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渗透
2015-07-12孙卫平
孙卫平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同时结合自身实际,论述了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而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人文精神 渗透 潜移默化 价值观 健全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005-02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渗透,是指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活动。这一活动是在语文教师指导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塑造学生人文素质的过程。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文教育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文素质,既是发展人的个性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离开了人文的语文,语文教学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语文能力的培养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那么,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利用课文内容中所包含的人文思想,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和教育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教材的选文有了规定:“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要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几乎每一篇课文,都包含着人文内容,都可以渗透人文教育。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在工具性层面上界定语文学科的性质,也不宜在听说读写的一般能力层次上描述语文学科的功能。语文的价值在于,经由语言文字而通向人类精神文化的宝库。应该引导学生读读经典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去体会其中的人文内涵。文学作品是可以有多种解释的,这正是发挥人的想像力的地方,应当鼓励学生作出多种解释,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去作精神的漫游,品德的陶冶,去探索人性的精神支柱——真、善、美。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九年纪下册第二单元时,我结合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一文,引导学生应象小说中的主人翁一样,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无论你的人生遭遇了什么,都不应放弃生命,生命只有唯一一次,我们应该热爱生命,积极乐观地去面对人生。在教学海伦的《享受生活》一文时,我又鼓励学生走进生活,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种种乐趣,学会享受生活,感受生命的快乐。可以说,只要我们能够善于挖掘和运用这些教材,就一定能恰到好处地把教材教学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创设出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引导学生在张扬个性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人文个性和人文精神。
二、把人文精神贯穿在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以情动人,让课堂散发人性之美
语文教学除了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外,还“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与人生观” 。从这个意义来说,范文教学不仅是知识教育,也是人生教育,更是人文教育。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我先播放筷子兄弟的《父亲》,营造浓浓的教学氛围,然后再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朱自清那浓浓的父爱,体会深沉的孝子心声。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居里夫人的成长史——“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以及忘我的工作精神——“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将在老师的解读与学生的感悟中得到潜滋暗长的内化,它的人文精神将鼓舞并感化着每一位的学生。在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时, 我让学生体会小弗兰士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体会亡国之痛,从而感受到祖国的意义,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此外,教师还可挑选饱含深情的诗文深情诵读,如柯岩的《周总理,您在哪里》,余光中的《乡愁》,就是很好的教材,学生在朗诵中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精神所在,使自身情操得到熏陶。的确,语文教师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应结合所教内容,融进自身情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些都准确、充分地反映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言文字渗透了民族个性,负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应当使语文的工具作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水乳交融,不能人为地割裂。
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时,更要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
(上接5页)在人文教育过程中,身教总是重于言教的。一个人文素养低的教师是不可能教出人文素养高的学生来的。何况,也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教育者自身的素养低,平时的言行不注意修养,举止不得体,语言不文明;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做一个有修养的人。所以,如果要求学生成为一个具有高水平人文素养的人,首先我们自己必须做一个高素养的人;要求学生举止得体,语言文明,首先我们自己要做到。否则,即使我们在课文教学、作文教学、口语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把人文教育渗透得再好,强调得再重要,也是做无用功。教师不但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面前要做一个人文素养高的人,为人师表,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必须处处注意自己的形象,且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为此,我们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我们要多读书:多读文史哲方面的书,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多读品德修养方面的书,以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多读艺术方面的书,以扩充自己的兴趣;多读专业方面的书,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道德修养好、教学水平高、兴趣爱好广、一专多能的教育家,而决不是只满足于一个“教书匠”。如果能够如此,相信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时候,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 “人文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教育,是塑造民族灵魂的教育。”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人文素质的养成,渗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社会实践中,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通过潜移默化,人文之光自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充满理想情操,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精神的光辉、人性的光辉!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