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研究

2015-07-12孙为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高敏颈动脉斑块

孙为生

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研究

孙为生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门诊参加体检的89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对全部受试者颈动脉各部分进行超声检测,分析两组观察者的血清hs-CRP含量、不同斑块性质血清hs-CRP平均含量、颈动脉内中膜平均厚度以及斑块检出率。结果观察组血清hs- CRP含量与颈动脉内中膜平均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斑块检出率(81.52%)显著高于对照组(37.08%)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病人的血清hs-CRP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及稳定斑块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在急性脑梗死防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粥样斑块;相关性

急性脑梗死属于老年人的多发病,该病对脑组织的损伤严重,发病后的预后极差,且致残率高,给病人的生理及心理带来巨大痛苦。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主要是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并脱垂,斑块脱落将造成血管内血栓阻塞,使病人脑组织供血供氧严重匮乏,最终引发急性脑梗死[1]。关于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众多,而其中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能够灵敏地反映出心肌梗死以及脑梗死等疾病发生的危险性[2]。本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之间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急诊就诊的急性脑梗死病人92例,全部均经头部CT检查,并经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脑梗死[3],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门诊参加体检的89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92例,男性55例,女性37例;年龄46岁~78岁(66.5岁±7.5岁)。对照组89例,男性53例,女性36例;年龄47岁~80岁(62.8岁±6.9岁)。将患有急慢性炎症、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疾病、风湿等免疫性疾病、外伤以及肿瘤者予以排除。两组在性别、年龄、家族史、病史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人清晨空腹,抽血取样,应用Beckman公司生产的试剂盒通过免疫透色比浊法对血样进行分析检查,研究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应用意大利进口DU6100HZ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各部分斑块位置、形态、表面积,并做好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记录形式: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测量结果在(1.0~1.5)mm范围内时,记为内膜增厚;若测量结果>1.5 mm时记为斑块形成。按照观察组的超声检查结果,将全部92例观察组病人分成无斑块组(15例)、稳定性斑块组(22例)及不稳定型斑块组(55例),并再次对3亚组病人的血样检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粥样斑块性质与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1.3 评价指标 分析各组病人的血清hs-CRP含量、不同斑块性质血清hs-CRP平均含量、颈动脉内中膜平均厚度以及斑块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血清hs-CRP含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血清hs-CRP含量与颈动脉内中膜平均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斑块检出率(8 1.5 2%)显著高于对照组(37.08%),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hs-CRP含量、颈动脉内中膜平均厚度以及斑块检出率比较

2.2 急性脑梗死病人不同斑块性质血清hs-CRP平均含量 不稳定斑块组病人的血清hs-CRP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及稳定斑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3亚组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hs-CRP含量(±s)

表2 3亚组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hs-CRP含量(±s)

组别n血清hsCRP(mg/L)无斑块组 153.28±1.671)稳定斑块组 223.58±1.441)不稳定斑块组557.62±2.74与不稳定斑块组相比,1)P<0.05。

3 讨 论

在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过程中,纤维斑块使得内膜增厚,将进一步造成管腔狭窄,同时可因血栓形成等继发性病变使得管腔狭窄进一步加重,严重者将发生闭塞,但此过程若为急性反应时将引发急性脑梗死,给病人造成的危害巨大。文献报道[4],在炎性反应出现后,动脉粥样斑块在炎性因子的影响下将非常不稳定,钙化部分发生脱落将导致血管梗死。hs-CRP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过程中能够检测出的灵敏标志物,大量试验表明[5]在炎性反应发生后,hs-CRP含量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表明预后不良,而且hs-CRP含量的高低与脑梗死面积以及神经细胞损伤程度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6]。近年来,文献报道显示[7], hs-CRP含量与高血压、高脂血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同时,hs-CRP含量上升将增大高血压病人心脏病以及脑卒中的发病率。故而hs-CRP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均密切相关的促炎因子。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血清hs-CRP含量与颈动脉内中膜平均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斑块与hs-CRP以及脑梗死之间具有相关性;而不稳定斑块组病人血清hs-CRP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及稳定斑块组(P<0.05),急性脑梗死的斑块性质与hs-CRP平均含量也存在密切相关性。在脑血管疾病发作时,通常均有颈部动脉病变的伴随发生[8],故而在体检过程中仔细筛查高危人群的颈动脉斑块情况,对及时查出并避免脑梗死等急性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设备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颈部二维结构图像以及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使临床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颈动脉斑块状况,按照病人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防治脑梗死的方案及对策,尽最大努力将疾病扼杀在萌芽期,防止病人脑部组织出现不可逆的损伤;而血清hs-CRP属于一种炎性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能够在斑块形成早期的炎症反应过程中表达,其表达水平可以反映出颈部粥样斑块的活动状况,对高危人群而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9]。

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对高危人群的血清hs-CRP含量以及动脉粥样斑块性质进行定期检查,随时掌握病人疾病发生状况,对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以及预后大有裨益。

[1] 毕崇霞,林少华,姜领.缺血性脑卒中与相对危险预测量表、颈动脉斑块性质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4):20-21.

[2] 邹晓辉,王咏龙,党利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50-51.

[3] 冯骏,秦皓,刘丽华,等.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脂蛋白(a)和血糖水平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5(2):1536-1538.

[4] 杨文,刘柏辉,沙春蕊,等.老年脑卒中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8(1):1492-1493.

[5] 吴小兵,孙建华,陈玮,等.炎性指标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11): 125-127.

[6] 项丽娜,谢聃,张拥渡,等.脑梗死急性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梗死类型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831-833.

[7] 宁来轩.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8):38-39.

[8] 张建平,张祥建,杨永刚.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药,2009,31(5):785-787.

[9] 程浩,石根萍,杨爱萍.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关系[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7):469-470.

R743 R255

:B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03.054

:1672-1349(2015)03-0404-02

2014-01-28)

(本文编辑王雅洁)

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医院(江苏宿迁223800),E-mail:wssun031@163.com

猜你喜欢

高敏颈动脉斑块
中药外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差错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Doublet luminescence due to coexistence of excitons and electron-hole plasmas in optically excited CH3NH3PbBr3 single crystal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代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