群众文化的供需矛盾。同时,全县民间自发组织的排舞、腰鼓、扇舞、地方小戏曲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频繁,使许多业余文艺骨干和文艺爱好者通过这一平台,从村间、田头走向舞台,很好地体现了"文化为民、文化靠民、文化惠民"的理念。
5.有效整合基层文化活动资源。通过“百姓舞台”这一运作平台,各地相继添置或筹集到许多硬件设施,使“百姓舞台”成为资源集聚的有效方式,为当地开展小型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今后持续发挥“百姓舞台”的社会效应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百姓舞台"协作区组织的建立,冲破了原有文化资源的城乡分割、区域分割、专业分割,通过有效整合,实现了"城乡联动、区域互动的新的社区文化工作新局面,既符合社惰,又符合民情,是一条“小成本,唱大戏”的社区文化建设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