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考
2015-07-10何振华孙学通
何振华 孙学通
摘要:互联网时代多元思想文化交杂,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许多挑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互联网的特点及其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实际提出相应对策,为提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提供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2C-0063-03
互联网给人类生活和学校教育教学带来日益重要的影响。大量调查显示,互联网在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就业创业、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等产生了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诸多事实证明,这些负面影响严重威胁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我国未来人才的质量。可见,研究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是摆在所有高校教育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复杂的课题。作为一线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只有弄清大学生网络问题的现实,才能正确分析形成原因以及对症下药,才能切实解决大学生由于互联网文化干扰而产生的问题,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为国家培养出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在互联网风靡世界的今天,由于网络的两面性特质,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挑战,主要表现以下五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面临被污染
根据有关统计,在互联网上,英语内容约占90%,其他不同语系只占10%;而对互联网上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流量的统计,中国仅占0.1%和0.05%,而美国的这两项指标都达到85%以上。[1]这就意味着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具有利用网络等媒体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优势。事实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宣扬西方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的主要渠道和阵地,高校学生往往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受到鼓动、策反。另外,互联上的色情内容和侵蚀,黄色信息的泛滥,黑色信息的流传,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内容处于极易被污染境地。
(二)大学生成长环境与社会隔离
大学阶段是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网络疏隔了大学生与外界的真实情感交往,大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易导致人际交往障碍、思想孤僻偏激、冷漠不合群、集体观念淡漠等。尤其是不少大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荒废学业。现实中经常看到许多学生晚上上网“兴致勃勃”,白天上课“无精打采”,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成长成才。可见,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健康成长遇到新问题。
(三)高校教育工作者权威易受损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通过这种信息优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然而,在网络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信息优势丧失了,学生通过网络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与信息,甚至大大超过了教育工作者,部分教育工作者由于没有受到系统的计算机和英语教育,面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往往不知所措,以至于在教育过程中,常常出现:老师所说的东西学生早就知道,而学生说出的新名词和新鲜事老师却闻所未闻。[2]这样,许多大学生不再轻易接受教育工作者的灌输。从而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形象受到冲击。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易受冲击
传统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两课”等课堂方式教育引导学生是以往大学生采取的传统做法。而在互联网时代的校园中,信息传递即时性和开放性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包括学习资料;其交互性和匿名性的特点,能够为大学生构建一个更加广阔的思想交流空间;其多媒体性和交互性,丰富了网络上的信息,多样的信息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这些传统的教育手段受到挑战。
(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难以控制
由于互联网的信息量非常庞杂,有些时候,互联网上的内容与教育者所灌输的截然相反,这会使大学生们在思想上出现困惑以至混乱。再加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对滞后,缺乏时代性、针对性、实用性,与新一代大学生的现实需要格格不入,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日趋严峻。简而言之,新媒体信息的不可控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日趋复杂。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警觉,积极探索,努力研究,及时应对,以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一)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教育师资队伍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是教育的责任主体。但如今教育者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主要载体,还得引导学生制定出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独立思考和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培训,使其能够熟练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努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养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骨干,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开创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培养,提高学历层次,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四是重视青年教育者的培养,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出有敬业精神,有教学水平,坚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群体。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阵地,将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技能教育、网络法律教育等内容纳入到大学生的教育体系中。引导大学生把握现代网络及信息资源的特性,提升大学生对网络中的资料、信息的分辨、解析能力,以抵制不健康信息的侵蚀和敌对势力对他们进行的思想渗透。学校还可以将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法律法规等内容加入到《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中,引导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督促大学生学习网络法律规范,使其具备较强的法制意识,不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同时自主地维护网络社会的健康、有序运行,这样也有助于大学生良好的网络责任意识的养成。
(三)依托校园网,创建科学性的校园网站
利用网络的优点,培育出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的优秀大学生成为高校教育的当务之策,为此,需要建设一个具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网站,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精神的港湾。学校可在校园的网站上创建关于德育课程、教育论坛、心理咨询、校园博客等模块,让学生可在校园网里以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并且有一个校园网络平台抒发自己的情感。高校应创建健康有益且内容丰富的校园网站,让学生不仅有自己喜爱的、符合身心健康的网站可上,而且可以随时从中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料,营造开放、自由、民主的网络氛围,充分发挥校园网站的育人作用。总之,高校应该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出发,树立与现代网络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网络德育理念,建设能吸引学生的校园网站。
(四)提高广大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
大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还处于初步阶段,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提高信息鉴别能力、信息运用能力等。具体方式可借助于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网络伦理道德、网络文化素质修养、网络实用技术等学习讨论活动。特别要加强网络法制化建设,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增强对网络法律法规的认识,提高对真、善、美、丑的分辨能力,防止学生因为“一时冲动”而违反社会公德,甚至是网络的相关法律法规。
(五)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仍然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来开展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很难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被所讲授的内容吸引,也很难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所讲授的内容上来。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革新理念,开阔思路,通过运用现代声、像、视频技术,提高课件技术含量和信息含量,不断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好,实现学生的成才与发展
大学生是对互联网最热衷的一个群体。互联网中信息资源的纷繁杂乱,许多信息具有消极颓废性,这必然会给大学生身心健康带来许多消极影响,也给当前社会的稳定以及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冲击和挑战。认真地审视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了解并准确把握当前的社会环境,正确地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网络意识,这是当前大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承担的时代责任。互联网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快速地发展和变化,且大学生群体又是一个思维及其活跃的特殊群体,因此,研究和做好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曹鸿骅)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Internet Age: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HE Zhen-hua & SUN Xue-tong
(Jiangsu Polytechnic of Finance & Economics, Huai'an 223003,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In the internet age, the mixture of ideologies and cultures bring many challenges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view of the requir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behaviors, in the hope of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internet;college studen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hallenge;countermeasure