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剧《大山里的红灯笼》的舞美、灯光设计

2015-07-12范亚男

演艺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儿童剧红灯笼舞美

范亚男

(长春市艺术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51)

儿童剧《大山里的红灯笼》的舞美、灯光设计

范亚男

(长春市艺术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51)

介绍儿童剧《大山里的红灯笼》舞美及灯光设计的特点:多支点舞台结构、光色光区的动态变化等。

儿童剧;《大山里的红灯笼》;舞美设计;灯光设计

由长春话剧院演出的大型儿童剧《大山里的红灯笼》,经过半年的全面改版升级,近期在长春市人民艺术剧场重装登场。

大型儿童剧《大山里的红灯笼》(以下简称本剧),讲述了一群大山里的留守儿童与一个城市孩子之间友情的故事。在北方一个贫困的山村小学里,生活着一群乐观、坚强、善良的留守儿童,城里孩子郑天宇的到来打破了山村小学的平静,孩子们在冲突和心灵的碰撞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共同成长。本剧此次改版升级,吸收了国内顶尖戏剧艺术家的加盟,幕后团队星光璀璨。编剧为国家一级编剧王东风、欧阳逸冰,导演为中国戏剧最高奖文华奖的获奖导演之一李滨,舞美设计为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孙大庆,灯光设计为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舞美师周正平。舞美设计整体奉行简约原则,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一次回归。

1 装饰性与写意美共存的舞美设计

本剧布景和道具的设计,不仅具有中国传统戏曲的装饰味道,同时具有浪漫主义的写意风格,与情节和人物关系更加契合,将构成与装饰、写情与写意相结合,以诗画的意象再现了剧中的典型形象和典型场景。

本剧开场,远山传来隐隐的童谣“大青山高又高,大山脚下是学校,天再黑,我不怕,举起灯笼高高照……”层峦迭嶂的远山掩映着点点红灯,仿佛一幅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跃然纸上。这朦胧如诗画般的意境在剧目一开场就紧紧抓住了观众眼球。

尾声处,天宇与大山告别,远处又传来了美妙的童谣声,可谓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舞台前端具有象征性、写意化的大红灯笼,与大山深处同学们的装饰性的红灯笼遥相呼应,就像孩子们的笑脸和他们心中的梦想。在导演的精心布局和多次强调下,红灯笼已然成为全剧的一个核心意象,它代表了希望、代表了情感,可以照亮孩子们的希望之路。

2 形式感极强的多支点舞台结构拓展演员表演空间

本剧舞美布景主体由以下内容构成:

(1)主体地面为一大块特殊材料制作的“地布”,上面多处开口可以正向、反向掀起,形成象征性的山体效果,中部反向掀起一个矩形面,主要用于“心理空间”表演区域;“地布”边缘有若干土地肌理效果,与具象的松树形象相呼应;

(2)后区上部垂吊若干层“负像”软景,采用特殊的半透明材料,给灯光设计提供营造复杂空间效果的可能;

(3)红灯笼的处理以一个由演员表演中心的蜡烛的放大的“红灯笼”为核心,以突出新颖的形式感,通过虚拟的表演,配合远处空间中逐渐延伸到远方的、星星点点的红灯笼,将山村儿童朴素、纯真的情感、诗意凸显出来;

(4)星空效果通过藏在“负像”软景、“地布”上的亮点装置来表现;

(5)虬枝盘区的大松树、吊挂的教室简易结构及黑板、课桌、条凳等;

(6)可穿戴的山石、灌木等,有时置于地布周边,有时由演员穿戴表演,以突出本剧整体追求的新颖、象征的风格。

《大山里的红灯笼》的主要空间形象是山,孙大庆将“山”设计得既实用,又具有现代构成主义的特征。提线式的山峰设计也是这次舞美设计的一大创新和亮点。

第二场开始,童谣伴着一串闪闪烛光从天边渐渐而近,平铺在舞台的“角”通过吊线提起,舞台上出现前后层次分明的山峰造型,孩子们在大山中嬉戏奔跑。山的出现与演员的表演自然融合,毫无做作之感。而后,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走入教室,此时吊线缓缓放下,舞台两侧推出黑板和桌椅形成教室空间,孩子们开始上课之前的点名,整个空间转化巧妙,流动自然。提线山峰可以随着剧情的推进和情境的迁移,做出相应的变化,同时可以与远处写意化的山峰遥相呼应,调出舞台的纵深层次感。通过不断变换的多个支点,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形成了不同的动作场面,从物质上支持演员动作的展开,使演员的表演区域和表演中心灵活多变。可见,本剧舞美在简化舞台固定装置的同时,仍能为演员的动作空间提供物质支持,舞台设计在考虑环境和情调塑造的同时兼顾功能性,为演员表演留下了更大的发挥余地。

