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养成教育中饮食习惯的培养
2015-07-12高寿山周已尧
高寿山 周已尧
摘 要 幼儿进餐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正如英国思想家培根所说:“习惯如果在幼年就开始培养,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 这一时期良好惯的养成,将对幼儿今后一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只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到善于观察每个孩子,发现他们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差异化方法来进行引导,做到因人而异,积极纠正孩子的偏食、挑食等不良进餐习惯,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 幼儿教育 饮食习惯 家园共育 养成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116-02
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这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下午放学的时候,常会有家长问老师:“XXX吃饭怎么样?”“XXX把今天的菜全吃完了没有?”……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家长们最关心的。小班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儿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但目前有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普遍存在着轻行为习惯培养,而重智力和艺术方面的开发的现象,很多幼儿养成了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如果不加以纠正,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从而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让每个孩子吃饱吃好,我们幼儿园从行政领导、保健医生到老师保育员都付出了诸多努力。
一、餐前养成教育
1.餐前洗手活动。幼儿的两只小手最忙碌,看书、玩玩具,在操场上运动,小手上容易附上病菌,所以餐前洗手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们在盥洗室的墙面上粘贴“洗手步骤图”,并配上儿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搓搓搓,手指缝。冲冲冲,冲干净,关上龙头甩三甩,一二三,真干净!”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在多次反复练习中,慢慢的掌握了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逐渐养成餐前洗手的好习惯。
2.餐前安静活动。愉快、安静的进餐环境能够帮助幼儿调节情绪,有助于幼儿良好进餐。餐前避免激烈运動,选择进行一些相对安静的活动,可以使幼儿较为兴奋的情绪恢复到平静。(1)听听舒心音乐。让进餐成为一件开心的事,幼儿乐意参与的事,直接影响到幼儿对进餐的态度。在餐前,适时播放幼儿熟悉的轻柔的钢琴曲、轻音乐等,音量要低,可以强化幼儿的正情绪,减少负面的影响。(2)做做手指游戏。手指游戏简单有趣,如:《宝宝吃饭》:“右手勺,左手碗,一口饭,一口菜,宝宝吃得好。”《吃饭不挑剔》:“小羊爱吃草,小鸡爱吃米,小兔爱吃菜,小猫爱吃鱼,我是好孩子,吃饭不挑剔。”餐前做做手指游戏一方面可以减少幼儿餐前等待时间的焦虑感,另一方面可以让小手自然“晾”干,减少二次污染的机会。(3)讲讲相关故事。和幼儿一起讲讲相关故事,既可以增进师幼情感,又可以引导幼儿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掌握正确的进餐行为。简单好听的故事、儿歌都能吸引孩子们,通过故事深入浅出地向孩子们传导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我们身体的好处。针对吃饭挑剔的孩子,可以用游戏结合食物的方法来编故事,很适合教育他们。如: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我就会对他们说:“蔬菜里面还有好多营养,小朋友们吃了就会像喜羊羊一样聪明,像弗羊羊一样强壮了。”孩子们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一听到自己感兴趣的任务都想去尝一尝,就试着慢慢吃一口,这时及时给孩子们一个鼓励能够使孩子感到这是对他们的认可,他们就能够增强勇气去继续吃蔬菜,即使他们没吃完所有的蔬菜,但以后也乐于继续这样去做。
二、进餐中养成教育
1. 创设健康进餐环境。进餐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进餐质量。健康的物理环境是活动室优雅整洁、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宜。良好的环境布置不只是在某种程度上美化了幼儿的进餐环境,更能促使他们愉悦的进餐。因此,我们积极保证教室的干净整洁,吃饭前,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孩子们的心先平静下来,形成轻松愉悦的氛围,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食欲,去除害怕抗拒的心理。吃饭前,还与孩子们进行小小的游戏,请孩子们来猜一猜今天我们会吃什么,让孩子们产生兴趣。待到饭菜盛好后,用亲切、温柔的口吻向孩子们介绍今天吃的食物,以此提高孩子们吃饭的热情。
2.妥善安排就餐位置。幼儿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同样在进餐方面也存在差异。班上有的孩子吃饭很快,而且桌面非常干净。但总有几个孩子吃饭比较慢,等把饭菜吃完都已经凉透了。于是,我就幼儿的就餐位做了调整,将我们班几个吃饭速度比较慢的孩子安排在这些吃饭比较快的孩子的旁边。几次以后,吃饭慢的几个孩子也不知不觉地相应加快自己的速度,孩子吃饭的速度明显提高了。
3.盛饭添菜因人而异,采用逐渐加量法。不愿意吃的东西摆在面前,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压力,影响其进餐情绪。对饭菜量的有效控制,可以避免幼儿产生畏难情绪,使其更容易接受本不愿接受的食物。我在分发幼儿食物时,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盛饭、添菜因人而异。小班幼儿对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有自豪感。所以我们在给幼儿盛饭时,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鼓励幼儿吃完再添。对生病的、身体素质较弱的幼儿给予特殊的照顾和帮助。若有个别幼儿食欲不好,也不强迫他吃掉全部食物。老师应当清楚了解班级每一个孩子的吃饭情况,尽可能做到“多提醒,善观察,不包办,帮个别”,同时也要注意多关注、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饭菜搭配着吃,掌握吃饭的方法等,并对有进步的幼儿及时进行表扬与肯定。
三、餐后养成教育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像收拾餐具、擦嘴、擦手这些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我都鼓励幼儿自己做。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幼儿的进餐速度有快有慢。我们组织先吃完饭的孩子先擦嘴漱口,利用游戏儿歌教幼儿正确漱口的方法:“喝口水,转三转,吐出来,牙齿好。”擦嘴时让孩子摊开两只小手并放上毛巾,边擦边念儿歌:这边擦擦,那边擦擦,嘴巴擦擦,鼻子擦擦……”,孩子们在游戏中饶有兴趣地完成整个洗脸擦手过程,良好的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等孩子们全部吃完后,我就引导孩子将自己餐桌上、碗里的食物残渣清理干净,倒在指定的地方,并把小碗轻轻地放在固定的位置。“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我的不断提醒协助下,孩子们从“不觉到自觉”“被动到自动”,渐渐地变成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餐后习惯。
2.适当的物质鼓励。物质鼓励,使孩子自身得到肯定。对于偏食、剩饭的幼儿,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我们都会给予鼓励,比如,给进餐好的幼儿发一朵小贴画或小红花等,这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3.家园合作。在实际中,我们还有效利用家园合作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通过家长园地、QQ群、微信等方式,向家长介绍一些正确的方式,并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如建议家长合理安排幼儿在家的膳食,尽可能做到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菜式多样化,将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掺在最喜欢吃的食物里,并向孩子讲解各种食物的好处。购买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书籍给孩子看,给孩子讲述一些挑食不按时吃饭导致的不良后果的小故事。吃饭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让孩子收好玩具,教育孩子吃饭时不要边吃边玩,集中注意力将饭吃完再玩等。如果进餐时注意力分散,时间久了会影响消化液的正常分泌。尽早教会孩子自己吃饭,也可增强进食的兴趣和食欲。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孙文杰,高永清.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J].中国学校卫生,2006,(02).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