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
2015-07-12赵青
赵青
摘 要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一直倡导学校对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教育,而舞蹈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舞蹈教育分别对中小学和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 舞蹈教育 全面发展 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JTO-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002-03
一、舞蹈教育对中小学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
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中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深化和提高,巩固学生基础教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而舞蹈教育既是艺术教育的过程,也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过程。它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集直观性、形象性、参与性、感受性、自娱性于一身的教育形式。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提高学生审美认识、审美趣味、道德情操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1.舞蹈教育对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
舞蹈的教育功能是舞蹈的意义所在,通过舞蹈的审美教育使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得以提升,因为舞蹈教育是使学生从感情上受到感染,舞蹈动作的一招一式都蕴含着表演者的思想,它把知、情、意、行有机融合在一起,即知识传授、情感升华、意志巩固、道德实践的统一。以知识教育为基础,以情感升华为要素,以意志成型为标志,最终落实于道德的实践。
对于年龄较小的中小学生,不一定能完全领会舞蹈的精髓所在。所以在中小学的舞蹈教育中,节奏轻快、动作简单、思想立意积极明确的舞蹈作品教学占大多数。中小学生接受对新事物的认知和分辨需要有良好的向导,而老师恰好通过这些舞蹈来教育和影响他们的意识。用舞蹈“寓教于乐”“以舞辅德”,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启发和教育,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培养他们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的能力,并通过舞蹈形象激励他们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从而实现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这也正是对中小学生进行舞蹈教育的价值所在。这些舞蹈教学中包含着的德育渗透,是舞蹈教育全过程中的一种德育融化,学生在舞蹈的实践中不仅仅是学习一种具体的肢体动作,同时也是在学习一种独特的非语言文化。舞蹈在用身体表现思想感情的同时渗透了对国家、社会、民族的情感,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认识客观世界,建立积极的道德品质。例如:舞蹈《傲雪》(编导:帅晓军,表演者:重庆市第三中学),这个舞蹈作品取材于有着傲雪开放高贵品质的梅花,通过暗影沉香、风雪傲骨、雪中绽放三段来表现梅花,让表演者对于梅的冰清圣洁、坚韧不拔的品质有着从身体到心灵的体验,这样的体验包含着审美情趣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以物传情,从内心世界观和道德观得到了一次洗礼,集体的表演互相刺激、互相激励,最终演员的表情达到忘我境界,陷入梅的生命体验中去,这样的作品在普通学生中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2.舞蹈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舞蹈作为美育的最佳教育形式,其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显而易见的。作为综合性艺术,舞蹈与音乐、美术等其它艺术门类有着密切的关系。舞蹈的动静、悲喜在音乐的节奏与旋律的氛围中充分流露。舞姿的造型、画面的构图与颜色的渲染以美术的线条和色彩为审美基础。舞蹈的审美与想象又是在文学的思路和审美想象中进行的。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对舞蹈进行精心雕琢的同时,对其它艺术学科也进行了沟通与渗透。这就扩大了审美能力培养的范围,从而深入挖掘和建造了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舞蹈是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舞蹈的情感是与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情感是舞蹈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也是舞蹈审美感受的动力中介。由于审美教育在形态特征上具有体验性、自发性和主动性,舞蹈又以独有的肢体语言表现作品的内涵、作者的思想,其情感体验是由直观的舞蹈动作审美自然的过渡到情感审美。因此,舞蹈艺术的审美过程,就是以舞蹈的审美体验为主线而展开的舞蹈审美能力的训练培养过程。通过舞蹈这个审美媒介来启发受教育者的美感,使他们了解舞蹈审美知识,在参与舞蹈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感官的愉悦,意象的感悟,并超越功利意识,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目的。
首先,形体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形体美,培养吃苦耐劳的美德,开发学生的智能。舞蹈是以肢体语言来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人体艺术。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出现的人体是多种多样的,但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没能像舞蹈一样自始至终、无一疏漏地充分展示人体美的魅力。形体训练是培养舞蹈艺术表现能力的最基础的训练手段和形式,适量的形体训练有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如压腿、踢腿、弯腰等训练有助于关节的开度、软度以及肌肉伸缩能力的培养,长期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和培养内在气质。例如,在练习芭蕾“一位脚”时,通过下肢的外开,强制人体中心后移,使人的骨盆趋于直立,腰椎前凸减少,脊柱整体变直,长期进行“一位的训练可以塑造出异常挺拔的非自然状态。形体训练还可以矫正一些不良的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如内八字、驼背、“O”形腿、凹胸等不良体态,都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形体训练得到不同程度的矫正和改善。而这些训练在中小学的阶段进行是最适合、最有效、最有基础作用的。学生年龄小,身体柔软且可塑性大,接受良好的舞蹈教育可以让学生从小就有良好健康的体态,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将来可以进入专业学校继续专业的学习和深造,更为长远来说,也可以为舞蹈事业作出一定的贡献。在世界的一些欧洲国家,已经将舞蹈教育作为一门基础教育的选修或必修课程,这是培养学生气质、改善学生身体一些缺陷的重点课程。而这样的改善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毕业就业都有好处,一些学生就因为有着良好的身体体态和挺拔的气质而被看中,目前一些学生纷纷去参加健身俱乐部的舞蹈班和去一些医院进行整容,而目的都是为了毕业能够有较好的竞争条件,因此,将舞蹈教育贯穿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必要的作用。