3 灯光风格与舞美呈现融合统一

“灯光是舞台的灵魂”,色彩、明暗是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基调的表达。多变的灯光塑造动态形象,在不同的色彩、亮度、角度的灯光下变换舞台画面的动态构图,强化舞台造型与舞台空间分区,是本剧舞美灯光的突出特点。

灯光设计周正平通过对灯光色彩的冷暖并置、对比与调和,充分展现了演员情感的变化、戏剧情境的变化,对剧情的喜怒哀乐进行情绪的渲染。

清晨,星光褪去,天还未亮,孩子们穿梭在朦胧的山林之中赶往学校,此时,灯光是深沉的普蓝色,大山肃穆厚重;课间,孩子们嬉戏玩耍,舞台画面翠绿明朗,光色中流淌着孩子们的蓬勃朝气;当天宇和铁蛋因草药而产生误会,天宇迷失在大山之中时,蓝光的泛光灯与电脑灯白光光束的结合使用凸显大山的神秘与深邃;当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得到了爸爸的消息,光色变暖,火热鲜红,同时运用光区的控制,突出梦生个体形象的同时又增加了与其他人物的对比,舞台笼罩在温暖与希望之中。

本剧中,通过寻找合适的光位和角度,让时空的停止和流动依靠灯光来调度,实现了导演对时空自由灵活转化的要求,吻合故事情节的同时又凸显童趣,使舞台画面与剧情融为一体。舞美灯光根据场景的变化看似都很简洁,但是每个变化都十分到位,每一场景的处理都巧妙自然,有一种朴拙之美。

4 导演整体处理与舞美设计构思高度契合

舞台设计者的创作个性必须与演出的其他成员协调一致、风格统一,才能达到演出的完整性。舞台呈现的样式是一出戏的外部形式,因而,必须与导演的构思和处理紧密联系在一起,舞台效果应该是舞台美术家和导演共同探讨的结果。导演李滨善于借鉴戏曲的意象之美。该剧舞台主要为体、面造型的写意布景和装饰道具。李滨把握本剧风格,结合块面结构的舞台巧妙调度,演员部分动作运用了戏曲的表演方式,最大化地利用舞台空间,使层次丰富多变,灯光的色彩模块化与演员情绪完美融合,充分运用舞美在功能上与演员的动作密切配合。

比如,导演设计,演员在吊线山峰之间的穿梭表示在大山之中翻山越岭,过河,逶迤而行,有点类似戏曲跑圆场的方式,轻松几步,即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效果。

本剧自2013年1月首演以来,受到广大观众特别是少年儿童的普遍欢迎,是一部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优秀儿童剧。在2014年10月被国家艺术基金评定为“首届国家艺术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期待改版后的《大山里的红灯笼》不仅能够带领城市的孩子们走进大山,也希望它带着大山的博大、灯光的温暖和淳朴的关爱走入孩子们的心中。

(编辑 张冠华)

Stage and Lighting Design in Children's Drama Red lantern in the Mountain

FAN Ya-nan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rt, Changchun Jilin 130051,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d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stage and lighting design in children's drama Red lantern in the Mountain, which include multi-fulcrum stage structure, dynamic changes of light colors and areas.

children's drama; Red lantern in the Mountain; stage design; lighting design

10.3969/j.issn.1674-8239.2015.06.013

猜你喜欢

儿童剧红灯笼舞美
蔡春山舞台美术作品选
浅谈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儿童剧的深度开发
1.2019世界集邮展览开闭幕式舞美效果图 2.武汉天地世界音乐节效果图
论张曼君导演的现代戏曲舞美观念
我的妈妈是儿童剧演员
在空间中寻找戏曲的现代样式——专访上海京剧院舞美设计师徐鸣
发展与反思—儿童剧的发展路径
童年的红灯笼
红灯笼
儿童剧演出团体常驻购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