其次,舞蹈欣赏可以激发学生去积极地感受美、表现美。舞蹈教育是美育中最直观、最形象的教育。生活中,美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审美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对美的感受能力的强弱。舞蹈本身是一种美的形式,舞蹈课就是体现美,舞蹈欣赏不仅能使人感官愉快,而且能使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舞蹈情感发生碰撞,陶冶品德与情操。舞蹈欣赏通过千姿百态的人体动作使人们认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从感性体验飞跃到理性思考,真正体会舞蹈作品的美,领悟象外之象。此时老师可以通过对舞蹈动作、造型、立意的讲解激起学生的美感,引导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审美水平和情操。比如,抒情舞蹈主要是通过抒发人物的某种思想感情来展现舞蹈主题,达到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优美的体态、高雅的气质,增强对美的感受力,使学生养成一种优美的举止和正确的体态习惯,增强辨别美丑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力量型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敢、豪迈和进取精神。力量型舞蹈包括很多,最典型的有迪斯科、爵士舞、拉丁舞等。这一类舞蹈的特点是热情奔放,节奏快、动感强,比较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学生非常喜爱,在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演出中有许多学生参加此类舞蹈的表演。从学生的节目表演中体现出青春的活力,饱满的热情,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比如,独舞《千层底》表现的是一个在前线英勇奋战的小伙子,穿着妈妈亲手做的千层底布鞋打鬼子。演员用他那真实的情感表达着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爱;而学习集体舞,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友爱精神加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学校每年运动会的开幕式上都可以看到上百个学生的集体舞表演,场面大,既要求动作简单整齐,又要求队型变化多样。所以学生在学习集体舞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负责教会学生表演,而且要让学生意识到,要想把集体舞表演好,就一定要靠同学的集体力量。如果在一种队型的变化过程中学生随心所欲地走动,那么这个队型就不可能完美。如果做动作时不按老师的要求你往左他往右,那么这个集体舞就没有整齐感和统一感。所以学习集体舞可以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提高,使作品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同时感受到艺术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并高于生活。
再次,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与舞蹈同源而生,它们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就像是一对亲姐妹,互相联系,密不可分。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它在舞蹈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音乐为舞蹈起着渲染和烘托气氛的作用,给人物应有的性格刻画,与舞蹈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的任务。老师可以通过音乐和舞蹈相结合的方法来启发学生,如民族舞《蒙古人》,激越的音乐让我们看到的是蒙古人民的率直和豪迈;舞剧《天鹅湖》里的场景音乐,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刻画出公主美丽、善良、纯洁的形象。音乐还可以激发感情,让人们全身心投入到舞蹈的情节中,在音乐中的舞蹈,既加强了节奏感,又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这些舞蹈比较难,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来启发学生的感知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最后,舞蹈能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和潜能,培养创造美的能力。从受过舞蹈教育的学生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他们身体的器官更加灵活敏锐。舞蹈从不同程度上增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是因为艺术活动作为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它很大程度上能提高人的思维创新能力。这也充分证明了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例如,在学习蒙古舞的时候,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着圆圆的蒙古包,一群群肥美的牛羊在微风的吹拂下悠闲地吃着青草。身穿民族盛装的姑娘们载歌载舞,年迈的牧民一边喝着奶茶一边随着悠扬的马头琴声唱着古老的歌曲。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对蒙古族人民的居住环境、生活习惯、民族服饰等也有了具体的了解。这样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为学生获取新的知识提供了新的途径。舞蹈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力,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普通中学和大学中舞蹈特长生和一般学生相比较,舞蹈特长生的生活会更丰富敏感,触觉更加敏锐。
二、舞蹈教育对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
舞蹈教育对学生的德育品质和审美认识的影响是一个不会间断的过程。若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影响是基础的话,那么对高校学生的教育意义更多是为了培养全面的人才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环境。
首先对于开设了舞蹈课程的综合性院校,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到其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扩大学习范围,锻炼学生的肢体语言的学习能力和表现力,以及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同时更加鼓励学生编排一些反映生活的优秀的作品来参加有意义的演出和比赛,这不一定要有多高的专业水准,而是重在参与和锻炼。这样的学生不仅有文化知识,也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
其次对于有专业课程的艺术院校和院系,舞蹈教育更是重中之重。而在这里,之前提到的所有作用依旧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还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专业院校的舞蹈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全方面的专业人才,已经不单单只是“演员”。有着多年外国舞蹈研究经验的欧建平认为,“舞蹈”的概念应该并且早已远远地超越了“表演”这个单一的领域, 可以包容编剧与编导、训练与教育、排练与记谱、舞蹈作曲(包括音乐家作曲和舞蹈家作曲)、舞台制作(包括从服装、道具、布景、灯光的设计、制作到整台演出的监督完成)、演出的导赏、评论与研究、观众的开发、科技与开发、行政管理(可细分为舞团和舞校的设计思路与经营发展、演出的策划与运作、市场的开发与营销、票房的策略与开发、集资的策略与手法等多种分工)、舞蹈治疗(包括肢体、精神和伤病3个领域)等20多个职业方向。这就表明,舞蹈教育已经朝着培养全方面的人才前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并且强调美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而舞蹈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也是积极和深刻的。无论是教师、学生或相关人员,都应当投身其中共同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只有这样我们中国的舞蹈事业才能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开展舞蹈美育推进素质教育[J].北京舞蹈学院报,2003,(4).
(责任编辑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